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善听“话外之音” 善捕“教育契机”

2019-01-11曾银华江苏溧阳市燕湖小学

教书育人 2019年34期
关键词:乱画契机狐狸

曾银华 (江苏溧阳市燕湖小学)

“老师,××拿我的东西。”

“老师,××在我桌上乱画。”

“老师,××骂我。”

……

教师,每天都深陷“告状”声中,不胜其苦。时间一长,很多教师不胜其烦,或者采取“只闻不问”的软办法,冷冷地敷衍一句“知道了!”或者打着“不能助长‘告密文化’气焰”的旗号,严令禁止:不允许打“小报告”!而由此带来的后果是什么呢?孩子天生具备“察言观色”的能力,假如他们一而再再而三地遭到“敷衍了事”的回答,渐渐地就会对老师关上心门,再不愿意对老师诉说心里话。因“告状”遭严厉训斥的学生,本来心里就因为受了委屈而不痛快,再加上教师的批评,无疑是雪上加霜,便会产生逆反心理。对于教师而言,从此耳根子是清净了,但与学生的距离拉大了,了解学生内部信息的渠道堵塞了,许多珍贵的教育资源也在不经意间流失了。因此,正确认识“告状行为”,善于倾听“话外之音”,敏锐捕捉其中所隐藏的教育契机,是教师应该具备的专业素养。

一、教师,请帮帮我——寻求保护伞

【案例描述】

课间,我正埋头批改作业。洋洋急匆匆地跑到我面前:“老师,昊昊在我桌上乱画。”“哦,那你的心情怎么样?”“不开心。”“嗯,那你可以把自己的心情告诉昊昊。跟老师说一遍——昊昊,你在我的桌上乱画,我很不开心。”他照样说了一遍。我又笑着问他:“你觉得他怎么做你才能开心起来呢?”他回我一个憨憨的笑容:“我希望他能帮我擦干净。”“好的。现在就去找他,一告诉他你的心情,二说出你的希望。”一转身,正巧看到了站在大门口的昊昊,于是他赶紧跑过去:“昊昊,你刚才在我桌上乱画,我很不开心,请帮我擦掉可以吗?”昊昊爽快地答应了。我看着俩小家伙离去的背影,心里暖暖的——为洋洋的自主解决问题,也为昊昊的勇于承担责任。

【话外之音】

洋洋的“告状”,话外之音——老师,请帮帮我!

类似的“告状”在低年级学生的“小报告”中占据大多数。这与学生的年龄特点有关。低年级学生虽然在生活中具备了一定的自理能力,但在“处理和小伙伴交往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方面,尚处于起步阶段。大多数学生在遭遇小伙伴的“欺负”时,第一时间想到的不是自己该如何解决,而是急着索要心理安慰,忙着寻求保护伞——在家找爸妈,在校找老师。

【教育契机】

遇到“寻求保护伞”式的“告状”,教师要根据事件大小区别对待。如果是“伤害事件”,教师必须出面解决。如果是“小摩擦”——事实上,更多的就是这些无关痛痒的“小摩擦”,教师应该以此为契机,引导学生学会“自己解决问题”——

1.告诉对方自己此刻的心情。

2.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希望对方怎么做)。

二、我,正义的化身——好打抱不平

【案例描述】

“老师,明明在给小朋友发礼物。宸宸觉得他分到的礼物不如子言的,他就抢子言的!”

听了羽西的话,我走进教室。宸宸还一手搭着子言的肩,一手高举着去抢子言手里的小狐狸。子言倒是淡定,任宸宸怎么蹦跶,他始终站着不加理睬。我走到宸宸身边,喝止了他的行为。然后带着他走到教室走廊的角落里,开始谈话——

我:宸宸,你能把刚刚发生的事说一遍给老师听吗?

宸宸一五一十地将事情的来龙去脉说了个遍。

我:我想你一定很喜欢子言手里的小狐狸对吗?(与其共情,舒缓情绪)

宸宸默默地点了点头。

我:你抢子言的狐狸,你觉得他的心情怎样?

宸宸:很生气。

我:那你有没有办法能让子言心甘情愿地把小狐狸给你呢?

