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干预 营造环境—预防和转化问题生策略研究
2019-01-11邢台县皇台底中学张有林
邢台县皇台底中学 张有林
初中校园和班级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个令家长无奈、教师头疼、社会关切的群体——问题生群体。问题生层出不穷,而且有很多“新时代”特征:不愿意学习、学习成绩差;同学关系、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处理不好;没有责任心、纪律性差;焦虑、抑郁;偷窃、打架斗殴……笔者所在的课题组,在对若干名“问题生”进行了四年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出几点预防和转化问题生的办法,取得了较好的实践效果。
初中阶段问题生,是指身体和智力正常的初中学生,在学习、行为和心理等方面表现出来的思想观念偏差、行为习惯不良、学习成绩较差等现象,靠常规施教无法解决,通过个体指导和环境改造可以预防和转化的学生。思想观念偏差、行为习惯不良、学习成绩较差是其主要特征。
问题生的出现,是不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影响的结果。根据问题生的特征、类型及产生原因,有效预防和转化问题生应遵循三项原则和一种策略。
一、坚持三项原则
1.因材施教原则。“问题”表现不同,包括学困生、行为偏差生、心理问题生;自身问题产生原因的侧重点不同,或家庭或个体,或学校或社会,或其中若干方面;问题生的基础不同,主要表现在智力、学习基础和气质、品行习惯等方面。类型不同、产生原因不同、学生基础不同,要求采取不同的策略。
对于学困生,应以学习理论为指导,从激发学习动机、提高学习兴趣、锻炼学习意志、培养学习习惯、增强学习能力等方面,加以指导和训练。对于行为偏差生,应以人格形成理论、习惯养成理论、问题行为矫正理论为指导,培养其良好习惯。对于心理问题生,应以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为指导,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辅导、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
2.整体环境熏陶原则。问题生产生的原因,内因是学生自身,外因是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教育是决定性因素。研究表明,一个优秀的班集体通过两个方面影响个体品德的发展,一方面促进大部分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另一方面改造品德不良的学生。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大环境,可以从整体上预防和转化问题生。
3.学校教育中心原则。在影响问题生产生和发展的个体、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因素中,最可控的因素是学校教育。学校教育可以激发个体动机,改造、提升家庭教育,控制和选择良好的社会教育资源,创办优质学校,从而减少问题生的产生。
二、坚持一种策略
预防和转化问题生,可以从个体指导和整体环境改造两方面采取策略。
1.对问题生进行个体干预和指导。可以从以下六种方法进行实践探索:
建立关系。教育学就是关系学。如果没有以尊重、信任、理解为基础的师生关系,教师的良苦用心、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都可能无效。笔者的研究对象小文,对原班主任怀有强烈的抵触心理。老师认为小文不听话,专门跟老师作对。小文认为老师无事生非。后来,小文升入高年级,在另一位班主任的帮助下平稳度过初三。
尊重基础。教育应从学生的基础出发。孩子在家庭和幼小教育中形成的学习基础和品行习惯,是进入初中后的基础。预防和转化问题生,需了解这些基础。比如,学生小甄不善言谈,容易动怒,经调查了解,该生是留守儿童,缺乏关爱,和家长沟通不畅,形成了脾气暴躁的性格。从这一基础出发,老师和同学不再强制他,而是给他充分的适应时间,小甄的性格开始慢慢好转。
激发动机。良好的环境和教育是外因,需要通过学生个体(内因)的主动性才能发挥作用。根据学生原有情况,选择合适的内容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才能从根本上预防和转化问题生。激发动机主要从目标适度、成就体验,培养兴趣、发展特长,锻炼性格、养成习惯等方面培养。
严爱结合。严在当严处,爱在细微中。对问题生一味的批评、斥责,往往收效甚微。学生的错误和问题当然需要严厉指出,同时也应理解学生的困难,在生活、学习、交往等方面关心照顾,给予学生成长的机会,不断鼓励,扶正抑邪。
集体力量。集体能锻炼学生良好的品格,完善学生的个性。学生应在集体中健康成长,而不是孤立于集体之外。一方面发挥学生个体的作用,为集体服务,体会自身的价值;另一方面明确帮扶对象,确定学生“导师”,时时提醒,处处监督,助其成长。
家校合作。一个问题生的背后往往有一个问题家庭。不良的家庭教育方式是造成问题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学校可以通过家长学校提升父母家庭教育的理念和能力,家长更应配合教师做好家庭教育工作。
2.加强环境改造,营造良好育人环境。从整体上预防和转化问题生,应以学校教育为主导,统领家庭资源和社会资源,为学生的成长营造和谐环境。
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学校可以通过软件和硬件两方面的建设,努力形成良好的校训、校风、学风、班风,通过学校文化建设对学生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构建高效幸福课堂。课堂教学应把育人放在第一位,先育人后教书。师资整体水平高的,倡导个性化课堂教学;师资整体水平一般的,可以建构模式化课堂教学。
丰富学校课程,增强成功体验。在开足开全国家课堂的基础上,丰富校本课程,涵盖学科类、人文类、科技类、体育类、艺术类等方面。德育课程应入脑入心,社团活动应丰富多彩,同时开展常态化阅读活动。
自主精细化管理。百分赛积分制管理、星满校园评选展示等,让学生有规可循、有榜样可学。自主精细化管理的实施,促进了学校的教育理念、方法、措施等落地开花结果。
办好家长学校。有计划地开展家长培训,更新家长育人观念,提高家长育人能力;组建家长委员会,参与学校管理和发展;组织家长开放日,使家长全面了解学校;开展家长进校园活动,开办家长讲座,组织家长义工活动;开展亲子共读、家校共读活动,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
利用社会资源。开展优秀影视进校园活动,每周一次影视课;邀请各行各业的专家学者、英雄模范、成功人士以及道德人物进校园,开展专题讲座。鼓励学生走出校园,开展以励志为主题的研学旅行,或到道德基地、法制基地、环保基地、科技基地等参观学习,或到社区街道、养老院等地开展社区服务和志愿者活动。
教育不是万能的,正如道德和法律不是万能的一样。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合适的教育。这两句看似矛盾的话启发我们:学生是成长的主体,教育一定要适合学生的需要,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