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少先队集体教育的必要性与路径探究

2019-01-11广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硕士研究生聂宇轩

少先队研究 2019年6期
关键词:集体主义少先队员少先队

广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硕士研究生 聂宇轩

集体教育是协调与统一集体价值和集体成员的个体价值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集体成员的个性与集体共性,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方式。少先队作为中国少年儿童组成的群众组织,是一个以促进少年儿童全面发展、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的集体。在少先队中开展集体教育,既符合国家政策方案的理论导向和社会意识形态的迫切现实要求,也是少年儿童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集体教育在过去较长时间里都是我国中小学中主要使用的教育手段,然而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学淡化了集体教育这一教育手段。

一、集体教育的内涵意蕴

1.集体与群体

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认为集体不是随意地聚集在一起的一群人,例如临时搭乘同一班车的乘客不是集体,同在一个剧院内观看表演的观众也不是集体。“集体是由目的一致、行动一致而结合起来的,由管理纪律和负责任的机关所组织起来的劳动者的自由集团”。笔者认为,集体是由多个个体组成的有组织的高度团结的群体,集体是群体发展的最完善、最高级的阶段,集体成员是由对于整个集体和每个个体成员都有意义的共同目标、共同价值以及共同活动任务而结合在一起的。

在对词语的使用中,人们往往将集体与群体这样含义相近的词混为一谈。群体是相对于个体和组织而言的,它一般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人为了实现某个特定的目标而形成的能够直接交往沟通的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组合。群体成员具有一致的目标并且对群体有认同感和归属感,这些特点与集体所具备的特点相似。但笔者认为,集体与群体还是具有一定的差异性。首先,在目标方面,集体存在集体目标和个人目标,群体也存在群体目标与个人目标,当个人目标与集体目标或群体目标不一致时,集体会将集体目标置于个人目标之上,而群体会将个人目标置于群体目标之上。其次,在身份认同方面,集体成员对集体具有强烈的归属感、认同感和使命感,而群体成员一般仅仅把自己定位为群体中普通的一员,其归属感和认同感明显逊色于集体成员。综合来看,集体具有更强的组织性和目的性,而群体至多只是集体的初级表现形式。

2.集体教育与集体主义教育

集体教育是相对于个体教育而言的,它是培养和教育集体,并通过集体教育个人的一种模式。在集体教育过程中,设定合理的目标,并且采取适当的行动能够极大地激发集体成员对集体的共同目标的信心,形成集体成员的集体意识;另外,通过情感、心理等因素发挥调节作用,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摩擦,增进集体内部和谐融洽的氛围,促进集体团结一致、共同成长。

作为一种教育方法,集体教育的特别之处即在于通过集体成员之间的交往能够产生强大的教育作用。集体教育既是一种互动教育、氛围教育,也表现为广泛意义上的人格教育,它是一种具有正确导向的教育,并且必须具有一定的价值观影响。通过少先队这样的组织开展的集体教育,其互动主要表现在两方面,既可以存在于少先队员与少先队员之间,也可以表现在少先队辅导员与少先队员之间,而后者的优势在于通过两者的双向沟通,能够让少先队员在接受教育的同时也可以能动地及时地做出反馈。总体上来讲,少先队员既会受到其他少先队员和少先队辅导员传递的信息影响,同时少先队员自身也是一个信息的发出者,也影响着其他少先队员,可以说,少先队员既是受教育者,也是教育者。氛围教育体现在通过交往形成集体教育得以发展的宝贵外部环境资源,进而刺激形成集体成员内部健康的心理环境。另外,通过少先队集体活动的方式,在活动过程中激发少先队员的潜能和进取心,也有助于集体教育良好氛围的形成。集体教育还关系到能否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集体教育作为一种具有正确导向的教育,需要一定的外部植入并予以监督,以保证集体自身发展的方向不至于发生偏差,也能使集体在满足少先队员个体需要的同时,顺应社会对其提出的要求。在少先队开展集体教育的过程中,少先队辅导员应对少先队员起到主要的引导作用,确保少先队集体的正确前进方向。