宸宸沉默了一会儿:我可以好好问他愿不愿意和我交换礼物。

我:那你觉得他会愿意吗?

宸宸:他可能会不愿意。

我:如果不愿意怎么办呢?

宸宸:他喜欢恐龙,我可以用自己家的小恐龙跟他换。

我:那你现在应该先做什么呢?

宸宸:先去跟他道歉。

【话外之音】

羽西的告状,话外之音——我,正义的化身。

低年级学生已经树立起基本的规则意识,在日常生活中能分清一般的是非、黑白。有些“正义感”特强的学生,看到同学有不良的言行时,就会立刻生出“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之心——第一时间跑到老师面前,将事情的原委如数告知。

【教育契机】

遇到“打抱不平”式的告状,教师同样应区别以对。

委婉提醒。对于无伤大雅之过,可轻言以告:嗯,这种小事,我相信他们俩自己能够解决的。其实也在委婉地提醒学生——这样的小纠纷,可以不必告诉老师。

引导思考。对于上述案例中所说的涉及“动手”之类的较严重的事件,教师就该出面干预,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肇事者”对自己的言行加以思考,在思考中学习解决冲突和与人相处的技巧——

1.“你这样做的时候,他的心情会怎样?”——学会理解他人的感受。理解他人的感受,有助于控制自己的情绪。

2.“你有什么办法能让他不生气吗?”——学会自己解决冲突,学会与人相处之道。学生思考方法时,可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他们想出多种方法,这会帮助他们形成一个思考过程:“不止有一种方法;我不一定非得要用我想到的第一种办法,或者这么快就放弃。”

三、老师,请多看我一眼——刷存在感

【案例描述】

“好可怕呀!”橙橙咋咋呼呼地走进教室。一看到我,立刻滔滔不绝地说开了:“老师,刚刚我路过一5 班门口时,看到他们班有个小朋友满嘴是血,太可怕了!因为他和另一个小朋友一起拿着铅笔戳来戳去,一不小心就戳到嘴上去了。”“现在那个嘴上流血的小朋友呢?”“被他们老师送去医务室了。”

事后一了解,事情果然如橙橙所说。于是,当天的共省课上就请他把发生的事重述了一遍。再请孩子们就此事发表自己的看法——

“铅笔是尖尖的,戳来戳去很危险。”

“课间应该玩比较安全的游戏。”

“我想现在那两个小朋友一定很后悔。”

“我下课有的时候也会玩比较危险的游戏,比如躺在地上,下次我不玩这样的游戏了。”

……

【话外之音】

橙橙的告状,话外之音——老师,请多看我一眼。

现在的孩子,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在家中备受父母长辈的疼爱。融入班集体后,和这么多同学一起生活,不可能时时受到老师的青睐,可能会产生一种被冷落的感觉,渴望得到老师的另眼相看。于是,有些学生会选择用“小报告”的方式在老师面前刷存在感。

【教育契机】

求爱,求被关注,是每个孩子内心的需求,只是在每个个体身上表现出来的方式不同而已。有句俗语——越缺什么越炫耀什么。越是喜欢在老师面前“刷存在感”的孩子,越是渴望得到老师的关注。对于这样的孩子,我们首先得反思:平时,我对于他们的关注是否太少?其次,我们要主动创造机会,尽可能地让每名学生都能找到展示自己的舞台,从而得到鼓励,从而找到自信,从而满足内心求关注的需求。

“告状”于孩子而言,是无师自通的。面对“告状者”时,教师需要把握好度。既不能一味赞同,助长“告状”之风;也不能一味斥责,打消他们的参与热情。教师应该耐心倾听,听出“告状者”的话外之音,捕捉其中的教育契机,因势利导,将恼人的“小报告”变为一条“育人之道”。

猜你喜欢

乱画契机狐狸
聚焦冬奥:“板转雪”的发展契机
将疫情当作树立正确人生观的契机
爱祖国 爱国旗
支付机构与商业银行迎来发展新契机
狐狸和猫
狐狸
怎么不早点儿问
盘面拉升暴发点与契机
乱写乱画
狐狸便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