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核心素养下语文有效的教学策略

2019-01-11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房山中心小学胡磊

小学时代 2019年34期
关键词:诗句语文课堂教学

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房山中心小学 胡磊

小学语文是小学阶段重要学科,是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学科。小学语文的学习在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发展中具有很重要的促进作用。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正在由原来教师枯燥无味的讲解,逐渐向多元化的教学形式转化,向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转化。课堂教学的形式在逐渐完善,教学效率在逐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在逐步提升。

一、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

由于受到新课程改革思潮的影响,小学语文教师都在努力进行着课堂教学改革。由于缺少课程改革的经验,对课程改革精神理解得不深入,致使在课堂教学进行的过程中出现了不少的问题和缺点。因此,为了避免课堂教学中过度关注教学形式的多样性,忽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在进行课堂设置时,首先要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每次在进行新授课教学时,要仔细研读教材要求,深挖教材内涵,深度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学生的语文基础,多方面考虑课堂教学中涉及的多种因素,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设计。比如《山行》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牧描写深秋山中景色的诗,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喜爱之情,展现了作者丰富的内在精神世界以及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和思想情感。教学目标在于要让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深秋季节的山林美景,让学生观察图片,思考由图片想到了什么,再结合注释讲解诗句的含义,使学生理解诗句的意义,领会诗句的情感意境。这样就可以使学生深刻理解诗句含义,体会诗人所要抒发的思想感情,使学生在背诵诗句时,在脑海中呈现出诗的意境,加深理解和记忆。这样的教学形式学生感到愉快轻松,对所学知识印象也非常深刻,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进行有效提问,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新课程改革教学中,课堂提问是增加学生参与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之一。但是课堂提问也具有一定的技巧性。首先教师提出的问题要和教学内容有关系,问题要具有承上或启下的作用,问题的设置要具有一定的梯度性,层层深入,循序渐进。教师也可以把教学内容融合到提出的问题中,要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让学生能够通过独立思考得到问题的答案,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激励学生自主学习的信心。提出的问题不能太随意,要具有代表性,要突出重点,要让学生通过回答这些问题,理解并掌握课堂的重点。久而久之,学生就会非常重视问题的回答,找到掌握课堂主要内容的途径,认真思考、及时解决问题。教师在提出问题等待学生回答的过程中要随时关注学生的状况,根据学生的即时表现给予适当提示和引导。教师和学生之间要进行适当互动,相互交流、沟通,提高课堂效率。有效的课堂提问对提高课堂效率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三、营造和谐融洽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良好的课堂氛围,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潜在激情和能力被激发出来。在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放下架子,走下讲台,走到学生中间,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教师要由以往的课堂管理者转变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

教师要多和学生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习惯,真诚对待每一名学生,给予学生关心和爱护,使学生和教师形成融洽和谐的关系,教师对学生生活和学习上的困难要尽全力帮助,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使学生喜欢和教师交流谈心。根据“爱屋及乌”的道理,学生会因为喜欢教师,进而喜欢教师所教授的科目。因此,师生良好的关系对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是很重要的。小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家庭对学生的宠爱和过度保护,使小学生独立性较差,自我意识强,也缺乏和其他学生交流的经验。基于这样的情况,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营造和谐融洽的课堂教学氛围,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场所,是教师讲授知识的主阵地。但是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所讲授的知识是有限的,学生在长大之后都要离开教师,离开学校,步入社会,融入社会,在社会这所纷繁复杂的“学校”里去学习、生活。我们知道,“学无止境”,“活到老,学到老”。所以,无论学生在学校还是到了社会上,都要不断学习。因此,在学校掌握学习方法是很重要的。在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从小学开始,让学生增强自主习的意识,认识到自主学习的重要性,从内心产生自主学习的意愿,进而有效增长知识和见闻,为以后步入社会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奠定基础,为以后的自立自强保驾护航。比如在讲授文章时,教师可以先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自主阅读文章,自主思考,自主组织语言独立完成这些问题,教师要对学生的答案进行补充完善,讲解分析。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自学的能力也会逐渐提高。

五、注重情感表达,丰富教学模式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中,应注重情感表达,与学生形成情感互动,既能满足小学生的情感需要,又有助于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首先,教师充分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根据相关调查显示,小学生在学习方面如若得到教师的认可,则能够实现情感向学习动力的内在转化,有利于促进教学活动地深入开展。例如,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对同一段落的内涵可能有不同理解,教师应尊重每个学生的回答,不随意给予正误判断,使小学生思维得到发散。其次,教师对学生应充满深情的期望,但并非较高的期望值,这样有助于在课堂教学中增强学生学习自信心,成为其不断进取的动力。最后,要对学生给予帮助和关怀,建立融洽师生关系。传统语文课堂教学过程枯燥,学生很难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因此,教师不能拘泥于传统教学方式,而是需要丰富教学模式,借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创设教学情境对于语文课堂教学很有帮助。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帮助学生理解教材,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

总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氛围会对学生产生较大的影响,作为一名优秀的小学语文教师,应当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更新教学观念,灵活地将各种有趣的教学方法应用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当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其语文素养。与此同时,语文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学意识,创新教学方法,不断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与激情,培养想象力与思维能力,从而夯实语言基础,促进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诗句语文课堂教学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谈化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
可以“吃”的诗句,你见过吗
读诗句,写成语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巧用诗句育新人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