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锻炼习惯的策略探究
2019-01-11江苏省如东县实验小学
江苏省如东县实验小学 柳 莹
小学体育课堂是基础教育阶段中的重要课程,其以教授基础体育理论和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技巧为手段,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为目的,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促使学生在完成练习活动的过程中,感受到体育活动的魅力,进一步实现体能的发展。而终身体育理念的提出,对小学体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当前小学体育课堂的教学中,教师应当改变传统形式下单纯对学生讲解体育运动动作技巧的形式,加入趣味元素,着重培养孩子对体育的兴趣,从而使学生养成日常锻炼的习惯,在养成规律性、科学性习惯的过程中,保持身心健康,树立终身锻炼的理念,达到受益的效果。
一、传授科学锻炼方法,强化习惯养成基础
体育锻炼并不是一种单纯的体力活动,如果学生没有系统、科学的方法作为锻炼的理论支撑,那么学生在实际活动练习的过程中,很有可能会出现意外损伤,不仅对学生生理产生负面影响,还易打击学生锻炼的积极性。所以,在小学体育课堂中对学生进行锻炼习惯的培养,是必须采取的举措。教师应当向学生循序渐进地传授正确的锻炼方式,奠定学生进行锻炼的基础,使得学生在掌握有效的方法下,更科学地完成训练的活动,并从训练中获取养分,实现体能的不断增强。
例如,在开展体育运动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理论解说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形式促进学生掌握科学的锻炼方法。在课堂中,教师可以先采用理论教学的方式,简单分成几个部分向学生讲解科学锻炼方法的内容和重要性,让学生从理论上初步对此有个印象,建立掌握正确锻炼方法的意识。同时教师也要向学生讲述如果不具备科学的锻炼方法后可能产生的严重后果,强化学生危机意识,增强学生对科学锻炼方法进行学习的主动性。紧接着,教师采用实践教学的方式,身体力行地向学生传达科学锻炼的方法,如热身运动的操作技巧:动作不需要太用力,脚腕和手腕也需要转动等,包括具体体育运动开展中的注意事项都是实践教学的重点。教师还应对准确掌握技能的学生给予表扬,及时纠正错误动作,使得学生在模仿、练习的过程中,逐步认识到系统的锻炼方式,为之后建立良好的锻炼习惯奠基。
显而易见,在小学体育课程的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锻炼方法的教学,能够提高学生对科学锻炼方法的重视,促使学生建立科学锻炼的意识,引导学生奠定良好锻炼习惯的基础。
二、增强学生运动兴趣,引导自主参与锻炼
兴趣是引导学生进行主动学习的动力源泉,同时也是决定学生能否形成习惯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小学体育课程的教学中,我们可以轻易看出,当学生在体育训练中感受到乐趣时,学生会主动参与到锻炼之中,从而逐步形成自身的锻炼习惯。所以,在设计体育课堂中的活动时,教师应适当结合学生的兴趣偏好,使学生在高涨的情绪下主动投入到体育课堂之中,亲身感受体育课堂的魅力,从而在自主参与体育锻炼之中,建构自身的体育练习习惯。
比如,为了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引导学生在参与体育课程的学习中,完成自主练习,教师可以将“三个字”的传统民间游戏引入课堂之中。在实际开展活动时,教师需要先对学生讲述“三个字”的游戏规则,让学生初步了解游戏中的主要流程。比如规则是:选出一个人当鬼,如果鬼来了,就必须说一个三个字的词,还要站在原地不动,等另一个人拍你,你才可以动。那么学生就需要想好三个字的词语,以防被抓到。可以看出在“三个字”的游戏活动中,不仅实现了让学生运动的意图,也侧面调动了学生的语文知识储备量,能够实现学科的融合,发展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此外,还考验了孩子的临场反应能力,调动了思维的运转。班上有好几个孩子在轮到的时候,忽然想不出来词语被淘汰了,感到很遗憾,一下子被激起了竞争意识,重新加入后注意力更集中了,整个游戏气氛非常的积极,课堂氛围也因为游戏变得轻松愉悦。
不仅如此,在游戏的过程中,教师也应当参与到游戏的活动中,与学生展开良好的互动,促进课堂平等、轻松环境的建构,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主体性,从而提高游戏的应用价值,帮助学生在趣味玩乐中建立锻炼的习惯,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从上述案例中可以看出,教师将游戏的形式引入课堂之中,促进活动结构的丰富,能够有效引起学生的兴趣,提升学生参与锻炼的兴致,让他们在玩乐的过程中,逐步感受体育学科的魅力和趣味,从而更加主动地参与锻炼,为养成良好习惯奠定基础。
三、开展竞技体育活动,激活学生参与意识
体育竞技意识是学生在进行体育运动学习中应当具备的一种关键意识,在核心素养的教育背景下开展体育运动的教学,教师也应当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体育竞技精神的培养,促进学生体育综合素质的发展,也为德育教学做出一份贡献。同时,为了实现学生锻炼习惯的养成,教师应当借助竞技体育活动的开展,点燃学生的胜负欲,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体育竞技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完成练习的任务,提高对体育技能的掌握效果,从而建立练习习惯。
以短跑运动的教学来说,教师可以通过体育竞技活动的开展,促使学生产生练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在课堂中,教师可以先结合以往体育运动教学的经验,以及考虑到学生的实际身体素质,对学生进行体质层次的划分,之后,教师按照互补性的原则,对小组当中的组员进行科学的结构安排,使得每个参与竞技活动的小组成员体能不一致,但不同小组之间的总体水平相当。随后,教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四百米接力跑的竞技比赛,并对最终获得胜利的小组给予奖励。用奖励唤起学生胜负欲,使他们主动想办法解决比赛中遇到的问题,通过互相交流沟通促进团队磨合,感受集体荣誉意识。
比如我组织四百米接力跑的时候,有的小组为了赢得奖品,每个人都积极参与,拼尽全力的精神值得赞扬;也有的小组在最后关头尽管出了一点问题,但也坚持跑完全程;当然有的小组不怎么主动参与比赛。俗话说:“最好的教学就在实践中。”我将奖品给了赢的小组,但着重表扬了坚持完成比赛的小组,不仅有竞争精神,还有坚持不懈的品质,也肯定了其他小组的努力,对于不认真参与比赛的小组进行了批评,努力实现与德育教学整合。事实上,在比赛的过程中,学生不仅感受到了体育竞技的高参与度和竞争精神,还能学会合作,学到遇难直上不退缩的精神,甚至能在实践中自己摸索出短跑的小技巧。他们也会在好胜心的驱使下,主动切磋相关跑步的技能,提升自身体质,同时也能培养出与同伴间的合作默契,从而逐步形成锻炼的习惯。
不难看出,在开展体育运动的教学中,教师结合学生的能力以及体育运动的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竞技比赛的创建,能够在激活学生参与意识的同时,促进学生完成练习的活动,还能在某种程度上实现品德教育,进一步帮助学生建立锻炼习惯。
总而言之,在开展小学体育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进行科学锻炼方法的渗透、趣味活动以及竞技活动的开展,都能够强化学生建立锻炼习惯的意识,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体育锻炼中,从而不断挖掘自身的潜能,认识到体育锻炼的价值,逐步增强自身的身体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