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考试心理状态分析及教育策略探微
2019-01-11福建省厦门市人民小学高达维
福建省厦门市人民小学 高达维
“平时作业都会,一进考场后悔,模拟练习都对,正式考试崩溃。”“平时都挺好,就怕遇大考。”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经常遇到很多学生总在考试“临门一脚”时,发挥失常。“考试试题我都会,都怪自己太粗心。”相信很多老师听过学生如此的“保证”,可每次正儿八经的保证却不能换来“失误”次数的减少。这些“出乎意料”的失误,成为学生考试中的“绊脚石”,不得不引起学校、家庭的关注。
一、关注“失误”现象,探寻心理原因
考试成绩的高低除了知识的掌握外,还有哪些原因导致学生出现错误。
1.简单题型容易错,绝非粗心惹的祸。在笔者所任教的六年级班级中有一名学霸学生叫小a,再难的题目都难不倒她,可奇怪的是,小a每次考试都无法取得满分。问起各种原因,小a最常解释的就是“粗心”,再分析其失分题目,大部分为简单题型,这种失误仅仅是因为粗心吗?
同类比较,若此时有一名网球运动员将参加一场世界级比赛,他每日苦练各种“刁钻球”,而忽略甚至放弃了一些“普通球”技巧,并且他认为自己比赛肯定不会失误。但真正到了赛场,他却恰恰在基础球上失误频繁。这失误原因显而易见不是“粗心”,而是练习不够。因此在考试中,如果一味地攻克难题,缺少对简单题型的练习,很容易出现熟练度低,失分率高的情况,毕竟在大型考试中,简单题占据了大壁江山。因此,像小a同学这类型的学生,备考时通常将关注点放在难题上,忽略了基础题型的练习,导致错失高分。
2.作业全部都会做,考试紧张全记错。经常有家长与笔者交流,孩子平时作业正确率都挺高,考试前进行了系统的复习,可一到考试就“失忆”。追问原因,孩子也无法解释,难道是因为太紧张导致“失忆”。这种失误很常见,可仅仅是因为考试情绪吗?无独有偶,很多学生平时很用心地对练习本的标准答案或者老师归纳的重难点进行了记忆,当这些题目出现在试卷上,却突然想不起来了,知识已然成为碎片,无奈只能遵循着记忆东拼西凑。等答完整张试卷,再回顾这道题,却发现遗忘的部分渐渐想起来了,可是这时已到了交卷时间,十分遗憾。
暂时性想不起来是记忆堵塞的典型表现之一,它造成了“思维断片”,再加上过度紧张、焦虑等情绪状态,有些学生甚至会连很简单的题目都有可能做不出来。其实记忆堵塞也没有想象中那么严重,大脑一旦产生记忆,是很难忘掉的,遗忘,很多时候就是一时想不起来而已。因此这类学生很容易因焦虑的情绪状态导致记忆堵塞,错失佳绩。
3.只是题目易看错,绝对不是不会做。面对错题时,有些学生只要再做一遍便能做对,于是很容易产生“我不是不会,而是看错了,只要认真一点,就能做对”的想法。可如果在考试中,这类“失误”不可逆转,没有机会“再做一遍”。这造成失误的原因到底是题目看错了,还是答题正确率不高?
究其原因,有些学生在考试时候失误,是因一看题目就觉得自己做过,不自觉地遵循着印象走,完全没注意到灵活的出题者改变了某个条件,比如“大约”和“大于”,“多三个”和“多三倍”,“减”和“被减”等等。无论是题目换了一个数字,还是换了一个说法、一个表述的角度,都会导致结果大不相同。有些学生答题的时候因为追求速度,一看题,感觉和以前做过的题很像,便遵循着记忆的印象、思维的惯性解答了。
这类学生不是没有掌握知识,而是掉进“似曾相识”的陷阱里,被这种感觉所蒙蔽了。再加上,做作业时并没有把题意理解清楚,所以只要题目稍微改动,答案就会出错。
二、聚焦“失误”原因,从容应对考试
失误就像一块“绊脚石”,挡住了学生前进的步伐。笔者在日常教育实践中探寻一些方法帮助学生移除绊脚石,从容应考的方法。
1.多做多练,先易后难。以数学考试为例,教师可以在平时建议学生尝试多做一些计算类题目,提升自己的运算能力,降低出错的频率;或是多浏览不同题型,掌握各种题型的解法,熟能生巧才能“处题不惊”。考试时,先思考难题常常容易造成思维“堵塞”,引发考试焦虑。其实,考试时间有限,若将大量时间分配于难题的解答中,极容易造成简单题来不及完成,导致失分。
2.通览试卷,联想回忆。在考试前,很多学生习惯看一题写一题,遇到暂时不会的题目便开始深陷其中,甚至于某个知识点怎么都想不起了。这时不妨先转移注意力,浏览整张考卷。因为试卷上知识点之间存在相互联系,浏览试卷能启发回忆线索,能刺激思维,活跃思路,帮助学生寻找被暂时遗忘的知识。在教育教学中,一些学生经常反馈,他们记得知识在课本的哪一页,但是就是记不起是哪个公式。这个时候,可以试着回忆课本那一页是什么内容,然后据此引出自己想要的那句话;也可以回忆,课堂上老师是如何阐述这个知识点的,哪位同学解决过这类问题,利用记忆之间的相互串联,拓展解题思路。
3.抓住题眼,降速读题。当人类大脑中知觉和记忆系统相互作用后,会产生“似曾相识”的感觉。这也就导致在审题时,学生不需要特别的注意,类似的记忆就出现,与知觉混在一起,和现实场景融合,最终产生惯性思维。可以采用降低读题速度的方法,尤其是类似的题型,在读题时要小心翼翼,抓住“题眼”,克服心理惯性,最终提高正确性。
“似曾相识”是一种心理现象,只要学生形成仔细审题、降速读题的习惯,就不会被这个感觉所迷惑。
4.积极归因,增强效能。考试归因,指的是学生对自己考试成绩所进行的分析。简而言之就是,找出或推断考试成功与否及其原因的过程,包含内归因和外归因。以考试“失误”为例,内归因是指学生将考试未能取得好成绩的结果指向自己,例如觉得自己不够努力,审题粗心大意等;外归因指将考试失败的原因归为外部,如题目太难、环境太嘈杂、时间不够等。其中归因方式按照导向分类还分成两种:积极和消极。积极归因连接正向情感体验、高期望,可以强化学生的正向行为;消极归因容易让学生情绪低落,期望值降低,最终产生负面行为。
积极或消极的归因倾向不同,会产生正向或者负向的不同行为结果,积极归因能触发正向情绪,增强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因此想要培养学生形成积极的态度、良好的心态、自信乐观的考试心理品质,训练积极归因是最好的方法,有助于提升学生考试效能,获得好成绩。
考试不仅仅是一次次的知识储备的挑战,更是一场心理的竞技,应考更是智力、精力、体力和技巧的综合考验。唯有良好积极的心态与科学合理的教育策略,才能让学生从从容容获佳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