APP下载

基于校企合作模式下的应用型本科食品类专业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
——以吉林农业科技学院食品工程学院为例

2019-01-11李凤林姜大伟吕闻明王英臣匡明刘艳霞刘静雪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 2019年1期
关键词:工程学院应用型校企

李凤林,姜大伟,高 伟,吕闻明,王英臣,匡明,刘艳霞,刘静雪

2015年10月21日,教育部等三部委联合发文《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提到“高等教育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同质化倾向严重,生产服务一线紧缺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尚未完全建立”[1];同时,与研究型大学及职业院校不同,地方普通本科高校无论是其所招生源还是人才培养目标、方式均具有其特殊性。鉴于此,《意见》对地方普通本科高校进行应用型转变提出了引导性建议,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意义、目标、路径和具体的方式、方法等进行了详细说明。为贯彻落实《意见》,深化高校转型改革,大力推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2015年11月18日,吉林农业科技学院被吉林省教育厅确定整体转型试点高校之一。同时,我校也是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院校、国家级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院校。食品工程学院是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十个教学院部之一,有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粮食工程等本科专业,至今办学历史已达32年。根据学校整体发展战略,食品工程学院各专业结合自身办学定位与特色,提出了“立足区域发展、服务企业需求、提高人才培养针对性”的专业定位,采用“3+1”人才培养方案,创建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以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服务区域经济为目标。2016年,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作为学校转型试点专业;2017年,食品工程学院所有专业整体转型。近年来,食品工程学院积极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对应用型本科食品类专业人才培养进行了研究与实践,有效促进了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

1 搭建合作平台、强化校企合作

2017年,食品工程学院建立校企合作理事会。理事会成立来,校企双方本着以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为纽带、发展充实了成员单位,加强理事会制度建设,建章立制,规范了理事会机构的运行。陆续制定理事会章程、食品工程学院“双师”型教师培养方案、食品工程学院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制度、食品工程学院企业订单班人才培养办法、食品工程学院企业冠名班人才培养办法;同时成立了食品工程学院专业指导委员会、食品工程学院校外实践工作委员会。校企合作平台搭建后,以“一中心、两主体、三个对接” (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中心;学校、企业两主体;建立专业链与产业链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为主线,采用“534”协同育人模式,即5代表共建专业、共建课程、共建教材、共建团队、共建平台,3代表思政导师、专业导师、企业导师,4代表人才培养协同化、实践基地综合化、课程建设校企化、毕业设计(论文)应用化,坚持需求导向、校企利益共赢,合作育人。

2 创建校企合作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

2.1 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课程体系改革

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及实施是一个需不断总结经验加以改正与调整的持续过程。食品工程学院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与定位,结合办学基础和特色,联合多家企业加入到食品工程学院专业指导委员会、食品工程学院校外实践工作委员会中,深度参与食品类专业“3+1”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选取、师资队伍建设、实习实训、合作研发课程等,积极推动了各专业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校企合作理事会成立之初,双方举行多次座谈,对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粮食工程等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深入探讨与交流;企业为学院人才培养方案提出了“注重基础、突出个性化发展、要开设符合社会需求的新课程”等有益的建议60余条。会后,学院召开专门会议,对企业提出的意见与建议进行分析,采纳企业建议30余条,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部分修改,形成最终方案。如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2017版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中,食品质量控制与安全法规课程增加为48学时,食品添加剂课程设30学时独立实验;增设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实习2周,食品加工技术(果蔬、软饮料)实习2周,发酵食品加工技术实习1周;另外,增加了创新、创业教育。同时对2015版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调整,2015级、2016级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粮食工程专业将短期校内实习、综合训练、校内外分散实习整合出8周的校外顶岗实习,16食品检测技术专业整合出16周的校外顶岗实习。修改后的人才培养方案在一年的运行过程中,在人才培养中发挥出了重要作用,学生质量明显提高,学生在道德素养、创新精神、创业意识、食品检验与分析、食品生产及质量控制、新产品研制、技术管理等方面得到实习单位的认可。

2.2 推进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强化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核心环节,是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形成的关键阶段,是学生综合素养和就业竞争力提高的重要途径[2]。校外实习基地是实践教学的重要保障,培养学生职业操作技能、提高素质基础以及能力创新的主要场所。从教育过程来说,虽然教育行为没有发生在学校,但是实习过程依然是学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技能的重要环节[3]。食品工程学院校外实习建设按照“校企互惠、合理设置、深入开放”的原则,选择和专业紧密相关的企业进行。目前学院已建有34个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并积极探索引厂入校合作模式,计划引入企业成立校内生产实习基地。

食品工程学院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结合企业岗位实际的需求,制定校外实习教学大纲与指导书,对于部分顶岗实习采用课程置换方式满足学分要求。同时与企业合作制订实习期间的各项管理制度,建立评价体系,全程对实习效果进行管理及监控。学生到校外实习基地实习期间,由学院与企业指导老师共同负责管理与指导。学院教师负责与企业的协调与沟通,做好学生的管理工作,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对实习过程实施监管等。学生日常工作安排由企业指导老师按实习基地所在单位相关规定及管理办法执行,但需考虑学生的工作强度与职业岗位的流动,必须建立保证教学任务完成和教学质量提高的制度和措施。此外,我院还加强学生校外实习安全教育,要求实习单位在学生进入实习岗位前至少进行一周的安全培训,重点要讲解安全操作规程、高发风险点及防范措施,推进实习学生安全教育工作常态化。近年来, 我院陆续派出多个专业学生进行多学期、分段式等灵活多样的形式组织顶岗实习,将“课堂搬到企业”,开展相关教学活动。2018年6月4日-8月4日、9月6日-11月6日两期四个专业在10家企业的顶岗实习过程中,学生学习了企业生产、运营知识,培养严谨的工作作风,也感受到企业文化的熏陶,其实践技能、团结协作精神以及职业道德和素质等方面都得到明显提高。

