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阵地
2019-01-11乐亭县教育局局长张永涛
■ 乐亭县教育局局长 张永涛
近年来,乐亭县立足本地区在地域和文化方面的资源优势,以“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和人文情怀”为宗旨,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打造学校办学特色”为目标,依托校本课程开发,结合校外教育活动,将优秀传统文化引入校园。优秀传统文化滋养着学生快乐成长,也逐渐成为提升教育文化品质和办学内涵的软实力。
调好“红”“绿”“蓝”的地域“主色调”
乐亭县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革命先驱李大钊的故乡,它位于渤海之滨,滦河入海处,自古有“冀东粮仓”的美誉。依托李大钊故里和得天独厚的地域资源,我县开发了具有鲜明特色的“红”“绿”“蓝”三色校本课程。
“红”即革命传统文化。位于李大钊故居所在地的胡家坨镇各学校,开发了以“我是大钊故乡人”为主题的红色文化校本课程,分年级、分版块、系统地介绍家乡的历史。学生在学习和实践探究中丰富知识,陶冶情操,如讲李大钊故事、诵李大钊诗文,并通过志愿讲解的形式,传承李大钊精神。全县包括县直各学校在内的各中小学,三年来“阶梯式”培养了300多名“小小志愿讲解员”,节假日活跃在李大钊故居和李大钊纪念馆,为游客提供志愿讲解服务。在此过程中,红色基因浸润心灵,学生对家乡的感情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升华。
“绿”即农耕文化。乐亭县地处滦河冲击平原,土地肥沃,农业资源发达。全县的120所农村中小学、幼儿园,均建有劳动实践基地。这些学校将劳动教育和校园美化相结合,与校本课程的实施相结合,使传统农耕文化和现代生态农业走进课堂,又通过课程的实施引领学生走进自然,了解家乡历史上的农耕文化。除了《希望的田野》《走进种植园》等与校内劳动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之外,一些学校还根据乐亭县的气候、种植特点等开发了《走进24节气》《乐亭桃文化》等校本课程,学生既有在校内实践基地的学习和体验,又有在校外广阔田园的探究与实践,他们不但识农具、学农时,还全程参与果蔬的种植、管理和收获,感受农耕“快乐、健康、自然”的特点,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生态素养都得到了有效的培养。
“蓝”即海洋和滦河文化。乐亭县是河北第一沿海大县,具有天然的海洋文化教育资源。乐亭县的多所学校以“让海边的孩子爱上海”为目标,开发了《神奇的海世界》《我家在海边》等海洋文化校本课程,涉及海洋文化的知识普及、环保教育等内容,研学与科普相结合,使学生真正认识到关心海洋、热爱海洋的重要性。位于滦河岸边的乐亭县中堡镇的各学校,开发了《滦河水,故乡情》校本课程,学生通过课程了解滦河的知识、家乡的历史,还通过编滦河柳、画滦河石,逐渐培养了学生热爱家乡的真挚情感。
唱好“非遗”进校园的“重头戏”
乐亭县自古文脉悠远,艺术昌隆,是全国文化先进县,北方有名的曲艺之乡,本地有乐亭皮影、乐亭大鼓等十几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这些非遗项目和书法、腰鼓等非遗项目一起,以校本课程、社团活动或者兴趣小组的形式,走进了乐亭县城乡的100多所学校和幼儿园。
整合打造专业的师资队伍。一方面,县文化部门对学校任课教师进行定期培训,近三年来组织乐亭大鼓和乐亭皮影的培训共计183场,并通过跟进展示、考核和教学回访等形式,为学校开设课程打下了专业基础;另一方面,邀请民间艺人来校指导,弥补教师专业知识的不足。近半数的学校由各级非遗传承人长期担任指导教师,对提升学校教师教学水平和学生表演水平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编写适应学校特点的校本教材。在乐亭县,具有一定规模并形成特色的校本课程均始于兴趣小组或社团活动。如乐亭县第一实验小学《乐亭大鼓》校本课程的雏形,就是该校组建于2000年的“乐亭大鼓队”,兴趣小组活动为校本课程开发积累了丰富的经验,8年之后,学校开始尝试开发校本课程,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和学生特点,编写了《乐亭大鼓》系列课程教材,在县文化部门的指导下边试用边修订,2015年《乐亭大鼓》校本课程教材被发放到了全县4所县直小学和13所中心学校进行推广。县第一实验小学和县第三实验小学被教育部命名为“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日前,这17所学校被挂牌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教育传承基地”。此外,有关地秧歌、泥塑等以非遗项目为内容的20多种兴趣活动都先后被开发成了校本课程,成为了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有益补充。
创新特色活动的形式和内容。传统文化本身具有特殊的时代背景,有的距离学生生活较远,所以不能全盘照搬。除了浅显易懂的知识传授之外,乐亭县各学校对传统文化形式大都进行了创新,如把传统的大小场秧歌编排成秧歌情景剧,设计具有皮影元素的服装、帽子等,让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产生浓厚兴趣,获得美的熏陶。
用好优秀传统文化活动的“分会场”
乐亭县教育局所辖的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以打造“青少年的德育阵地和艺术摇篮”为办学目标,近年来开设了乐亭大鼓、乐亭皮影等传统文化课程,聘请了多名县内外业务能力强的知名艺人执教,并选派素质高的教师外出参加培训。每年在乐亭县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接受传统文化教育的学生超过千人。乐亭县的14个乡镇各设有一所乡村学校少年宫,常年免费开设十多种特色课程,其中不乏民乐、书画等传统文化课程,吸引了大批中小学生前往学习。
乐亭县的教育部门、文化部门每年都联合组织“千场大鼓进百村”“书画艺术展览”等活动,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学习的机会,也搭建了展示的舞台。乐亭大鼓的小演员们常常和老艺术家同台献艺,评剧演员在台上表演,学生跟着唱和的场面每年都会出现,在乐亭县的新春文化活动中,扭秧歌、擂鼓表演的队伍中不乏中小学生甚至幼儿的身影。在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中,学生不但耳濡目染,还积极参与,乐在其中。
近年来,乐亭县教育局在全县推广了“五个一”特色作业,除了读书、锻炼等内容,重点提出了关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学生写春联、画年画送给亲友邻居表达祝福;把在太极拳社团学会的本领教给父母用以强身健体;和长辈一起说唱乐亭童谣,感受并传承地方语言文化和民俗文化;用学到的茶艺技能为客人沏茶敬茶……家庭和社会为学生提供了知行合一的天地,学生在实践中得到了成长,学会了感恩和回报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