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县域教师培训模式的转型实践研究

2019-01-11邢台市桥西区委教工委书记教育局局长梁桂军

河北教育(综合版) 2019年6期
关键词:参训项目组研修

■ 邢台市桥西区委教工委书记、教育局局长 梁桂军

传统教师培训模式面临的挑战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教师是教育事业的第一资源,是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优先发展的核心要素。教师队伍的素质状况直接关系到教育质量的高低,也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教师的职前培养和在职培训工作,即教师教育,是对国家整个教育事业的基础建设,是培养中小学师资的工作“母机”,是提高教师队伍素质的根本途径。党和政府历来重视教师的培养和培训工作,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更是把这一工作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但在现实生活中,经常有基层教师对县级教师培训工作表达着不满,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培训内容的肤浅性。传统中小学教师所接受的培训内容往往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教师培训机构共同制定。一方面是教师学历补偿教育。由于学历教育倾向于抽象的、边缘化的教育理论,培训内容显得空洞,很难解决教师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另一方面是专业学科知识培训。尽管这种培训可以保证参训教师按照统一的标准熟悉学科内容,但它摆脱不了“集体备课”的低效模式。总之,传统教师培训在内容层面仍过于肤浅,培训内容设置针对性较差,存在知识融合度不明显的问题。

培训形式的单一性。培训形式影响培训效果,但传统的教师培训大多采取听报告、集中讲座等方式,教师只是被动的接受者。尽管针对部分教师的培训计划中也会出现讨论式、参与式等新名词,但往往只是流于书面。由此可见,传统的教师培训形式,大都无法促进参训教师能力的持续提升。

培训管理的僵化性。传统教师培训在培训管理方面存在的最大问题是管理方式的“计划化”,无论是培训主体的选择、培训时间的确定,还是培训内容的更新都是固定不变的。培训管理完全参照“培训方”的标准开展,既不能满足参训教师因个人知识结构差异所产生的不同需求,也无法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开展“项目式”教师培训的实践

2015年《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出台,这既为京津冀基础教育协同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也越发坚定了我们借助京津教育优势提升桥西区教育质量的决心。随着邢台市与京津在基础教育领域协同发展项目的推进,我区在与京津教育专家的交流过程中发掘了新的思路——开展“项目式”教师培训。“项目式”以激发教师学习内驱力为核心,教师培训秉承由内向外的理念,以让教师发展为最好的自己为目标,对教师群体进行“特色化”培训。我区专门邀请北京师范大学宋萑教授团队,就如何开展“项目式”教师培训进行顶层设计。宋萑教授团队建议采用以点带面,全铺开的方式——将育才小学、守敬小学作为试点,进而促成试点学校到区域学校的逐一培训,最终实现提升区域内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目的。

项目推进,教师培训由追求“特色”向追求“品质”转化。目前,我区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推进“项目式”教师培训。一是强化“项目长期合作的方式、相对固定专家的指导、基于教师需求跟进”的新型研修机制,将原有“快餐式”的专家作报告,转换为“家常化”专家跟进指导的研修形式。二是我区学校依托五阶段课例研究模型,即校内共同备课—专家网络指导—校间同课异构—校内跟进研训—案例资源库建设,完善体系建设,推动教师群体的专业成长。三是开展高起点名校跟岗,以项目组为单位每批次安排二十至三十名教师,每学期开展不少于三次的跟岗学习。

京津教育指导专家结合项目校的办学实际和办学特色,现已组建了3个项目组,即“卓越学校”项目组、“变教为学”项目组、“可持续发展教育”项目组。以“变教为学”项目组为例,该项目组包括中兴、晨光等学校,由首师大郜舒竹教授团队进行项目指导。“变教为学”项目的培训特点是将培训课堂由专家团队“讲授”为主的教学形式,转换为以受培教师自主或多人合作开展“学习”的活动,使教师的学习活动占据主导位置并贯穿培训始终。这些参训教师在培训前大都存在“以教为主”的固有思维,秉持“讲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致使所教的学生缺乏学习自主性。而“变教为学”项目组开展的培训内容对他们的教学理念产生了巨大变化,使项目校的教学质量均得到了提升。

梯队培养,促使教师从“职业”向“专业”转化。“项目式”教师培训强调以教师为中心,促进教师主动发现实际问题,提升教师群体的专业化程度。我区以“项目式”教师培训为抓手,以培训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为目标,探索出了一条符合教师发展核心素养的梯队研修模式。教师发展核心素养的梯队研修模式,以专业阅读、专业写作、专业交往、专业研究为支撑,使教师真正成为了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践者。而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根一干一枝一叶”的树型教师研修梯队,第一梯队:成长型新教师的根基培养;第二梯队:成才型骨干教师的提升培养;第三梯队:成名型名优教师的特色风格培养。我区还通过实施“三站一团”研训方式,整体把握了教师队伍建设的发展趋向。

对“项目式”教师培训模式的反思

从总体来看,“项目式”培训构建起趋向“多元化、开放性”的动态长期研修,提升了我区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如2018年5月17-18日,“变教为学”项目组学校承办了“第二届全国变教为学课堂改革研讨会”,受到了来自北京、江西等地教师同行的高度评价。我区的教师发展也成绩斐然,如晨光小学尹玲玲老师的科学课《做一个测量纸带》荣获全国一等奖。

尽管“项目式”教师培训取得了诸多成绩,但是我们也发现“项目式”教师培训依旧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引起注意。一是在开展项目式培训活动前,要考虑学科的特点,真正了解参训教师的合理诉求,从而为培训实现预期效果创造条件。二是在培训内容的设置上,要强化培训理论联系受训教师的教学实际。在培训过程中,培训专家所阐述的内容要浅显易懂、深入浅出,使受训教师领悟内容精髓,增强培训效果。三是进一步建设培训信息服务平台,将与培训有关的教学资源进行整合与完善,使教师的自主学习更加便捷。

猜你喜欢

参训项目组研修
中小学骨干教师“双减”项目式研修模式探索
一主六维:深度卷入的研修模式
CSCO生物统计学专家委员会RWE项目组简介
The Sound of Tennis 网球之声
Association between estradiol levels and clinical outcomes of IVF cycles with single blastocyst embryo transfer
基于数字化平台的项目组管理实践
“研训导一体化”教师研修方式的实践与探索
参训学生在实验室建设和实训项目开发中的作用
山东莱西加强公务员试用期培训
“师太”扛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