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弃儿”到“弑儿”
2019-01-11石家庄市鹿泉区大河镇南故城小学任红波
河北教育(德育版) 2019年1期
石家庄市鹿泉区大河镇南故城小学 任红波
上月,一块写有“14岁要负刑事责任了”的生日蛋糕成为网红蛋糕,这一创意来自小寿星晓岩(化名),其父母均在政法部门工作,平素注意对晓岩进行法制教育。与这一暖心消息相比,同月发生的湖南益阳市12岁男孩持刀弑母的事件则令人无比心痛。尤其是这个小男孩做出如此丧心之举后自评“我做错了,但我杀的是我妈妈,又不是别人”。
不少心理学人士分析了弑母悲剧产生的根源,基本归结为两点:早年时父母关爱、管教缺失,后来恢复管教时方法又不正确。
上述一“暖”一“寒”两件事告诉我们什么?
其一,要让孩子健康成长,施爱与施诫缺一不可,并且不要错过最佳效应期。一旦错过,要在孩子心里重建对爱的接纳和对规戒的敬畏,事倍功半。
其二,教育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活儿”。在学校,饶是接受过专业培训的教师仍时有走偏之举。家长们的家庭教育行为,多出于本能及碎片化的学习,走偏就更容易。
其三,没有陪伴,一切教育都是空谈。“刑责蛋糕”很容易让我们想到其父母的良好教育,但我们更不能忽视的是这样一个事实:这两位家长尽管工作忙碌,但一有时间就尽可能地陪伴孩子。他们对孩子的陪伴、关爱换来的不仅是孩子的健康成长,还有对他们有时因工作忙碌不能陪伴的体谅。家庭教育是在朝夕相处中渗透的,没有相处何谈教育。
幼儿、儿童、少年甚至青年,都有对父母陪伴、关爱的心理需求,有需要父母理解、支持、宽容、鼓励的心理需求,如长期得不到满足,他们就成为心理学人士所称的“心理弃儿”。面对孩子心理上的嗷嗷待哺,回应以无视或者冷硬粗暴,无异于在心理上“扼杀”了孩子——正常的“精神胚胎”被扼杀,代之成长的是“邪恶胚胎”。一旦这具胚胎有了足够的破坏力,弑母等有违人伦的悲剧就难免会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