集体教育和集体主义教育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集体教育是实现集体主义教育目的的最主要和最有效的手段。集体教育既可以用来实现集体主义教育,也可以用来实现其他内容或其他目的的教育。集体教育的内容除集体主义教育以外,还包括爱国主义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等。

二、少先队开展集体教育的必要性

少先队作为中国少年儿童的群众组织,具有高度的政治性。少先队既是少年儿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学校,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预备队,其地位从其性质描述中可见一斑。在少先队活动中开展集体教育,既是非常必要的,也是有很大价值意义的。

1.国家政策方案的理论导向

2016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四个自信”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在此之后,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强调要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坚持文化自信。要坚持文化自信就是要坚持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共产主义的党的先进政治文化。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再一次提出以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与社会主义来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而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进行集体主义教育,则要从少年儿童开始。在2019年6月下发的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中也清楚地写到: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少年儿童听党话、跟党走。由团中央、教育部、全国少工委联合下发,经共青团中央于2017年2月印发的《少先队改革方案》中,在基本原则中提到要“牢记队的使命。以思想引导为灵魂,坚持开展组织教育、自主教育、实践活动,大力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教育,教育引导少年儿童听党的话、跟党走,做到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立志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事业接班人,准备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对少年儿童进行集体教育,是扣好他们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第一粒扣子,既符合了国家政策方案的导向,适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也为少年儿童铺好了正确的前进道路。

2.社会意识形态的现实要求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日益推进的今天,全球市场给人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消费体验,同时,各国人民的交流往来也导致他国的文化和意识形态也不断冲击着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社会变革不断深入,信息网络发达,各种思想文化交流更加频繁,多元化的价值观念层出不穷,涌现在少年儿童眼前。由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样化引发的价值冲突也向少年儿童的集体教育提出了严峻挑战,尤其是各种在掩饰下出现的利己思想冲击着少年儿童还未成型的价值观,某些西方国家甚至想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战略,在这样的国际形势和背景下,加强少年儿童的集体教育势在必行,我们不仅要对少年儿童进行正面的集体教育和积极引导,对于与集体教育相悖的、反面的思想观念,我们还需要帮助少年儿童加以辨别和批判,使他们在各种错误思潮、错误观点出现并泛滥之时,具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可以做出正确的判断与选择。

3.少年儿童发展的内在需要

除了宏观上的国家政策方案的理论导向和社会意识形态的现实要求两个层面,从微观层面,即少年儿童自身发展的角度来看,开展集体教育也有其必要性。少年儿童的集体意识并不是天生具有的,而一般是在集体活动中通过有目的地培养而逐渐形成的。对于刚入队的少年儿童而言,他们同别的少年儿童并无血缘,对于少先队集体也没有亲密的情感维系,因此融入少先队集体、拥有集体意识并不是被编入班级或加入少先队组织并被编入“中队”“小队”后的自然结果,而需要通过后天的集体教育来逐渐养成。少年儿童正处于情感认知形成的关键期,也是接受新事物的最佳时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在这个阶段接受到的正确引导和教育也是根深蒂固不容易更改的。少年儿童是国家未来的栋梁,是祖国的明天和希望,在国家发展中处于非常关键的地位,通过对少年儿童进行集体教育,树立他们正确的集体主义价值观,使他们发自内心地认同少先队这个集体是他们思想意识发展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对于少先队集体的发展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意义。

