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一张“正向标签”
2019-01-11唐县实验中学赵秀芳
唐县实验中学 赵秀芳
我天生性子急,在家里拿起笤帚扫地时,母亲每每会说一句:“看你干的这活儿,东一下,西一下,就像猫儿盖屎!”母亲这是批评我做事如同刚拉完屎的猫,会自己刨土掩埋,但往往敷衍了事,不负责任,浮皮潦草。
结婚成家后,先生是一个很会洒扫的细致人。刚开始,我打扫卫生,先生肯定会指出这儿不干净,那儿还有污渍。他也给了我一个评价:“你扫地拖地,简直是猫儿洗脸似的。”比当年母亲的“猫儿盖屎”算是文雅了些。
无形中,母亲、先生给我贴的标签是“你扫地不行”,所以无论何时何地,当拿起笤帚、拖把等清扫工具,我内心就发慌,没自信,首先想到的是:这件事我干不好!这种内心的自我暗示导致如今的我对拿起笤帚这件事能回避则回避。有时地板太脏,我就拿毛巾擦一擦,也不会去碰笤帚拖把。
从2015年开始,我又认真系统地学习了心理学,彻底明白了我对拿起笤帚的恐惧就是典型的“标签效应”。心理学认为“标签效应”的出现,主要是因为“标签”具有定性导向的作用,无论是“好”是“坏”,它对一个人的“个性意识的自我认同”都有强烈的影响作用。给一个人“贴标签”的结果,往往是使其向“标签”所喻示的方向发展。
作为教师,我们要善于给学生多贴“正向标签”,传导学生积极力量。在教学工作中,不妨采用“煤球中找亮光”的表扬方法。如上课学生回答问题声音比较低,不要直接批评他声音低,或不断地提示他“声音太低”,而应该从他回答的内容上找点进行表扬。在教师的不断认可中,学生才能逐渐树立自信心,慢慢地再回答问题时,自然而然地声音就提高了!
2016年我当班主任,有一个男孩子,理科成绩尚可,但文科成绩一塌糊涂,语文成绩徘徊在40分,总成绩处于班级中下游。他的书写潦草混乱,平实又不爱说话,上课回答问题,一着急还有点磕巴。我没有急于矫正他的书写和表达,而是从给他贴“正向标签”入手,从肯定他的理科成绩抓起。我常常对他说:“你解题思路很清晰!”“你思考问题总能另辟新径!”“这次的数学成绩又是优秀!”我还布置给他为班里同学讲题的任务,嘱咐他要一边讲题一边书写解题步骤。通过半个学期的锻炼,他为同学讲理科题时,字迹变得清晰了,说话敢放开声音了,表达也流畅了。通过如此润物细无声地引导,他的文科成绩在半年后得到大幅度提高,顺利地考入我县的重点高中。
从肯定孩子的优点出发,给他贴“正向标签”,给予赞许和鼓励的同时带动改变其弱项,这不失为有效的教育途径。切身生活的体验和教育工作的经历,提醒我们在教育学生的实际工作生活中,应当有意识地撕掉“反向标签”,多给学生、家人贴贴“正向标签”,会收获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