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读题能力的培养策略
2019-01-11江苏省高邮市菱塘回民实验小学
江苏省高邮市菱塘回民实验小学 曹 燕
所谓读题能力,就是指学生在阅读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提炼出问题的关键信息,并思考对应的解读方案的能力,显然,学生读题的过程也是学生调用所学数学知识进行思考的过程,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帮助极大。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帮助学生养成反复读题习惯、手眼并用习惯以及咬文嚼字习惯来锻炼和培养学生的读题能力。
一、读题能力培养之反复读题习惯的养成
对于小学生而言,识字少在一定程度上局限了学生们的读题能力发展,再加上对词义的理解不到位,导致学生在读题的过程中往往难以把握问题的关键所在。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多次反复阅读题目,使学生们在反复读题的过程中把握精准题目中数学语言的正确含义,然后再对题目进行解答,长此以往,学生便能够养成反复读题的习惯,并有效提升自身的读题能力。
例如,在指导学生们学习“加减法运算”的相关知识点时,我便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们设计了如下问题:一棵苹果树上长了10个苹果,掉下来2个,那么树上还剩下几个苹果呢?在指导学生们读题的过程中,我首先出示课件,然后带领学生们读题,待学生跟读完毕之后,我便问学生们:“同学们,读完题之后,你们告诉老师这树上的苹果是多了还是少了呢?”此时学生们不太理解“剩下”一词的含义,于是我便点击课件,使得课件动态展示苹果树上掉下两个苹果的过程,然后我再让学生们自己独立读题,并结合课件分析题目的含义,以加深对“剩下”二字的理解,并进一步得出题目的解答方案。在此之后,学生们便告诉我说苹果树上的苹果数量比原来少了,可见学生们在反复读题的过程中理解了题目含义,此时我再让学生们运用所学的加减法知识进行运算,得到了最终的正确答案。反复读题的习惯并非一蹴而就,需要学生长期有意识地训练才能够形成,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既要指导学生反复读题的方法,也要给予学生反复读题的时间和机会,让学生们逐步养成反复读题的习惯,最终促进自身读题能力的提升。
二、读题能力培养之手眼并用习惯的养成
所谓手眼并用,就是指学生在读题的时候边看题目中的文字,边用手在题目中圈划出关键字词,手眼并用的习惯一来能够帮助学生梳理题目中的重要信息,二来也能够整理自己的解题思路,从而又快又准地计算出正确的答案。
例如,在教学“周长”这一知识点的时候,我便结合学生们错误率最高的一道练习题对学生们进行读题指导,引导学生通过手眼并用的方式来得到最终的正确答案。习题如下:李大妈有一个一面靠墙的长为15米、宽为10米的菜园,现在李大妈打算给这个菜园的四周围上篱笆,那么请问李大妈围的篱笆最少是多少米呢?针对这个问题,教师首先要让学生们在读题的过程中对题目中的重要信息进行圈划,比如题目中出现的“一面靠墙”“长为15米”“宽为10米”“最少”等信息则是解题的关键,学生应当将其圈划出来,使得题目已知条件和待求问题一目了然,接着再结合这些重要信息和所学过的周长知识进行求解,得到最终的答案:15+10×2=35(米)。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需要运用自己的眼睛去“读”题,还需要借助手来圈划重要信息,手眼并用的读题方式能够有效提高数学习题的读题解题效率,还能够锻炼提升学生的读题能力,这对学生日后的数学发展至关重要。
三、读题能力培养之咬文嚼字习惯的养成
理解数学语言的含义是培养读题能力的基础和前提。在实际教学中,很多学生对数学语言含义的理解并不是很到位,比如,在遇到题目中出现“比……多”“比……少”“大约”“至多”“至少”等关键词汇的时候,学生的出错率往往会更高,可见,学生对题目关键词汇的理解能力有待提升,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当注重对学生咬文嚼字习惯的培养,从而提升学生的读题能力。
如常见的几个出错率比较高的数学题目:1.有23个人约定一起去公园划船,现在已知每艘船至多乘坐4个人,问:至少需要租几条船才能坐下所有的人呢?2.小明去文具店买钢笔,已知钢笔的单价是8元每支,小明最多只能买9只钢笔,问:小明身上最多带了多少钱呢?3.已知一把椅子的价格为176元,一张桌子的价格比一把椅子的价格贵了150元,请问一张桌子的价格是多少元?4.鸭子的数量50只,是小鸡数量的5倍,那么请问小鸡的数量是多少呢?针对这四个题目,教师该如何引导学生呢?以下则是解答过程:第一题,题目中出现了两个明显的关键词:“至多”和“至少”,所以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将重点放在这两个关键词上,从而得到相应的结果:23÷4 = 5(条)……3(人),所以至少需要租用6条船才能坐下所有人;第二题,题目中的关键词是“最多只能”和“最多”,那么题目解答为:8×9 = 72(元),8×10 = 80(元)。小明带的钱只够买9只而不是10只,所以最多是79元;第三题和第四题中的关键词“比……贵”和“是……倍”,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分辨清楚数量大小的关系,然后再进行相应的数学计算。
总而言之,读题能力是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基础和前提,教师应当从学生良好读题习惯的养成着手,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读题能力,从而促进学生数学知识基础的扎实以及数学能力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