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教育是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润滑剂”
2019-01-11江苏省南通市北城小学季晓红
江苏省南通市北城小学 季晓红
人的情感是针对客观事物心理需求形成的态度和体验,是对客观现实生活的独特反映形式。小学美术教学往往通过教师设计某种与现实生活类似的意境,激励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这有利于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生活态度,自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可见,情感教育是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润滑剂”。
一、情感教育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重要性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主要依赖于丰富的情感和敏锐的观察力。因此,情感教育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情感教育是一把双刃剑,积极的情感教育既能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又能正确、理性地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实践证明:学生的情感教育与审美素养的培养是相辅相成的,高尚的情感有利于学生逐步感知美术作品所蕴含的艺术价值,陶冶道德情操,促进全面发展。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指出:“假如缺乏富有诗意的情感和审美的意识,那就不能让学生得到身心的健康发展。”艺术是丰富情感的显著表现,艺术教育有利于培养人的情感,情感培养又能影响艺术的创作效果。从某种意义而言,美术是一门激活想象、催发情感的艺术。尤其在新课程改革形势下,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既能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又能开发学生的智力潜能。
二、小学美术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措施
1.坚持以生为本,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1)凸显主体地位,享受学习快乐。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充分了解、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想学生所思,给学生所需,关爱、呵护每一个学生,逐步拉近师生之间的情感距离。诸如在开展小组合作探究时,教师不仅要加强迅速指导,还要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勇于发表自己的观点,让学生在放松心情的前提下夯实美术基本功,逐步感知“玩中学、学中玩”的无穷乐趣。
(2)优化评价机制,获得学生信赖。优化评价机制是“五步学习法”的压轴戏,教师既要对学生完成的习作进行评价,又要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过程予以“一分为二”的评价。 譬如,我首先对学生积极参与探究的态度予以表扬,接着对他们在课堂上完成的作品作出科学、合理的评价,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分析问题和鉴赏问题能力的协调发展。当然,评价不是教师的专利,我们还应该采取“多元化”评价机制,鼓励、引导学生通过自评和互评来完善课堂评价,逐步树立正确的审美理念。
(3)倾听学生心声,以达教学相长。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其实质就是师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沟通、共同发展的过程。 譬如,在每堂课的反馈总结阶段,我就以学习小组形式讨论教学过程中的经验体会和存在问题,有些学生不仅畅谈了自身学习过程中的不足之处,还对教师的教学设计提出一些大胆的建议。最后,我针对学生的不同观点和建议,和颜悦色地发表了以后教学工作中更完美的教学设想,许多学生感到老师与自己是同一战壕里的战友,达到了教学相长的目的。
2.找到美术教材契机,培养学生愉悦化的情感意识
在小学美术课堂上,教师使用教材资源时不能照本宣科,而应该在吃透教材要领的基础上进行合理化的延伸,使教材成为培养学生情感意识的支撑点。 譬如,我在执教《大提琴》一课时,先按照教材上的基本要求让学生用剪贴的方法制作成一幅美丽装饰画,接着针对教材内容进行拓展延伸,鼓励学生结合自己作品的拼图构造进行创新性增减,从而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享受到了学习美术的愉悦情感,并为进一步学好美术构图夯实基础。
3.结合学生身心特点,不断丰富他们的情感认识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小学美术教材也作了多次合理化的调整,但教材的内容还是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我们应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利用相应的措施补充、完善教学内容。 譬如,《留住秋天》一课按照教材内容的要求,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自主收集叶脉突出的落叶涂色拓印,借助落叶再拼贴成一幅画。但是,如此简单的要求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需求。因此,在执教这一课时,我直接打开多媒体课件展现了如下画面:国庆节期间,狼山旅游区人声鼎沸,许多小朋友坐在大树底下休息,各种大树逐一展现于画面中。此时,我要求学生一边仔细观察各种树叶的形状、颜色,一边思考适合这些树木生长的环境极其规律;接着让学生把耳闻目睹的美丽秋天的景色用白描手法画出来,通过相互交流达到丰富情感的目的。
4.巧设趣味化问题,激发学生的情感思维意识
打破砂锅问到底是小学生的天性。教师在课堂上的提问必须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否则会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坚持因材施教原则,提出趣味化的问题,才能让学生荡起情感想象的涟漪。 诸如教师在执教《救救大熊猫》一课时,一般按照教材内容可以直接阐述我国大熊猫濒临灭绝的现状和将来发展的趋势,但不能让学生体会到保护大熊猫的酸甜苦辣的情感。因此,在执教这一课时,我就采取巧设趣味化问题的方法,逐步激发学生的情感思维意识。在新课导入时,大熊猫的挂图映入学生的眼帘,接着拿出注射器在熊猫的眼睛上滴入几滴“眼泪”,并提问:“这只大熊猫为什么突然哭起来了?”一石激起千层浪,许多学生迅速打开了创新思维的翅膀,进行丰富的联想,通过交流关爱大熊猫的情感油然而生,创作欲望同步提升。
5.不断优化审美氛围,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在小学美术课堂上,有些教师热衷于“注入式”课堂教学模式,片面强调学生全神贯注地聆听老师的指导性点拨知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基本上割裂了“教”与“学”的有机联系,导致部分学生产生消极情绪,不能针对美术作品的审美元素产生联想与感悟。因此,优化审美氛围是培养学生感悟能力的有效门径。譬如,在执教《鸟语花香》一课时,我先打开多媒体课件,美丽的春色呈现于学生的眼帘,同学们根据脑海里的想象,挥笔创作出了“鸟语花香”作品;其次,我结合学生的实际,阐述了绘画出小鸟和花朵的线条与层次感的窍门,并让学生初步感知用不同粗细的线条和不同的颜色表达美术形象;最后,我引导学生进行拓展性练习,有的学生在花朵上画上十分可爱的笑脸(表示良好的空气环境),有的学生在小鸟的眼睛上画上泪水(表示乱砍滥伐树木的危害性)……上述教学途径,既能启发学生的思想意识和感悟能力,又在潜移默化中获得真实的人生感悟。
烟无常形,教无定法,贵在有效。只有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合理渗透情感教育,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陶冶道德情操,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不断提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才能促使学生逐步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核心素养同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