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道德与法治情境教学

2019-01-11江苏省苏州市相城第一实验小学钮小燕

小学时代 2019年23期
关键词:教学法法治道德

江苏省苏州市相城第一实验小学 钮小燕

虽然说《道德与法治》这个学科本质上是理论源于生活社会实践,又最终是要去服务于生活实践,但从学习的内容和形态上看,其抽象的属性是比较明显的。这对我们成年人来说,结合自身社会生活阅历通过抽象、推理比较容易理解,但对小学生来说,相对比较困难。主要原因是他们的生活阅历尚浅,其抽象思维能力也处于相对较低的发展层面上。因而,小学生普遍会感觉《道德与法治》这个课程枯燥、无趣且艰涩难懂。那么,怎样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效率和质量,让小学生学得快乐、学得轻松呢?情境教学法因为具有生活性、直观性和趣味性,是一种适宜的教学方法。

下面,结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实例,就情境教学法的作用价值及如何操作进行探讨。

一、情境教学法的价值作用

所谓的情境教学,就是教师通过一些手段(比如语言描述、图片视频展示、生活回顾、讲故事等等)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或关联思维,使其思维、情感或内心视像进入特定的情感、情节或氛围当中,使抽象的课堂和学生内心呈现一定程度的具象。这种教学方法一般会有如下几个教学价值:

1.营造氛围 提升兴趣

情境教学法首先在“视觉”(包括思维视觉)上为学生构建了一个生动的画面,学生由面对教师和黑板,变成了面对情节或景物画面,在学习过程的生动性上显然要强了许多;其次,情境教学法通常不是教师单纯地用语言向学生讲授,而是呈现画面或描述情节,并伴有师生之间的互动,学习的氛围要开放活跃得多。因而,情境教学往往可以起到营造轻松活跃学习氛围、提升学习兴趣的效用。

2.刺激学生思维活跃

我们在构建情境的时候,通常是采用学生比较喜欢的、有一定生活经验的或是趣味性比较强的情节或场景,这使学生的学习兴奋度得以提升。在这种情感、氛围之下,学生的思维通常会由僵滞变活跃;另一方面,由于情境能够帮助学生更快捷地理解知识理念,这又使他们感觉到学习过程的轻松。学习压力变小,他们更愿意去主动学习,思维的活跃性显然又会进一步提升。

3.拉近理论与实践距离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开设,目的并不是让学生背多少理论、条例,而是通过教育使其能够科学、正确、有益地服务于自己的生活和社会,成为一个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那么,教育和实践之间,必然需要有一个联通的渠道。而情境教学恰恰就是这样一种可以有效沟通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因为,我们所构建的情境,通常就是生活实践或是对生活实践的提炼。使用情境可以拉近道德、法治理论与实践认知、应用之间的距离,保证教育目标的落实。

二、情境教学法的应用策略

任何教学方法效用的发挥都不是用了即有,一定是应用得法才会得到预期的结果。情境教学法并不是构建了情境就一定会发挥作用。在设计和应用的时候,我们需要把握情境法的构建规律,还需要考虑自己教学对象、教学内容的特征。

1.生活关联法

我们构建的情境以真实的生活实践为基础或是直接呈现,特别是创设小学生有过经验或见闻的生活,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度,还对提升其实践意识和能力具有很好的作用。生活关联法,是情境构建最常用、最高效的方法之一。需要注意的是,生活的情境要尽可能地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水平,如果我们创设的情景和学生的距离比较远,基本上不会起到作用。

比如一年级上册《开开心心上学去》这一课,要求学生对学校学习生活的规则有初步认知。教学时,教师提前录制一个视频:某位小学生要背着书包上学,把各种零食、饮料、玩具和书本一起胡乱放到书包里,而且书本已经少页、弄脏了。这就给学生构建了一个和他们学校生活体验完全一致的情境。教师这时问:“刚才大家看到的这位同学,整理书包要上学了。他的做法对不对,有什么问题呢?请同学们说一说……”让学生对生活实际进行评价,引导他们认知学校生活的规范。

2.亲历体验法

这种方法比起上面的生活关联法来说,就更具有直观性了。它是指直接组织学生亲自动手或直接参与活动来获得对理念的理解和认同。这不仅是一种教学的方法,也是对学生进行了直接的实践素养教育。说是情境,其实就是让学生直接进入生活真实,教学效果还要优于生活关联法。但这种方法会受到学生安全、学校条件、教学时间等因素的影响,并不能在所有的课上使用。这是需要教师根据自身实际来合理使用的。这种情境教学方法,在低年级教学中可能会应用得更多、更频繁。因为他们的识字量和生活经验都极少,基本不能满足通过阅读课本来理解。

比如,在教学生懂得如何交朋友的时候,与其让他们去读课本——“网到一个新朋友,一网不捞鱼……”就不如直接让他们放下课本,组织他们进行这个交朋友的游戏,再加上一些学生之间交流互动的环节,然后问:“通过刚才的活动,你交了哪些新朋友?为什么你会和他交朋友呢?”让学生把刚才的体验感受说出来,教师再进行简单点评,就可以完成教学了。

3.画面呈现法

其实生活关联法的案例就是画面呈现法。这种方法(以及下面的语言描述法)除了与其他方法相互整合使用之外,也有其特殊的用途。当教学内容是学生还没有经验过或是不适合采用亲历体验法的时候,画面呈现法可以较直观地构建情境。比如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我们生活的地方”,这一单元虽然以家乡为主题,但其中《家乡物产》《可亲可爱的家乡人》《家乡新变化》这些内容对小学生来说相对比较陌生。尽管他们生活在家乡环境中,但年龄小,很少有机会到家乡广阔的土地上到处走走看看,而且,他们经历少,对“变化”也不可能有亲身的体验感知。这样,没有新旧的对比,也就不可能去理解“新”、赞美“新”。对此类知识、理念的教学,就比较适合用画面呈现的方法,将家乡发展历程中的视频、图片按顺序呈现给学生看,构建一个发展性的直观情境,从而引导学生完成认知。

4.语言描述法

语言描述法的应用理由和上面的画面呈现法基本一致。有些既不方便关联生活实际,又不宜体验,还不宜获得图片、视频的内容,我们往往就会采用语言描述的方法。教师通过灵动、有趣、幽默、煽情等语言表达技巧,可以根据学生情感的实际状态进行及时调整,在调动学生情感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使情境的“情”更丰富、饱满。比如在教学生认识法律和自己的关系时,可以给他们讲小故事:有个农村的孩子到了上学年龄了,他想去学校读书。可是爸爸却说:“上学有什么用啊,将来你还不是要种地。你还不如在家里跟我学点农活技术呢。”大家来说一说,你们认为这个孩子应该去上学吗?为什么?如果这个孩子的爸爸就是不同意送他上学,怎么办呢?以这个故事为情境,引导学生了解法律是保护他们就学的权利的。

综上所述,由于《道德与法治》课程具有相当的社会性、抽象性,小学生在认知、理解方面受思维能力、生活经验等因素影响会存在一些困难。采用情境教学法可以解决这方面的问题,情境法还能在提升兴趣、活跃思维、引导实践方面起到很好的作用。小学思想政治教师应在把握学情的基础上,积极、合理应用情境教学。

猜你喜欢

教学法法治道德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人大战“疫” 法治为要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高中数学实践教学法的创新策略探讨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