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困惑与转向

2019-01-11江苏省阜宁县古河中心小学郭春娟

小学时代 2019年21期
关键词:语文课程新课程过程

江苏省阜宁县古河中心小学 郭春娟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一些事物往往不能和当前时代发展需求相适应。小学是一个比较重要的阶段,是给学生未来学习打下牢固基础的阶段。小学语文又是为其他学科的学习打下牢固的基础的课程。传统的小学语文课程教学方式和手段已经和当前社会发展不相适应,同时也不能和当前学生的学习相符合。所以,我们需要对小学语文课程进行不断创新,找出新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但是,目前我国小学语文课程教学改革过程当中还存在许多困惑,比如: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方式、手段和教学理念比较陈旧;小学语文教师不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水平较低等问题。针对这些具体问题需要提出小学语文课程教学改革的转向策略。

一、让小学语文学习实践活动融入到平淡生活当中

语文知识源于生活。所以,学习实践活动不需要进行刻意的组织,只需要穿插一些实践活动在校园生活当中,就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在小学语文课程改革过程当中提到综合实践活动主要含有社区活动以及校园活动等等。但是,在教学过程当中,我们不必局限于这些固定的形式,一些生活和学习的瞬间将会是学生比较好的学习实践。例如:在大扫除当中,学生齐心协力利用干布、报纸、墩布等将玻璃擦得比较干净,一些比较细心的学生将会记录下来,利用手抄报的方式将其表现出来,图文并茂地献礼五一劳动节;在大课间的时候,同学们将会一起进行玩猜词比赛游戏,其中含有动作、语言、表情和比拼。学生在参加活动过程当中不但参加了游戏,对字词进行复习,还能够得到无限的快乐。

二、不断创新小学语文教育理念

对于我国小学语文教育改革存在的困惑来说,引领我国小学语文教育发展基本思想的创新机制主要含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需要深入地融进小学语文教育文化土壤层内。只有对小学语文教育状况以及教师文化程度进行详细的了解,才可以更好地把握住小学语文教育文化土壤层的涵养。反之,就不能够积极地引领小学语文教育发展的基本理论。

第二,需要含有创新思想和理念的学习环境以及学习机制。思想和理论的出现除了存在生发的土壤层,还需要有着外部成长的环境,其主要为教师、家长以及学生对新事物和新思想的认同感和包容度。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是一类新的教育文化,要想实现最终目标就需要走和我国传统语文教育相结合的发展道路。由于任何新文化不管有多新,都是对传统文化当中的一些成分进行继承和发扬光大。如果忽视了继承蕴含的生存意义,不但不能融入到传统教育理论当中,也不能进入到新课程改革理论当中。这样就会造成新课程改革变成无源之水和无本之木。缺乏了继承就不能持续生存,而没有了创新就没有了发展,发展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持续生存。

因此,在对国外理论进行借鉴的时候,就需要按照我国小学语文教育现状来创新和改造,让其更好地适应我国当前小学语文教育土壤。

三、塑造学生个性,确定现代的学生观

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充分地认识到学生的发展有着比较大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是必然的、合理的。它是通过环境、教育以及个体等方面的因素所引起的。由于学生差异不仅是教育的基础,还是学生健康发展的前提。发展是一个进步过程,其往往和克服缺陷以及矛盾所联系起来。缺少了矛盾和缺陷,就失去了发展的方向以及动力。利用发展观念来看待学生,就是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理解,允许学生犯错误,对学生的错误进行宽容和接纳,同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改正错误,进而不断让学生持续健康地发展。在教育活动当中,对于完整人而存在的学生,不但有着全部人格力量以及智慧力量,并且充分体验教育成果。所有的小学生因为社会环境、家庭条件、生活经历以及遗传素质的不同,而出现了特有的心理世界。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个性,将学生培养为有着独特个性的人。独特性也说明差异性,不但需要充分认识到学生之间的差异,还需要对学生差异进行尊重。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还需要给学生充足的自由时间以及创造时间,将生命发展以及精神发展主动权交给学生,因材施教,进一步推动学生创造性和个性的发展。目前社会的需求多样化也对教育多元化进行决定,教育需要充分发挥社会职能,给社会培养多层次以及多种类的人才。因此,新课程内容需要有助于学生利用主动参与、交流创新以及积极思考等过程,进而得到学习的有效方法,充分体验自然、社会和人类生活的联系,进而实现学生能力、知识以及情感的整体发展。小学语文教师需要改变传统观念,重新界定人才概念,并且科学地评价学生,对评价的发展性、综合性以及多元性进行重视,进而对新的价值取向进行更新。

四、更新价值取向,改变学业评价体制

新课程改革价值取向为大众教育价值观。它主要强调为教育和时代发展存在比较大的关系,其需要全面发展学生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技能等方面。评价目标需要为新课程要求的三维目标,也就是知识和能力目标、过程和方法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新课程改革要求对单一目标的价值倾向进行改变,对通过纸笔作为检测手段的考试进行改变,不断地促进学生创造精神、实践能力发展和情感态度方面的培养。考试内容需要为新课程标准要求的必修内容,其不但需要强调书面考试,还需要强调实作考试。书面考试和实作考试两者需要相互促进,进而推动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传统评价制度重点是掌握知识方面,让记忆型学生能够得到高分。这种评价标准将会给学生一定误导,忽视了学生智力的整体发展。考试需要强调实作考试,通过考核小学生在实践过程当中应用知识能力以及创造能力为主,将学生提出问题、发现问题以及创造性的对问题进行解决计入到考核成绩当中,进而不断激励小学生潜力的开发。除此之外,密切结合纵向探究和横向拓展,培养学生思维的变通性、流畅性以及深刻性。对学生纵向研究进行引导,启发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研究事物的原因或者在原先思维方向上进行深入探讨,深入事物发展过程。这样将会让学生深刻地认识问题,让学生思维不断探索向着纵深方面发展。除此之外,从多个方面找到答案,能够让学生思维向着更宽的领域所发展。对新事物进行迅速发现,提出新见解,找到最好的思维结果,其将大大有利于丰富学生思维方法,培养学生较强的思维流畅性。

经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语文课程在教育过程中尤为重要。它不但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还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同时还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要想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需要不断对新课程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和改革,让学生喜欢新教学模式。只有如此,才可以有兴趣地学习语文知识,不断推动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

猜你喜欢

语文课程新课程过程
高校大学语文课程思政叙事语境建构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新文科背景下《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学改革研究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打造
新课程对教师的新要求——兼谈语文工具性的另一面
在高中语文课程改革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以端午节为例谈传统节日作为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施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