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策略研究
2019-01-11江苏省滨海县界牌镇中心小学张永明
江苏省滨海县界牌镇中心小学 张永明
在小学阶段,学生往往处于各个能力发展的初级时期。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并且言语表达能力比较缺乏,掌握好抽象性以及概念性的数学概念存在比较大的困难。因此,怎样更好地进行小学数学概念教学就成为小学数学教学研究的主要课题。只有应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才可以发挥提高教学质量的效果。因此,本文分别从以下四个方面分析了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策略,力求不断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效果,让小学生为未来的数学学习打下牢固的基础。
一、强化直观教学,帮助学生建立概念
抽象性是数学概念最大的特点。然而,由于小学生知识经验比较欠缺,抽象思维能力比较低,多数学生还停留在形象思维阶段,所以在小学阶段,教材对数学概念的定义往往不够严格,概念定义抽象水平比较低。多数概念学习是通过学生现有知识经验为前提,利用直观、具体形象,让学生得到感性的经验,进而能够对概念进行初步感知。因此,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时候,需要添加直观操作,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时候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比如:学生在对“长方体”的概念进行学习的时候,教师可以在课前展示长方体的实物以及模型。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利用摸一摸、看一看来对长方体的组成以及特点进行感知。在这个基础上,有效帮助学生构建长方体的初步概念。
二、开展丰富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对概念进行理解和构建
在小学数学课堂当中,相关概念等方面的描述是提前规定好的。教师在概念教学的时候,不仅仅简单地将概念定义传递给学生,还需要鼓励学生亲身去探索,充分对概念形成过程进行体验,更好地对概念进行理解以及建构。教师在对新概念进行教学的时候,要针对性地组织学生相关活动,在活动过程中融入概念。例如:在对“三角形稳定性”进行学习的时候,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利用拉一拉活动,让学生充分体验三角形稳定性。在结束学习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组织多样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活动当中对概念进行深入的理解。另外,在对“三角形稳定性”学完之后,教师能够让学生应用这个知识自行设计并且充分展示设计作品,相互交流,在活动过程当中对概念进行深入的应用以及理解。
三、充分把握概念的内涵,让学生充分掌握小学数学概念
在小学数学概念学习过程中,重要的内容就是让学生对概念内涵进行明确,区分概念本质特征以及非本质特征。在充分掌握好本质属性的前提下,教师能够利用变式,也就是对概念的非本质属性进行变化,进而强化概念的内涵,构建正确数学概念。例如:在学习“分数”的概念的时候,围绕的认识,利用一个长方形的纸片表示,除了沿着宽和长进行对折之外,还能够沿着对角线将长方形纸片分为两个一样的三角形或两个相同梯形的方式来对进行表示。
四、强调练习,对概念应用进行注重
练习的主要目的是有助于让学生对学到的知识内容进行体验以及巩固。小学数学教师需要注重各类变式练习,让学生充分掌握概念内涵。数学概念方面的练习必不可少,数学概念扩展以及延伸也缺一不可。所以,在对小学数学概念进行教学的时候,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概念解释来对实际生活问题进行解决,进而实现在生活当中更好地应用和体验数学概念。例如:在对“比”的概念学习完成之后,教师让学生通过自行绘制地图的方法来对“比”的概念进行巩固,利用绘制地图,学生不但能够深刻地认识“比”,并且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对实际问题进行解决当中,更好地推动学生来学习概念。
教师在小学数学概念的教学过程中,不仅需要严格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以及个性化特点,还需要充分对不同概念的特征以及有关要求进行把握,并且针对性地利用相关策略。只有这样,才可以更好地实现数学概念教学的目标,进而更好地发挥概念教学的作用。本文分析了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策略,力求进一步促进小学数学教学能够收到理想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