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构建有效小学数学课堂
2019-01-11江西省九江市浔阳区新村小学熊丽莉
江西省九江市浔阳区新村小学 熊丽莉
“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潜能,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中国的教育历来都很重视有效性。孔子曰:“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如何构建更有效的小学数学课堂,提高课堂四十分钟的效率,是摆在每位教师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下面就来谈谈自己的几点思考。
一、提高教师备课的有效性
备课质量的好坏决定一节课课堂效率的高低。教师不仅要钻研教材,还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学情分析。做到以教材为依据,又不唯教材是从。然而,在日常教学中有些教师习惯于转抄、复制,备课演变为仅仅是抄录一段文字而已。其实备课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教师应从备学生、备教材、备教学设计、备练习,甚至备教师自己等多个方面来展开。同时,备课还应该发挥集体的力量,集中本年级组甚至全校数学教师的智慧。例如:我所在的年级组曾开展过这样一次同课异构活动。课前,年级组内教师通过讨论确定备课课题,并就这一教学内容的教学目标、重难点、学生已有基础、教学策略等进行分析,制定出大致的教学方案。接下来选定组内两名教师各自备课,几天后进行研讨课的展示。这次研讨课的课题为四年级下册“确定位置(二)”。一位教师以教材为依托,创设了去动物园参观的情境展开教学,整节课紧扣教材,显得朴实,沉稳。而另一位教师却摒弃了教材给定的情境,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创设了手拉手学校来参观,学校要选拔红领巾接待员为客人作讲解的情境。学生的积极性更加高涨,学习的兴趣也更为浓厚。课后教师们就两节课各自的亮点与不足展开热烈讨论,研究出了一套更为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
二、提高课堂导入的有效性
设境可以激情,设境可以激趣,设境可以激思。好的问题情境会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反之,课堂教学的导入环节平淡乏味,就不可能激发学生思维的活跃性,也无从发现与探索。因此,教师要在导入环节创设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问题情境,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铺好路,搭好桥。
然而,有些教师在课堂导入环节仅仅为了创设情境而创设,很多情境的创设虽然表面看起来吸引眼球显得很有新意,实际和教学内容关系不大,甚至有些情境里人物太多,过于热闹,让孩子不知所云,无所适从。例如:有位教师为了教学“一百以内的进位加法”,创设了一个买门票的情境,在新课开始时先问孩子们喜不喜欢旅游,都去过哪些地方旅游;接下来教师用课件展示了很多旅游景点漂亮的图片,七八分钟后才谈到小明和爸爸妈妈去旅游遇到了买门票的问题。花如此长的时间仅仅为了创设一个和教学内容关系并不十分密切的情境,是不是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呢?
有效地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是一门艺术。有一位教师是这样导入“圆的认识”一课的:喜羊羊要为自己设计的汽车选合适的轮子,可供选择的有圆形、正方形、三角形、椭圆形。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抢着说:“这太容易了,轮子当然要做成圆的。”教师抓住时机立刻问:“大家都知道轮子是圆的,但有谁知道轮子为什么要做成圆形的吗?圆有什么特点呢?”学生对圆了解不多,只能回答只言片语。这时教师看时机已经成熟,就顺着话题说:“看来同学们对圆的知识知道的并不多,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神奇的圆吧。”这个情境具有强烈的趣味性,又和生活紧密联系,在学生思维碰撞的同时激发了探索新知的强烈愿望。
三、提高探究学习的有效性
新理念下的课程改革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课堂上应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作为一种终生受用的学习能力其优势是不言而喻的。然而,数学课堂上的探究性学习并不一定都是切实有效的。有些教师片面追求探究学习的花架子,使探究学习没有实质性内容,流于形式。有些教师把探究学习当成学习数学的唯一方法,一节课光探究就组织了四五次,光有数量,没有质量。还有些教师在组织探究前没有明确探究目的,也不进行探究方法的可行性指导,让孩子无从下手。其实,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要扎扎实实落到实处,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和辅助。我校一位教师是这样引导学生探究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的:教师把学生四人一组分好组,事先给每组学生准备了12个边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形,请学生用这12个小正方形拼长方形,并记录每个长方形的长、宽和面积。活动结束后,集体展示每组填写的表格,并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你有什么发现?学生很敏锐地一眼看出不论怎么拼,拼出的长方形面积都是12平方厘米,而且只要用长方形的长和宽相乘就能算出面积。从而很快推导出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可以说这样的探究是建立在真实自然的探究环境之下的,学生经历了真实自然的探究过程,这样得出的结论才能深深地扎根于心底。
四、提高课堂评价的有效性
评价是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在新课程理念下,越来越多的教师以鼓励性评价取代“对或错”这类甄别性评价。这种做法是可取的,但要把握好分寸。有些教师整节课不停地使用夸张的鼓励性评价。学生答对一个简单的小问题,教师立刻用“你真了不起”,“你是个小天才”,“你的发现太伟大了”,“你比数学家还棒”之类的语言加以肯定。这些过高的评价往往让孩子陷入茫然之中,对孩子的发展毫无好处。
课堂上教师的评价要适时、适度,应发自内心地赏识学生,不断地唤醒、鼓舞、激励学生,适时恰当地使用表扬。在尊重学生人格、不伤害其自信的前提下,谨慎巧妙地否定学生的错误也是必要的。当然,学生也有对其他同学评价的权利,教师要给学生创造评价的机会。如:一年级教师经常会请同学当“小教师”,评价别的小朋友在黑板演练的竖式。才六岁多的孩子都不会简单地说“好”或“不好”,而是很仔细负责地说:“他把个位和个位,十位和十位上的数都对得很整齐。”“我发现他计算时不是先从个位算起,而是先把十位上算好了,再算个位,这不对。”还有的同学会说:“他在计算时没打进位点儿。”学生在对其他同学进行评价的过程中,提高了自己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做题的孩子也觉得有趣,愿意听,也许这比教师的评价更有效。
五、提高练习设计的有效性
练习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必不可少。但大部分教师仍然布置一些形式单一、陈旧、缺乏应用意识的练习,甚至少数教师依然采用题海战术。因此,在新理念的指导下,设计形式多样、内容密切联系生活、有趣又富有探索与思考价值的作业练习,从而提高数学练习设计的有效性是十分必要的。
如在学习“认识钟表”后,我设计了请学生回家与父母共同制定作息时间表的作业;学习了“比赛场次”后,让学生算一算学校趣味运动会上,三年级的拔河比赛共要比赛多少场。另外用扑克牌算24点也成为了我的数学作业。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不仅觉得有趣,还对所学的知识进行了巩固整理和自主建构,使自己的数学能力得到了进一步升华。
总之,无论课程改革进行到哪一步,都需要我们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不断摸索总结出更好更有效的教学方法,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展示激情和个性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