三、优化少先队集体教育的路径

1.开展多样化的少先队集体活动

少年儿童组织活动是少年儿童组织教育最基本的形式。少先队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少先队活动也是少先队教育最基本的形式。少先队的性质、宗旨、功能都要通过少先队组织的集体活动来体现和实现。活动既是完成少先队目标、任务的基本手段,也是少先队对少年儿童进行思想意识教育的重要教育载体。以活动为载体开展工作是少先队的主要工作特点之一,显然,少先队的集体教育也需要通过活动才能有效进行。少先队活动除了能够培养少年儿童的人文情怀,培养和提高少年儿童的自我教育能力,能使他们对自己的成长负责,对他人表示关心,对社会产生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感等,还能通过开展集体活动,对少先队进行集体教育以培养少先队员的集体意识。通过丰富而又多样化的少先队集体活动,使少年儿童在与他人的互动过程中逐步生成集体意识,促成更加团结的少先队集体。当前开展的少先队活动大多是流于表面、只注重形式,为了完成任务而开展,真正的少先队活动应当贴近少年儿童的学习和生活实际,不断创新方式方法,用丰富、有趣的内容和形式吸引他们,用大量图片、动画或视频取代晦涩难懂的文字讲解,让少年儿童在活动中喜欢上少先队这个集体,乐意成为少先队集体中的一员,乐意为少先队集体服务。

2.平衡共性塑造与个性发展的关系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们所推崇和宣传的集体主义教育一度给人们造成误解。有部分人认为集体主义一定会压制个体的个性发展,坚持集体主义就是个人无条件服从集体并且牺牲个人利益,亦或是坚持集体主义就会压抑个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等。这种误解如果不解除,将会对集体主义教育的实施造成阻碍。其实,坚持集体主义和发展个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是不相矛盾的。“个体要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又必须使自己社会化,人只有在社会关系中、在集体中才能实现自己自由的本质”。马克思、恩格斯也指出,个人的发展是在集体中实现的,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任何人都不可能脱离社会、脱离集体而发展,而要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和与他人的交往过程中实现发展。离开了人群,个人就不可能有真正的自由,因而也就不可能得到全面发展。“在处理集体教育中个性和共性的关系上,既要避免个性的过度扩张破坏集体的团结,威胁到集体的发展,又要使集体教育保持包容性和宽容性,给集体成员提供广阔的空间,提供个性可以合理发展的条件和可能性。”因此,在少先队的集体教育中,我们应关注每位少年儿童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在促进集体发展的同时让他们每个个体的个性都能在集体中得到全面发展。既塑造少先队集体的共性,也不忽略少年儿童个体的个性,在两者的发展中寻找到平衡点。

3.完善少先队集体内部的制度规范

“在集体中,更为深层次的互动表现为集体成员在共同活动中形成集体的舆论并且在心理上产生一种标准化的倾向——集体规范。集体成员在集体舆论的压力下,行为符合集体期待和符合集体规范,就会得到集体的支持。这一方面会进一步强化他本人的行为,更重要的是他充当起教育者的职能,对其他集体成员形成示范效应。”集体的规范和舆论对于积极向上的少年儿童而言,是一种莫大的激励和鼓舞,而对于消极落后的行为则是一种约束。除了通常的校规班规等制度规定以外,在少先队集体教育中,每个中队的少先队辅导员可以号召少年儿童自己拟定少先队中队公约,并且每一位少年儿童都签字同意此公约,通过这种方式让少先队中队的每一位成员都共同遵守并维护集体规范。制度规范首先对少年儿童具有震慑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他们的行为,譬如能够减少少年儿童不符合规范的行为的产生、抑制非集体意识的生长。少年儿童若是不遵守制度规范会受到相应惩罚,而为了免受惩罚他们则会选择遵守规章制度。制度对于少年儿童的言行举止具有引导作用。科学合理的制度规范是培养少年儿童集体意识的积极力量,可以引导少年儿童朝着集体目标的方向发展,同时也是激励少年儿童为集体增光添彩的动力。

猜你喜欢

集体主义少先队员少先队
关于将集体主义引入经济理论的思考
牵手校外,坚持少先队社会化
论中国语境下集体主义的教育意蕴
加入少先队
不老的少先队
少先队员永向前
少先队员永向前
让少先队走向校外
集体主义教育:从个体出发建构共同体
少先队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