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排解不良情绪 做情绪的主人—情绪的觉察与管理

2019-01-11刘文彬

河北教育(德育版) 2019年3期
关键词:消极情绪积极情绪情绪

○刘文彬

情绪是人脑对客观外界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分为积极情绪与消极情绪。对于刚刚步入中学的学生而言,普遍面临着“与父母分离、快速成长和学业压力”,由此导致焦虑与恐惧等消极情绪。尤其是高一学生,情绪丰富、变化快,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和感染性等特点。

一、情绪的功能

1.情绪是适应生存的心理工具。情绪是有机体生存、发展和适应环境的重要手段。有机体通过情绪和情感所引起的生理反应,发动身体的能量,使有机体处于适宜的活动状态。同时,情绪还可以通过表情表现出来,以便得到别人的同情和帮助。

2.情绪是唤起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动机。情绪可以驱动有机体从事活动,提高人的活动效率。一般来说,内驱力是激活有机体行动的动力,但是,情绪和情感可以对内驱力提供的信号产生放大和增强作用,从而有力激发有机体的行动。例如,被灼烧时剧烈的疼痛感让人产生巨大恐慌,继而迅速逃离危险源,保护生命安全。

3.情绪是心理活动的组织者。情绪对其他心理活动具有组织功能,主要表现在:积极的情绪和情感对活动起着协调和促进作用,消极的情绪和情感对活动起着瓦解和破坏作用。比如,学生考试前会出现紧张情绪。适度的紧张感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过度的焦虑则可能导致身体出现不适症状,影响学习效率。

4.情绪具有信号功能。情绪具有传递信息、沟通思想的功能。情绪有其外部表现,即表情。情绪的信号功能是通过表情实现的,如微笑表示友好,点头表示同意。表情既是思想的信号,又是言语交流的重要补充手段,在信息交流中起着重要作用。

二、情绪认知理论和理性情绪疗法(ABC理论)

情绪认知理论主张情绪产生于对刺激情境或对事物的评价,受环境事件、生理状况和认知过程三种因素的影响。其中,认知过程是决定情绪性质的关键因素。情绪源于个体对事件的认知和解释,因此是高度个人化的。也就是说,同一件事因不同人的不同理解,会引发不同的情绪反应。

理性情绪疗法是由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特·艾利斯创立的。其治疗整体模型是在“ABC理论”基础上建立的。“ABC理论”认为,人的情绪和行为障碍不是由某一激发事件直接引起的,而是由经受这一事件的个体对它不正确的认知和评价所引起的信念,最后导致在特定情景下的情绪和行为后果。

三、情绪的觉察与管理

1.测测自己的积极率。积极情绪使我们能够全身心地欣赏周围的美好,还能降低血压、减少疼痛、扩展思维,让人充满希望地看待挫折和失败,获得从困难中恢复的力量,使人变得百折不挠。而消极情绪常使人精力不足、思维迟钝、学习工作效率低下、考试发挥失常,降低人体免疫力,容易致病。

那么,怎样认识自己的积极率呢?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开展“积极情绪自我测验”,回顾过去一天的生活,填写情绪量表,了解自己的情绪状况。为追求准确率,可以让学生每天重复测量,认识自己情绪河流的流动情况。

2.减少消极情绪觉知。影响人类情绪的因素有:基因、环境和认知、行为因素。基因的作用对人的天然情绪倾向有较大影响,但是,基因并不能起决定作用。同时,由于环境有一定客观性,改变起来比较困难,因此,改变个人的认知和行为将会对个人情绪起到决定性作用。所以,当我们陷入负面情绪时,除了用适当的方式表达、宣泄情绪,还要学会改变自己的认识和观念,从根本上解决烦恼。

那么,怎样帮助学生调节和管理消极情绪呢?

首先,向学生介绍“ABC理论”的核心观点:人的烦恼不是起于事,而是起于个体对事的看法。同样一件事,会因个体的人生态度不同而有不同的感受。要想积极地对待生活,应该改变自己的观念,以乐观的态度看待问题、思考问题。

其次,结合案例解读“ABC理论”及理性情绪疗法实施的基本步骤。例如,小明在路上遇到同班同学小杰向他迎面走来。小明叫他的名字,小杰却没有任何反应地走了过去。小明想起来,最近因为一件小事两人意见不同发生过争论,小杰可能因为这件事而不理自己。然后罗列出各种可能的认识,比如:他应该是生我的气了,这个人真是小心眼;他可能没听到我打招呼。讨论上述不同认识可能会引起的情绪与行为结果。

3.增加积极情绪体验。

打开心灵,品味美好。步入信息时代,人们的步伐越来越快,这让我们越来越远离自己的内心。因此,要想增加积极情绪,首先应放慢脚步,细细品味生活中的美好,无论是一个微笑、一次触摸或一个拥抱。在班级中,我指导学生开展“品味美好”活动,说说自己喜欢的一道菜或一种水果,描述自己游览过的美景、参加过的难忘的活动等,回忆当时的美好感觉,传递快乐。

欣赏善意,学会感恩。善意在人际关系中是很普遍的,以至于人们时不时会忽略它。当你识别出并真正理解了别人的善意时,用语言或行动适时表达自己的感激,不仅会增加自己的积极情感体验,也会提高对方的积极体验。我指导学生通过记感恩日志捕捉每天的小感动,提升幸福感,欣赏自己的善意行为。善意和积极情绪相辅相成,认真记录这些小善意,可以启动良性循环。

发掘优势,扬长避短。每天都有机会做自己最擅长的事情的人,凭借优势行事,生活得会更幸福。了解自己的优势,并在学习工作中利用它,更容易获得成功和赞誉,这对个人发展具有激励作用。我们在专题“认识自我”的学习中突出“寻找个人优势”主题,引导学生用积极的眼光看待自己,提升学生的情绪积极率。

寻求意义,畅想未来。为自己构想美好的未来,并详细地将之形象化。这会让每天的生活变得更有意义和价值,让行为变得更有目标。为了给每时每刻构建的较小的意义提供一幅蓝图,我们创设了“寻求积极意义”专题,围绕影片《肖申克的救赎》中主人公关于人生意义的交流,讨论人生意义的话题。通过“人生大拍卖”活动,让学生体验“自己是如何理解和构建人生意义和价值”的,反思自己做出选择的原因,思考“如果再有一次机会,你会如何抉择?”,启发学生深思。这些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让学生有所思、有所得。

在日常生活情境中更加频繁地寻找积极的意义和生命价值,是提高情绪积极率的一条关键途径。(作者单位:江苏省江阴长泾中学)

猜你喜欢

消极情绪积极情绪情绪
静心
测试
中小学生积极情绪现状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积极情绪助力更好记忆
试论积极情绪对中学生的创新力的影响
幸福:消极情绪的积极作用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情绪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