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三策略”
2019-01-11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墩头镇仇湖小学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墩头镇仇湖小学 孙 莉
在小学阶段,数学概念学习是非常关键的学习内容,需要具有针对性地展开概念教学,才能保障扎实的数学基础。但是,就当前的数学教学实践来看,很多教师未能给予概念教学充分的重视,学生也未能就此形成更深刻的认知,所选择的教学方式更多地呈现出片面孤立的特点,让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也只能处于被动的接受状态,所以很多学生在运用概念的过程中出现了或多或少的问题。那么,如何才能有效教好数学概念?如何做才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效能?
一、创设生动情境,丰富概念感知
对于小学生而言,其思维仍然以形象思维为主,更多地偏向于直观性特点,但是数学概念本身却具有典型的抽象性特质,学习起来非常枯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选择和学生密切相关的社会生活以及文化生活,以此为着力点进行教学情境的设计,帮助学生深化对概念的认知,并且能够为提升至理性层面打下良好的根基。
例如,在教学《中位数和众数》时,我首先为学生播放了一段视频,内容是姚明参加美国篮球比赛的片段。视频结束之后,一位美国女生不禁感叹:原来中国人是世界上最高的人。听到这句话,我要求这位女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通过简单的交流,使学生意识到:姚明的身高在中国人中只是一个极端数据,而这一数据所代表的只能是他自己,而不是中国人的普遍身高。对于普遍身高,采用平均数比较合理。之后我带领学生畅想未来:10 年之后,想必大家都已经大学毕业,如果此时有这样两家公司想要招聘人才,你会选择哪一家?公司甲现有员工11 人,人均月工资4000 元;公司乙现有员工11 人,人均月工资为3500 元。
这样,引导学生交流和探讨,大家逐渐明晰:实际选择的过程中不能只关注工资水平,还应当了解高层管理者和普通员工在工资方面的具体信息,如果高层管理者的工资普遍较高,即使人均月工资较高,也不能说明普通员工同样能够获取如此高的工资。可见一旦员工工资中出现了极端数据,只依靠平均数,实际上并不能充分说明哪个公司中普通员工的工资水平更高,所以相比较来看,必须要综合观察每一位普通员工的工资,这才是最佳举措。
二、基于关键词语,促进概念理解
为了帮助学生深入透彻地理解数学概念,需要有针对性地展开教学,更需要把握不同概念的属性特点,选择与此相对应的方法,深入触及概念内涵,并对相关知识进行延伸,才能够使学生对概念的本质属性作出合理的表述,才有助于深入透彻地理解概念、掌握概念。数学概念是前人智慧的凝结,针对概念进行讲解的过程中,可以带领学生关注其中的关键字句,使学生在字词之间反复体会,透彻理解概念的含义。
例如,在教学《周长》时,我首先举出实例:计算笔记本边框的周长,并设计以下教学活动:
师:假如我们要给自己的笔记本加一个蕾丝花边,你们会选择怎样的方式?
生1:我会沿着笔记本的边线加一圈。
生2:应当沿着笔记本的周围加一圈。
师:听起来你们两个的方式有区别吗?
生1:我的花边只加了其中一部分,没有全部加完,但是他的花边是周围,也就是说都加上了。
生3: 生2 是全部加完,周围是笔记本的所有边,是个整圈,但是生1 只加了其中一部分。
师:那么谁又能说一说究竟是什么意思?能不能说得再具体一些?
生4:也就是说生2 的笔记本所有的边都加上了蕾丝边。
生4 走上讲台一边指着笔记本一边说:从这一点开始加,绕了一圈之后又回到这一点。
师:那么大家认为他说得对不对呢?
学生共同回答:对!
师:从某一点开始,沿着这个周围转一圈,然后又回到这一点,就可以说这是他笔记本的一周。
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所突出的关键词在于“一周”,并就此引导学生展开分析,使学生可以在不断分析的过程中深入透彻地理解周长这一概念。
三、借助串联策略,对比数学概念
所谓串联知识,需要立足于对这些知识的全面、准确以及透彻的理解,还要能够灵活掌握,这样才能够将知识学全、吃准、吃透、用活。可见,针对已有知识的串联,关注新旧知识之间的迁移,可以促使学生深入透彻地理解新知,有效解决学习过程中的难点,有利于提升学习效能。
例如,在教学“认识几分之一”这一概念时,可以结合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设计数学问题进行导入,这样就能够基于第1 类习题成功地引向第2 类习题的教学中。
首先出示第1 类习题:
(1)6×4;(2)8×2;(3)7×3;(4)8×6;(5)9×6。
然后向学生展示第2 类习题:
(1)6÷4;(2)8÷2;(3)7÷3;(4)8÷6;(5)9÷6。
很显然,第1 类习题是学生比较熟悉的已经学习过的内容,学生的参与度极高,能够快速完成计算;在进行第2 类习题的计算过程中,学生发现两组习题的数字并未发生改变,唯一改变的就是将原来的乘号改为除号,学生就此产生疑问:为何教师会进行这种形式的设计?就此进入更深层面的思考。此时便是引入分数线、分子以及分母这些概念的最佳契机。
综上可以发现针对数学概念的教学,教师应善于利用各种学具以及问题,这样才能为学生创设真实生动的场景,才能够对抽象的概念进行化解,使其完全融入所创设的场景中,既能够使学生获得良好丰富的体验,也有利于强化对概念的深入理解和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