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着梦的方向行走
——首届中国“好老师”肖新见素描
2019-01-11邓文圣
本刊特约通讯员 姜 波 邓文圣
“面对多变的生活,我们心中的梦或许慢慢模糊了。这时,有一次心灵觉醒,把责任扛在肩上,用大爱铸就师魂,朝着梦的方向行走,让梦想起舞,我们的为师之路才会越走越宽。”当他在网上进行“爱心杯”优秀班主任评选试讲时,安徽六安优秀班主任张承勇老师这样评价:肖新见老师令人感动,大病初愈依然肩负起重要的职责。他用真爱去感化学生,用科学的方法去引导教育学生。二十多年扎根大山,无怨无悔,现在这样的教师已经不多了!
肖新见老师,虽然平凡得似一粒微尘,但他的言行却似一缕纯清温暖的春风,带给我们启发与思考。
有觉醒才有重生
肖老师初为人师时,一样的是多了几分冲动,少了些许历练。以至于自己管的班班风很差,面对捣乱学生,他也束手无策。重重打击之下,他情绪低落,一种职业厌倦感潜入心田。他开始埋怨班级,埋怨学生,甚至怀疑自己不是当教师的料。
一次偶然,他读魏书生的《班主任工作漫谈》,“改变自我,天高地阔;埋怨环境,天昏地暗。”魏书生的文字对他产生很大触动——是呀!何不向专家请教呢?于是,他决定用心读教育著作,他买来了苏霍姆林斯基、卢梭、陶行知、于漪等教育家的著作,还收集了各类基层一线优秀班主任的文字。通过学习对照思考,他对“教书”“育人”有了新的体悟。他发现:初中生最缺内在动力。为了激发动力,他花心力改变自己的教育行为,他也尝到了改变的甜果——七(4)班语文接手时,第九名,仅短短一个月的调整后,班级考进年级第一。班风正学风浓,荣获“优秀班级”。
命运有时爱和辛勤者开玩笑。2015年7月,伴着可怕的救护车声,他躺在市医院手术台,只有切除脾脏才能保命……出院后,休养期,肖老师自感元气大伤。但虽身躺,眼却常大睁。翻身良久,起身而坐,或发愣,或沉思。他自问:以后,我难道就这样浑浑噩噩吗?翅膀伤了,难道不飞翔?张海迪身残志坚,她的精神给肖老师强烈的震撼!
当他看到书桌上教育家的著作时,当他想到以前整理的几十万字的教育资料时,他真不忍心半途放弃探索。他没有向命运低头,再次挺直了腰杆,他默下决心:一定要坚定前行,过一种充实完美的教育生活。静心为教育而读而思而写,坚持用心做。
在医院里,当麻醉药过期限后,肖老师肚脐上像爬着一只蜈蚣,刺痛难忍!妻子从打工地昆山赶回来,看到约15厘米的伤口,泪水模糊了眼睛。他笑着示意:感恩一切我还留在美好的人间,我会坚强地度过困境的。躺在病床上,医生一天要给他输五六瓶药液。他跟医生说:“九月一号要开学了,希望用药时加大剂量。”妻子、儿子和肖老师自己共同努力,肖老师的身体渐渐好转,八月二十号开学前,肖老师毅然要求办完出院手续,主治医生叮嘱,无论如何要在家休养两个月再上班。肖老师口头上答应得好好的,可刚刚挨了一个月,他就坐不住了。九月二十日他就去了学校。看到孩子们天真的笑容,他开心极了。领导见他没康复好,叫他教政治。他却说:“二十多年来,我一直教语文、当班主任。我不想教政治。”
困难挡不住,伤病压不垮。觉醒后的肖新见老师充满热情地奋战在教学一线。
有担当才有闪光
开学了,肖新见老师想到农村学校领导安排教师担任班主任的难处,尽管身体还需要休养,然而他却在填工作志愿表时,坚定地填上“申请当班主任”(那次,只有三人填愿意当班主任)。
那次,他担任七(3)班班主任、语文、生物、体育教师。他认为:单一轨道的人才培养方式,弊病多多。只有教书没有育人的恶果是有知识没文化,不能忘记立德树人是教育改革的根本任务。如果学生只是考试机器,社会上就会出现道德滑坡、情感荒漠化的现象。如果一个人精神空虚(萎靡),即使他有健硕的翅膀,也不能振翅高飞!
