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构建高效课堂模式的研究
2019-01-11福建省南安市仑苍园美小学李春养
福建省南安市仑苍园美小学 李春养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高效的数学课应该建立在激趣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意识和探究热情。一旦课堂忽略学生的主体性,未能站在学生的角度做出考虑,势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想打造理想中的高效课堂,首先要确保课堂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探究欲望的提升,从而让学生在丰富有趣的体验中感受数学魅力,形成数学思想。
一、塑造趣味情境,展现生活数学
俗话说:知识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站在生活的角度出发构建有趣的课堂情境,合理展现生活中的数学,一方面可以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另一方面可以让数学更具代入感,长此以往,数学对于学生而言将不再枯燥,反而会变成一种充满乐趣的认知体验过程。以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小数的意义》为例,在这节课中,为了让学生快速地融入知识情境中,教师给学生出示了一则生活案例——“视频中,超市摆满了各种各样的货物,在它们的下方还贴有价钱标签,比如方便面一元五角,巧克力三元五角等”。这时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数字表现出这些物品的价格?”学生想都没想就标注为15、35,针对大家的回答,教师反问“一袋方便面居然15元?”学生立即反应过来,疑问“该怎么表示呢?”显然,这个问题成功地点燃了学生的好奇心,教师及时引入小数的知识,可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另一方面,小学生天生具有极强的好奇心。他们在生活中经常会对一些神奇的现象充满好奇心,这些现象中不乏有一些数学问题。教师可以将这些案例引入课堂中,持续点燃学生的学习情趣。譬如——赛马爱好者在下注之前会经历一系列的计算,这时学生就会疑惑:“他们在计算什么?下注不是看运气的事情吗,还需要计算吗?”工程师在构建房屋之前,首先会选择地基,绘制平面图,这时有的学生询问:“如何控制房屋的面积不会超出预期标准呢?”当教师为学生解答这些数学现象时,学生的注意力都会高度集中。这时,如果再合理搭配电教设备,构建示意图,那么可以直接增强知识的代入感,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神奇和魅力。
二、构建活动平台,学习娱乐并存
数学是一门体验性学科,单纯的理论学习并不利于学生吃透概念。在利用情境烘托的方式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教师还要给学生提供合理的自主探究平台。为了持续增强学生的好奇心和积极性,还可以适当地融入一些游戏机制,使学生深度探究。以《复式折线统计图》为例,在学习时,教师给学生提出了“我是小记者”的活动——首先,随机选择生活中的一个现象展开统计调查,比如:班级学生的喜好、某商店某个月的营业额、当地一个月的降水情况等。然后对调查内容进行统计,设计出一份详细的统计图。其次,尝试运用不同的统计图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并指出每一种统计图在统计数据方面的优点和缺点。最后,分析一下不同的统计图适合运用于哪些数据统计问题。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和自信心,教师适当地融入了竞争机制,并列出奖励方案(奖励物品的购买资金可从班费中拿取)。通过观察,教师发现学生在整个活动中表现格外踊跃,摆脱了以往课堂中积极性不高的问题。
譬如小王(化名)在统计半年内,每个月降水量的变化数值时,他采用的是条形统计图。但是,他发现虽然条形统计图对数据的呈现一目了然,但是这种统计图不利于几种量的比较。所以在比较半年内每个月降水量的变化情况时,利用条形统计图会显得捉襟见肘。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顾“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知识点,由此帮助小王快速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待全体学生均完成统计活动之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对每一种统计图的优点和缺点进行概括,这一方面可以避免他们在以后的解题中出现失误,一方面能够促进数学思维的提升。
三、课堂延伸探索,丰富学生体验
数学课的高效性应该体现在方方面面,除了教学过程以外,在课堂练习阶段同样要融入激趣元素,以此让学生拥有更多的体验契机。例如第二大点中统计的活动的设计,它可以有效延伸课堂探索质量,丰富学生体验。而在这个基础上,教师也要有目的地给学生提供一些难度较高的探索项目,借此点燃学生的好胜心和探索欲望。比如《长方体的体积》,通过学习,学生初步掌握长方体的计算方法。为了帮助他们灵活运用知识,促进他们发散性思维的提升,教师给学生创设了一个生活情境——两个篮子,一个装有苹果,一个装有橘子,然后询问学生:“哪个篮子的水果总体积最多?”当学生听到这个问题时,他们还以为听错了,甚至有的学生指出根本得不出答案。
针对学生的回答,教师指出“可以利用长方体体积公式完成解答”。看着大家半信半疑的样子,教师出示了一个长方体的鱼缸,然后注入一半的水,并将其中一个篮子中的橘子扔到了鱼缸里,随后询问学生:“水面上升了吗?”学生点头,教师追问:“上升的高度可以理解为长方体的高,那么可不可以计算出上升的部分的体积呢?”这时,学生眼前一亮,瞬间想到解决方法,也即是计算出每一个橘子、苹果的体积,然后通过相加的方式比较大小。但是这种方法比较浪费时间,所以教师反问:“可不可以把水果都放进去呢?如果水不够,还可以再注入一些……”如此一来,不但成功地解决问题,也点燃学生的数学思维,让他们懂得如何将知识运用于生活之中,解答生活中的难题。由此可见,在课中为学生提供延伸训练平台,让他们站在不同的方向和角度体验知识的运用方法,可以直接增强他们对知识的掌握能力与运用能力。
总之,高效数学课的构建并不是一件多么高大上的事,相反,它非常接地气。这是因为高效课堂是直接服务于学生的,而小学生对有趣好玩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心,这说明高效数学课堂应该具有“学中玩、玩中学”的特点。但是在塑造趣味课堂的同时,也要确保学生可以把握知识重点,如果学生一味地追求有趣的桥段,忽略重点,反而会影响课堂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