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削足适履”到“量体裁衣”
——也谈小学数学的“生本教育”
2019-01-11江苏省徐州市丰县孙楼街道办十里庙小学
江苏省徐州市丰县孙楼街道办十里庙小学 胡 阳
新课程改革所提出的“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目的便是要让传统教育模式中以教师为主体的现象发生转变,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中心,如此方有助于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并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充分、有效地发展。除此之外,新课程改革还强调教师应扮演学生学习指引者的角色来鼓励学生,促使他们通过学习获得更多的学习方法去磨练他们的意志,在健全学生良好人格的同时,让他们以主人翁的态度去掌握自己的人生。
一、小学数学的“生本教育”意义
1.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因受传统教育理念及模式的影响,致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普遍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这便极大程度地限制了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而在学生自主权无法得到良好体现的情况下,学习的效果将大打折扣。而生本课堂则是以学生为主体,如此一来,学生将有更多的时间与机会进行自主探索和实验,这对学生个性的发展而言无疑有着极大助益。
2.突出学生的合作精神
基于生本理念的小学数学课堂,在教师完成基础知识教学后,余下时间交予学生展开内部交流,如此既能满足学生的自主学习意愿,且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或与其他学生进行合作,还能同步提升学生的独立思考及沟通能力,促使学生意识到合作的重要性,这对学生今后的工作与生活将是无比重要的。
3.突出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生本课堂中,教师为学生预留充足的课前预习时间,而在实际学习过程中,教师又让学生相互讨论,而自身则负责记录并整理学生的共同难点,只有再对学生共性的难点问题予以集中讲解,如此一来,既能节省大量的教学时间,且教学过程也将更具针对性。当然,在此过程中,教师亦应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如若课堂之中尚有问题未能解决,则学生可于课后自行查找资料并以图表或文字的形式加以记录,以便在之后的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统一的讲解说明。
二、小学数学的“生本教育”策略
1.根据小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运用多媒体课件实现直观化的教学
数学学科的抽象性决定了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需要采取可行性的直观化的教学手段,以迎合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特点,尤其是对于部分难以描述并需学生想象的内容,教师更应积极采取有效手段来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基于如今这种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背景,多媒体技术于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已变得十分普遍。对此,小学数学教师也可基于多媒体课件的众多优势功能来将复杂、抽象且难以理解的内容以图片或动画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如此既能牢牢吸引学生注意力,且能节省大量的课堂教学时间让学生自主学习。
2.运用小组合作学习促进自主性的发挥,提升合作效力
小组合作当属生本课堂之精髓,而小组合作的目的便是要以学生来影响学生,从而达到即便教师不教学生亦能自会的效果。但要怎样确保理想的小组合作效力呢?首先,教师需意识到,小组合作虽是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但也并非意味着教师毫无作用。反之,教师应当以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参与其中,指引学生有序地表达,如此方能避免部分不爱动脑筋的学生借助小组合作的形式去玩乐,继而让他们逐步懂得合作亦是一种鼓励与分享,从而切实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与此同时,教师要给予学生充足的讨论时间,如若不然,学生将因急躁而无法静下心来细思问题。除此之外,教师应时刻边教边思考边反思,在意识到自身知识的缺漏后及时去充实相关的知识,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求。最后,教师需时刻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教学,如此方能找到最易被学生所接受的教学方式,从而让每一名学生均能学有所获。
3.课堂教学中巧妙制错
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但并非所有错误均毫无利用价值。反之,若教师能合理捕捉学生错误,再利用错误来引发学生的思维冲突,并引导学生自主找出错误的原因,则不仅能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且能帮助学生克服定式思维的束缚。
如在教学“三角形面积”这一部分内容时,大多数学生虽通过剪、移、拼的方式掌握了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但在计算时却不习惯除以2。至此,教师便可在黑板上画出三角形,并故意写出错误的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让学生纠错,以此方式强调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让学生产生更加深刻的学习印象。再如,针对四则混合运算的教学过程,教师可专门设置一道容易出错的练习题,如63-63÷3。初次接触此部分内容的学生,容易出现如此错误,即首先计算63-63,再计算÷3,但也有部分学生给出了正确答案。面对学生回答,教师不应立即指出错误,而是可告知学生其中一种解法正确,如此将引起学生好奇并急欲想获知自己的答案是否正确。在对与错的较量中,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亦将更加深刻。可见,有意识地利用错误,能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促进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提升。
4.构建贴近生活的课堂情境,提升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
生本教育的核心目的便是要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但因小学数学知识的抽象性极强而不易理解,故教师更应基于学生的现实生活来创设生活化的教育情境,如此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且因教学不再局限于课堂,也能让学生视野变得更加开阔。
如针对“图形与图形特点”这一数学基本内容的教学过程,教师便可以让学生去自己的生活中寻找与本课所学内容相关的物体,然后在新课的学习过程中,根据本课所学知识向同学介绍自己所找物体与本课的联系。如此一来,不仅充分彰显了学生于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且因图形来源于学生的实际生活,故也能令其对图形产生更加深刻的学习印象。
又如,在学习“元、角、分”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又可布置学生陪同父母上街买菜的家庭作业,并让学生自主计算该付多少钱,如此一来,学生将能直接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巨大作用,继而可在提升自身的成就感的同时,激发他们深入探究数学知识的兴趣与积极性。
总之,生本应是每一名教师均应秉承的工作理念,且大量的教学实践已然证明,生本理念于各学科教学中的具体运用均能获得理想的效果。因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也应对生本理念的融入给予高度重视,积极革新传统教育理念并深入把握教育核心,如此方能在营造欢乐、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同时保证理想的教育效果及效率,继而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工作及生活奠定牢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