2.3 企业冠名班、订单班培养学生

对学生按企业冠名班、订单班模式培养,强化了学生实践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为学生与实习企业沟通提供纽带,实现了学院、企业、学生的三方共赢[4]。对学院而言,能根据企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有效调整培养计划,优化相关课程,克服传统教学的盲目性与封闭性;对企业而言,通过企业教师进入课堂,将企业的真实项目带进课堂进行实践操作,对企业文化进行宣讲,可以增强学生的职业道德与敬业精神,培养学生对该企业的荣誉感与归属感,确保企业技术与管理人才的储备。对学生而言,通过进入企业冠名班、订单班,学习目的更明确,掌握知识更丰富实用。

食品工程学院目前已与新希望六和公司成立了企业冠名班,与天津好利来公司成立了企业订单班;与农夫山泉吉林长白山有限公司成立企业冠名班。企业冠名班、订单班的组成比较灵活,由合作单位与学生互选,不同年级与专业可以混合编班,不打破原有教学班级,不改变其原有教学计划与进度。企业利用教学空余时间,派遣经验丰富的专家到学校指导学生,开设与企业相关的技能课,灌输企业文化,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企业冠名班、订单班的学生利用假期到企业进行生产实践。食品工程学院与多家企业联手共建企业冠名班与订单班,开辟了校企合作育人的新天地,标志着校企实现了深度合作。企业提前介入人才培养,不仅给学校提供设备、实习实训的机会,也使学生有更加明确的学习方向和奋斗目标,提高学生专业能力,为将来就业和职业发展做好充分的准备,也为企业自身发展提供和储备了人力资源。

2.4 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

结构合理、富有创新能力和协作精神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是实现校企合作,促进产教深度融合的关键[5]。对于“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首先需要提高其专业技能和实践动手能力。“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是今后一个时期内学院教师队伍建设的重点。近年来,食品工程学院安排专业教师分批到相关企业进行生产实践锻炼,参加对企业的技术服务、技术改造,使学校教师与企业实现无缝对接。教师到企业进行生产实践锻炼,可熟悉现代生产企业的生产流程、行业现状,了解企业相关岗位职责、操作规范、用人标准与管理制度,形成新的教育理念,提高专业技能和技术应用能力。教师还可以将教学中的一些问题及困惑与企业中有经验的技术人员共同探讨,分析问题的原因,提出解决的方法。教师通过下场锻炼,增强了理论与实践结合能力、以及社会服务能力建设[6]。

要进一步打破封闭的办学体系,促进校企融合,产教结合,实现教师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努力形成专职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分工合作、术有专攻、各司其职的教学团队结构。食品工程学院正在建立一个专业分布均衡、层次丰富、相对稳定的的兼职教师人才队伍,对企事业单位兼职教师按“专家型”、“授课型”、“指导型”进行分类管理,“专家型”兼职教师重在宏观参与专业建设,“授课型”兼职教师重在理论课程的教学,“指导型”兼职教师重在实习、实践课程的指导。2018年,学院外聘企事业单位兼职教师16人,合作开发两门课程。

2.5 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助力乡村振兴

产学研结合实行实践性工作的重要载体是横向课题。横向课题研发周期短,研发条件要求明确,能够在第一时间将科研成果应用到生产建设一线,实用性强,不仅能够使教师积极开展科学技术研究,了解行业一线,而且能够提供专业实践平台给学生学习,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7]。

近年来,食品工程学院先后与多家企业签署横向课题。横向课题的开展,将企业实际需求与学院的科研工作相结合,更有利于研发成果的市场化和发挥服务地方经济的功能。同时,还能够针对企业生产特定需求量身定制培养人才,实现培养人才的真正目的。同时,食品工程学院在学校的组织下。积极开展助力乡村振兴项目,先后与吉林省梅河口市、磐石市等12家企业签署合作协议,组织校内不同学科专家赴各地解决企业生产中的技术难题及工艺改进。校企双方将共同创新机制,着力拓展合作领域,扩大合作成果,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实现双方共赢,共同助力吉林省乡村振兴。

3 结 语

校企合作是经济新常态下深具潜力的人才培养模式。近年来,食品工程学院通过走访、电话、网络、邮件、毕业生返校等多种形式调查反馈人才培养质量,发现毕业生对学院总体教学工作满意度达 95%,对所开设的课程、教学方法及教学效果、实践教学条件满意度达90%;对就业工作的总体满意度达96%;企业对毕业生满意度达95%。这表明,基于校企合作模式下的应用型本科食品类专业人才培养已取得很好的效果。但校企合作关系的建立依赖于合作关系的双方,仅从单方视角出发是较难达成共识,实现双方利益共享。因此,应该进一步讨论,在现有的校企合作模式下,如何以对方视角来讨论创新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真正实现学校、学生、企业、社会共赢。真正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企业的发展助力,为实现我校跨越式发展做出贡献。

猜你喜欢

工程学院应用型校企
福建工程学院
湖南师范大学设计与工程学院作品
福建工程学院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简介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应用型本科层次大学生网络在线学习策略及实践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一个平台 四项合作 多方共赢——“政府搭台、校企唱戏”之校企深度合作的模式探索
应用型本科院校商科教学改革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