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与雷锋精神同行共筑“爱心小院”

2019-01-11○谷

河北教育(德育版) 2019年3期
关键词:爱老全体师生小院

○谷 朋

雷锋精神是时代的标杆,不断激励一代又一代青少年健康成长。雷锋精神是一颗爱与善的种子。我们的责任,是将学雷锋活动与孩子们的学习生活相结合,使雷锋精神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

安平县西两洼乡第一小学位于城乡结合部,本着贴近生活实际的原则,我校积极探索“爱心小院”特色德育活动,通过学生亲身实践,理解雷锋精神,践行雷锋精神。

1.奉献爱心,从身边小事做起。为了净化校园环境,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学校少先队成立了“爱心小院”,向全体师生发出“捐出一张废纸,奉献一片爱心”的倡议。活动以班级为单位,各班设置专门的“爱心纸篓”,每周由少先队员定期前往各班回收废纸,集中卖到废品站,全部收入用于为孤、残、病等群体提供帮助。

2.尊老、敬老、爱老。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爱心小院”成立几年来,孩子们先后走进后铺村抗美援朝老军人赵清记家、郑庄村特困户赵乱耕等老人家里。在老人家中,孩子们分工合作,擦玻璃、清扫房间、整理物品、捡拾垃圾……听老军人讲述那战火纷飞年代的故事,体会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这些活动,将雷锋精神融入实际行动中,为全体同学树立了好榜样,更传承了“尊老、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

3.传递爱心,聚合爱心。2016年,西两洼乡的一名学生患白血病,家庭陷入困境。“爱心小院”师生自发组织爱心捐款,家长也积极参与,共筹得爱心款八千多元。2017年,一名学生突发高烧,被确诊为白血病,肺部已大面积感染,仅仅一个多月,治疗费用就将近二十万元。“爱心小院”再次上演爱心接力,共筹得爱心款一万多元。师生还自发组织了旧衣物捐赠活动,捐出干净的衣物,寄给四川、甘肃等贫困山区的同龄人。

在“爱心小院”的各类活动中,教师作为学生的指路人,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捐助、慰问等活动的开展,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增强了全体师生勤俭节约、低碳生活、关爱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尽管孩子们有时候很累,但心里却充满了喜悦,因为他们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雷锋叔叔学习,为需要帮助的人送去爱心和温暖,他们觉得很自豪。爱心传向四方,唤起了更多爱心。去年,安平县逯庄村民王蒙为我校提供了一万元爱心助学款,用于帮扶特困学生。

雷锋精神是永恒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践行雷锋精神,不仅仅是扶老携幼、扶危助困,更应让学生认识到,雷锋精神是自然而然、朴实无华的,可以渗透在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雷锋所做的都是一些点滴小事,只需举手之劳。这些事情,我们每个人只要愿意都可以做,而且都能做到。当有人需要帮助时,其他人都能搭把手、出份力,社会将会变得更加美好。平凡小事做多了,常年坚持下来,便铸就了平凡中的伟大。

猜你喜欢

爱老全体师生小院
校园书声起,奋发向未来
幸福小院
重 阳
篆刻
小院觅夏凉
言传不如身教
方方正正的“小院”
诵、知、行三位一体
春到小院来
尊老、爱老、敬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