针对一些不良现象,加之学生缺乏内在动机,他试着在实践中探究“内驱+阅读育人法”。在班级内开展了“学英雄做英雄”、讲故事、阅读写作交流、艺术兴趣(画石头画做手工)、心灵妙语、亲情连线、办班级报等活动。为了弥补乡村学校忽视阅读的短板,他组织学生阅读名著,还常常买书送给班级先进生和贫寒学子。功夫不负有心人。值得欣慰的是,他新接手的班期中再被评为“优秀班级”。在科任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在全镇8个班中,总人均分每次都考第一。硬是让一个普通班变成了实验班。
天意弄人。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后,数学教师突然住院。这数学课怎么办呢?开始三个星期,几位教师帮忙上课。后来二十多天,教师们也很难抽出时间,但教室不能空着,良心的针在刺着他的心,虽然自己课多,身体虚弱,常常累时腿脚酸麻无力。最终,为了孩子求知的渴望,他毅然坚持走到讲台,当起了编外数学教师,跨界上课。天道酬勤,他的付出得到了回报,期末语文、英语考得特好,数学也获得了第二名,总人均分第一,达到了全年每次考第一的目标。
肖老师勇于担当,还有动人的故事。有同事告诉我们,师范毕业后的几年,肖老师在小学工作,工资一个月约400元。那时,学生一期学杂费200多,班主任负责收学费。1998年,他五1班有四名同学因特别困难没交学费,约1000元,他用了两个多月的工资帮学生垫付了。茶园冲村魏某两期共欠500元,肖老师走访她家时,惊呆了。她哥哥痴呆,母亲重病,父亲一年到头靠种粮食勉强养活一家人,没其他收入。不足40平方米的破旧房不知挤住了几十年,墙壁是土砖,很黑,地面潮湿不平,是村里的特困户。肖老师见状,内心伤痛,不忍心提学费,只鼓励孩子学会坚强、努力学习,而私下里再次默默地资助了孩子。
2008年,汶川地震期间,肖老师经常在电视边守到晚上一点多。多次泪流满面,虽自己建屋还有欠债,但他依然骑摩托赶到市慈善总会向灾区人民捐款300元。2012年,他在路上捡到钱包,为了找到失主,他交给了市电视台,后在《师德师风》栏目报道。
肖新见老师把责任扛在肩上,用大爱铸就师魂,让汗水在奉献中闪光。
有大爱才有温度
近些年,肖新见老师特别注重学困生转化探究。他认为,转化学困生要有大爱情怀,有时需要容忍错误、耐心引导。
爱优生是惯性,爱差生需要勇气!很多时候,我们忽视了“尊重学生”“儿童视角”。有些时候,看到差生就头疼,看到差生犯错就吼叫挖苦,如此,学困生将越来越“困”了。学困生如果遭到家长耻笑、教师挖苦,时间长了,他就会自甘堕落。如果我们当教师的学会容忍错误,耐心引导,学生迟早就有变化。
“唉!不要提丁航了,七年级就有名,我一看到他,就头痛!”有人说。
面对丁航的迟到、学习冷漠等问题,他没有居高临下的大叫。他决定换一种态度对待丁航。马克思·范梅南说:“看待儿童其实是看待可能性,看待一个正在成长过程中的人。”儿童成长有可塑性,不随意给学生贴上“问题生”的标签,学会容忍错误,则是为儿童改变创设了机会。
肖老师找丁谈话,他们聊了丁小时候,谈了丁父母工作的情景……
改变不可能一朝一夕,几次谈话后丁的改变依然不是很大。一次,丁居然把手机带到学校,在被窝里玩很晚。容忍错误不代表放任自由。丁触犯了学校的“高压线”,还是要严惩的。
为了形成家校合力,肖老师主动与丁远在广东打工的爸爸联系,希望他们至少有一个人回来陪孩子,然而丁爸说:“我孩子调皮我清楚,他妈曾打算辞工。但家贫,不打工又不行,希望肖老师多费心教育他。您身体不好,我孩子这么调皮,您依然不放弃!我要买东西感谢您……”说着说着,七尺汉子竟然哽咽起来。肖老师听后,又难受又激动。说:“这样吧!你们争取做到周末常打电话和他沟通,一月给孩子写一份亲情信。”
一次,肖老师把丁爸寄来的亲情信在班里有感情地读了,很多学生说好感动,有几个还流泪了。这次,丁的作文写得很出彩,肖老师趁热打铁,写上了这样的评语:你写了一位工作勤奋爱学生的好老师,你的写作水平好棒啊!如能管好自己,一定会有大进步的,老师等着你的好消息!文:96分。
丁航进步了。月考时,他和另外三名学生的语文考了90多分。肖老师在教室点名表扬鼓励。
肖老师关注每一个学困生。早饭后,看到那张空桌子寂寞地呆那一个星期了,他心情沉重。一个都不能少!肖老师默念着。冒着细雨,我直奔大山里——西埠沖村李家塆。
小微一岁时,他妈妈就过世了,他爸爸的眼睛有疾,只能看清近处的东西……那次,他来校几天后就没来了。今天,肖老师走在家访的路上。
总算找到了小微家。屋里很空,有两张破旧椅,几个干瘪的南瓜躺在墙角。墙上的扶贫表引人注目,小微爷爷在家,他二爷三爷没成家,六口人住在一起。他爷说:“小微奶重病,他爸在市医院照看。小微不听话,肖老师帮忙教育孙子。”
肖老师和小微谈了很多后,小微答应下星期返校。离开时,肖老师把穿过的衣服给他爷爷说:“这衣服不旧,你们穿!”离开小微家,肖老师泪花模糊,为自己做了一点良心事感动,也为他家未来担忧。
第二星期(快寒假),他——没——来!电话里多次和他爸沟通,告诉家长:对孩子要严,明年必须返校。开学那天快十一点,小微终于在他爸的陪同下来了,肖老师兴奋地轻拍小微的肩膀说:“你终于来了,我很高兴!”第二天,肖老师送给他一本《爱的教育》和150元,鼓励他好好学习。
在乡村,学生们像种子,有的或许落在贫瘠之地,因生长艰难,可能会自卑。但为师者,一定不要嫌弃、放弃,要真诚地提供阳光雨露!
肖老师在大山里播撒爱的种子,乡村多了一份温暖。
法国作家雨果曾说:“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肖老师就是这样一片普通的叶子。他把学生放在心上,在简单中坚持做就是不简单,在平凡中坚持做就是不平凡。他说:人只有一次生命,我一定要倍加珍惜这个机会,去做该做的事,勇于朝着梦的方向奔跑。也许左有荆棘、右有猛兽,但我们不应该只做庸师,要勇敢地去走那么一回,做一个有理想有追求的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