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交流轮岗机制,促进城乡教师专业发展
2019-01-11袁秀芹江苏连云港市大庆路小学
袁秀芹 (江苏连云港市大庆路小学)
交流轮岗机制是教师作为教学资源的一种流动,能够实现区域之间、学校之间的资源流动。这种流动工作的开展有助于城镇与农村学校、中心学校与周边学校、资质有落差学校之间的沟通交流,对于提高师资综合水平具有一定的价值。
一、健全选拔机制,顺向交流
在传统的交流轮岗机制中,师资力量的安排与流动主要是由学校执行,即管理者具有安排交流的权力,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实现选拔的统一化,但是却忽视了教师的意愿,并且在选拔师资力量时未对教师的能力、素养进行综合性的评价,造成了选拔工作开展的盲目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学校可以搭建自愿报名与选拔安排的协调机制。具体工作的开展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在选拔之前对教师进行全方位的考核,实现初步性、形成性与总结性的全面评价,这样才能保证教师评价的客观性、公正性,发挥对轮岗教师的激励与引导作用。另外,在选拔的过程中,应该考虑一些特殊的情况,将教师的工作年限、家庭情况等作为参考标准。
二、健全评价机制,导向激励
目前,交流轮岗机制在构建与实施的过程中,存在着较为明显的消极轮岗现象,一方面很多教师从优质学校流向相对较差的学校,从城镇学校流向农村学校,他们自身在心理上就存在着不平衡,造成交流与轮岗的效果并不理想;另一方面,目前交流轮岗机制在实施的同时,并没有建立相对应的评价机制,只注重交流的过程,却没有充分考虑到交流的结果,这容易造成教师的消极怠工。正因为如此,才应该构建完善的、跟踪式的评价机制,及时关注每一位轮岗教师在交流过程中的具体表现,将其作为考核的结果,激励每一个教师得到长远的成长发展。
在此过程中,学校首先应该实施量化考核机制,在交流学校现有教学水平的基础上,对交流教师的工作绩效进行针对性的、客观性的评价,从而对教师在交流学校所承担的具体工作、教学情况进行全面的评定。具体评价工作的开展不仅可以将交流学校的管理者、教职工作为主体,还可以由学生担任评价主体,结合自己的学情、感受,对轮岗教师进行评价。
三、健全监督机制,跟进措施
在实施交流轮岗机制的过程中,每个交流人员都需要发挥好自身的职责与义务。参加交流的学校应该事先做好责任明确工作,消除学校在人员编制与管理上存在的障碍,加强对交流教师资源的有效管控,也让教师能够发挥主人翁意识,在交流学校发挥自主性、能动性。同时,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交流学校双方还应该健全监督机制,从交流教师的选拔环节入手,在工作评价、激励工作开展等方方面面,都实施全方位的监督,这样才能避免交流教师在轮岗上的消极散漫。
对此,可以专门开通反馈渠道,由学生、交流学校的教师、管理者等不同主体共同进行信息反馈,积极处理交流轮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另外,在构建多元监督机制的同时,还应该构建相应的奖惩机制,如果出现轮岗教师不依法或者是消极参与交流轮岗,应该进行较为严格的查处;而对于一些工作认真负责的教师,应保证教师在职称评定的过程中优先评定,保证交流补助的及时发放。
交流轮岗机制在教育界的实施,有助于师资力量的多元化交流,对于提高我国教育平均水平,带动偏远地区学校发挥活力以及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都具有积极作用。但是结合实际情况来看,交流轮岗机制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忽视了教师的自主性、能动性,并没有真正考虑到教师的实际需求,也没有实现高效的监督,造成了交流教师在工作中的消极怠工。对此,可以从监督机制、评价机制、选拔机制等多个方面入手,革新现有的机制,促进每一个交流教师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实现专业化的成长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