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自我反思 增添课堂活力 培养学生能力
2019-01-11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小海小学单亚琴
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小海小学 单亚琴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及时有效的反思尤为必要,这能够帮助教师深入了解教学过程,获取详细的教学反馈,从而更好地安排下一步的教学计划,制定出更加明确的教学目标,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有效发展。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在培养学生扎实基本功的基础上,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专业素养,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数学思维体系,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就感,从而保持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培养浓厚的探究兴趣。在不断的反思与总结中,小学数学课堂将会变得更加生动精彩,学生的学习过程也能够得到充实,这样就能使数学教学呈现出全新的面貌。
一、重视观察能力培养,逐步形成数学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素养,首先要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起步,由此引导学生建立数学思维体系,从而不断提升课堂学习的效果,充分开发学习潜能,取得更大的进步。
例如,在进行一年级下册“图形的拼组”的教学时,教师先指导学生将几个相等的正方体拼摆到一起,再要求学生仔细观察自己和其他人的拼组成果,从而概括出这样一个结论:若两个正方体大小相同,则它们能够拼出一个长方体;若四个正方体大小相同,则它们能够拼出一个大正方体。又如,进行二年级上册“用三角板判断直角”的教学时,教师完成了教学目标后,学生掌握了基本的判断方法,此时教师引导学生对三角板进行深入的观察和思考,从而得到有效的启发,推导出锐角和钝角的判定方法。再例如,学生学习“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的关系”这一内容时,教师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各个图形,总结出它们各自的特点,进一步思考图形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通过这样的方式,教师引导学生把重心放在观察上,对学习对象产生直观性认识,这对于形象思维活跃的小学生来说,无疑能够形成极为深刻的印象,从而促使他们主动思考,达到锻炼思维能力的目的。这种方法在低年级教学中尤为奏效,学生反复观察的过程其实就是深入学习的过程,用最直观、最有效的方法理解所学内容,能带动学生的思维能力往前发展。
二、重视课堂教学艺术,培养学生探究学习能力
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小学数学教学讲求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要促使教师和学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数学素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提升数学学习成绩。面对新的教育环境,教师应当及时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不断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重视课堂教学的整体过程,重视课后的教学反馈,以提升教学效率为重要追求。教师不能再扮演传统教学中“灌输者”的单一化角色,而是要化身为循循善诱的良师,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的可贵精神,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在进行“圆周长计算公式”这一知识点的教学时,教师先问学生是否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学生给予肯定回答,于是教师再问:“同学们,你们能算出小明沿着圆形跑道走一圈的长度吗?”这样就促使学生主动思考圆的周长公式的推导方法。接下来,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出几个圆,分别给出直径的长度,要求学生拿出长线来量出圆的周长。在学生测量的过程中,教师再启发学生尝试用圆的周长除以圆的直径,计算完毕后,学生就会发现圆的周长总是圆的直径的3倍多一些,这样就引出了圆周率的概念。这样一来,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也就呼之欲出了,学生经过亲身的操作体验,很好地完成了一次探究活动,深刻感受到了知识的产生过程。
三、重视教具、学具运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小学生由于年纪偏小,形象思维比较活跃,对于外在形象十分特别的事物总是能够留下强烈的印象。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应当掌握学生的这一年龄特点,并且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不妨多加运用教具和学具,将原本抽象的知识具体化,让学生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内容,从而意识到数学知识就在身边,有效刺激形象思维,让他们更好地理解所学内容。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当在展示教具、学具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这能够让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更加深刻的理解,从而有效提升学习效果。
例如,在进行一年级《分与合》这一章节的教学时,教师将准备好的9张“熊出没”的图片摆放在学生面前,学生都十分喜欢这些图片,于是教师趁机引导学生思考:怎样才能进行合理的分配呢?接下来就让学生亲自动手分一分,找出最合理的方案。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也就从总体上明白了分与合的含义,并且也为加法和减法的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应当能够看出,教师根据学生的喜好准备了特别的教具,激发出了学生强烈的兴趣,从而引导学生亲手操作,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自行感悟相关的知识点与概念,这样的效果远比口头阐述要好。再例如,进行《认识除法》的教学时,教师通过教具的分配、变化引导学生理解除法的概念,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四、重视开展数学实践,提高学生合作学习能力
数学学习不能只停留在理论层面,要在充分的实践活动中得出真知。教师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实践活动,将数学课堂延伸至课外,带领学生走进广阔的学习天地,增长他们的见识,开阔他们的眼界,使数学学习的形式与内容更加丰富多样。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尝试拓宽数学教学的场地,让学生能够在亲身实践中深入感受数学知识。
例如,在进行《自行车中的数学》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把学生带到学校的自行车停车场,并且借来几辆自行车,向学生介绍自行车中包含的数学知识,一边讲解一边演示给学生看。比如,教师可以一边推着自行车一边对学生说:“为什么自行车的轮胎是圆形的呢?因为只有圆形轮胎是最方便、最省力的,同学们会计算圆的周长吗?”而学生的反应则是非常兴奋,注意力都集中到了自行车上,他们仔细聆听着教师的话语,跟随着教师的引导展开了思考。这样一来,就成功地引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接下来,学生就会一同开展合作探究,逐步探求出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培养合作学习的可贵精神。不难看出,教师通过现场实物的教学方式,有效激发了学生活泼好动的本能,让学生体会到了数学探究的乐趣所在,这就体现出了数学实践活动对学生的强大吸引力,同时也说明了实践活动不同于纯理论学习,前者更多的是通过客观具体的内容来阐述数学知识,学生也更易于接受,提升了学习效率。
总而言之,在对数学教学的反思中,教师认识到了新课改理念的意义,要为学生创造一个多元化的课堂,从课堂氛围、授课形式等方面进行改革与创新,将数学与实际生活连接到一起,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燃起主动探究的热情。在教师的精心构建下,小学数学教学必然走上一条充满希望的道路,焕发出强大的活力,学生的学习体验将不断得到优化,最终使教学效果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