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足现实,从儿童立场出发
——文言文教学策略研究

2019-01-11福建省厦门五缘实验学校徐幼琼

小学时代 2019年23期
关键词:司马光文言文教材

福建省厦门五缘实验学校 徐幼琼

2019年秋季全国统一使用的统编教材发生了很大变化,就文言文而言,增加到15篇。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我们祖先留下的文化精华。小学生学习文言文,可以从中了解中国文化的源远流长,感受文言文的深刻内涵,领悟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原人教版教材中只有四篇文言文,学生接触文言文的机会很少,到了初中很多人对文言文既陌生,又感到恐惧和排斥。为什么学生怕学文言文呢?主要有三点原因:一是文言文与现代的语言差别较大,文中的生僻词语多,句子艰深难懂;二是教学中教师害怕学生不懂,课堂上的大多时间教师在讲,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三是缺少文言文课外阅读,课内文言文学习得不到及时的巩固和迁移。总之,学生的文言文基础薄弱,导致学习没办法深入。

改变学生害怕学习文言文的现状,应立足现实,从儿童立场出发,探究文言文教学策略,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从儿童的学习特征出发,让教学不再枯燥无味

文言文的语言与我们今天使用的语言差别很大,在表达时有较多生僻词语,句子难于理解,这给学生的学习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因此,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应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激趣,力求以贴切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缩小文言文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1.低年级学生年龄较小,比较喜欢形象的事物,因此在教学时采用生动形象的方式激发兴趣更适合。比如教《荷》一文时,用谜语“池子中有个小姑娘,从小生长在水中央,粉红色的笑脸迎风摆,身挨绿小船不划桨”来激趣,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文本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除了用猜谜语激发兴趣,也可以用画图的方式激趣。同样是教《荷》一文,可以引导学生学习课文内容,再根据课文内容画荷花图。通过图画与文本内容的比较,从中感受文言文用词精炼,了解文言文的表达方式。

2.中年级学生对文言文有一定的积累,为避免学习文言文时感到枯燥无味,可以采用形式多样的朗读方式活跃课堂的氛围,让学生从吟唱中感受文言文的无穷魅力。例如在教学《菊》时,引导学生采用多种形式诵读文本,如加上肢体语言读、配乐读、摇头晃脑诵读、断句诵读,在形式多样的诵读中读出文言文的味道,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提高他们的文言文诵读水平。也可以用比赛的方式激发他们诵读文言文的激情,可以先播放音频示范,再让学生模仿,最后进行比赛。

3.高年级学生,有更强烈的求知欲望,用陌生的文言知识激发学习欲望,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文言文表示“走路”意思的词很多,并且每一个词表达的词义又有所不同。比如在堂上小步走叫“行”,举步慢走叫“步”,在大路上飞快地走叫“奔”,在水中走叫“涉”,跑或者逃跑叫“走”,小步快走叫“趋”。学习这些知识之后告诉学生,中华民族的文化源远流长,还有好多这样的词语等着我们去探索,只有认真学习文言文,才能收获更多这样的文言知识。多次激趣之后,学生对文言文会更加好奇,因此变得更加喜欢文言文。

二、创设学习的情境,变讲堂为学堂

统编教材选编的十五篇文言文,多是故事,语言简洁,情节跌宕起伏,非常有趣。在教学时,我们不能拘泥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而是要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做古人,学说古文。

1.再好的课文,如果老师在课堂上独揽全局,学生只做学习的旁观者,也不会精彩。真正的课堂应把学生置于课堂中央,从儿童立场出发,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那样的课堂才是真正的好课堂。创设学习文言文的情境,让学生学完一篇简短的文言文后,试着模仿原文的表达方式学写文言文,体验创作的快乐。例如,学完《芦花》一文后,引导学生试着用这篇文章的句式写其他的花。这样不仅巩固所学知识,还可以激发学生创作乐趣,喜爱文言文。

2.小学生学文言文,重要的方法就是诵读。教学中,除了采用不同方式的诵读,还要指导学生读好停顿,这是理解文言文的方法之一。例如,教学《司马光》时,让学生用“/”标出朗读节奏,可能会出现两种停顿方式: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遇到这种情况,教师不直接告诉学生哪一种读法是正确的,而是引导学生读课后的注释,明白字义,再根据意思明确哪一种是正确的,最后指导学生按照正确的节奏划分反复朗读。

3.提到文言文,人们就会不约而同说起“之”“乎”“者”“也”。文言文中“之”字出现频率很高,且有多种意思,如果教师上课专门讲“之”的用法,造成小学生听了茫然不知所云,不讲又怕影响学习效果。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意思,效果会比教师讲解更好。例如在教学《郑人买履》时,让学生先找出带有“之”的句子,再引导学生自读句子,说说句子的意思,最后推断“之”的意思,教师再小结。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知道“之”的意思,肯定比教师直接把答案告诉他们印象来得深刻,这样得来的知识肯定会记得更牢。

三、由内而外的适当拓展,让文言文学习成为一种常态

只有当学习文言文成为一种常态化的时候,才能解除学生害怕学文言文的“魔咒”,才能使文言文成为学生熟悉的一种语言,才能让学习文言文达到一定的效果。

1.像学习现代文一样,把学习文言文当成一种常态事来完成。开设文言文校本课程,精心挑选入编《校本课程》的文言文,经常性开展文言文学习,让学生除了学习统编教材中的文言文,还学习《校本课程》中的文言文。这样学生接触文言文的机会多,对文言文才会熟悉,就不会那么排斥文言文。

2.精心编选、适当拓展,使课内外和谐统一。统编教材三年级有《司马光》《守株待兔》两篇文言文,我们从教科书的内容出发,选择同类题材的文言文进行补充,例如三上时,我们选取的主要是人物逸事类的文言文,像《孔融让梨》《曹冲称象》等类型的文言文,通过学习,感受到文言文与现代文的不同,在学习中明白事理,受到启发,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积极向上的人格品质,做具有真善美的新时代少年。三下《守株待兔》是寓言故事,我们则根据教材进行调整,校本课程的授课内容则是寓言故事类,例如《买椟还珠》《揠苗助长》等。

3.适当补充与辅助,让学习更深入。统编教材的文言文大多篇幅短小,故事性强,为小学阶段的文言文学习降低了难度。可是故事毕竟离我们年代久远,语言也与我们现在的表达相差甚多,因此,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做适当的补充与辅助,这样可以为学生学习文言文提供相应的帮助,有利于他们对课文的理解。比如学习《司马光》时,教师要补充司马光的故事,介绍《左氏春秋》中的故事背景。有了相应的补充,学生学完本文后,就会明白为什么年少的司马光遇事会如此沉着。

品读文言文经典,吸收汉语言文学的精华,需要经历长途跋涉。因为中华三千多年的文化是浩瀚的海洋,小学所学到的十几篇文言文只是其中的一点点,只有我们不懈地努力,才有更多的小水洼出现,最终才能形成学习文言文的广阔大世界。

猜你喜欢

司马光文言文教材
文言文阅读专练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司马光砸缸之谜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司马光砸缸
会背与会默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