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自主探究,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2019-01-11江苏南京市建邺区莲花实验学校小学部
魏 玮 (江苏南京市建邺区莲花实验学校小学部)
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方式,大多是课堂中只有教师一个人“唱主角”,这种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养成。因此,教师要以引导的方式带动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一、迁移旧知,建构新的体系
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都是在已有的知识体系中,对已有知识进行迁移拓展,调动原有认知体系中相关的知识进行二次融合,构建出新的体系。教师通过迁移旧知识,进一步地引导学生构建新的知识体系。
例如,在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一节时,学生通过练习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基本笔算要领。我首先带领学生对三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进行了复习计算。首先我选出了 120×2、150×5、22×10、50×14 这几个例题让学生进行计算,在学生成功完成题目后,适时地引出114×25这个问题。由此,来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研究。学生先对旧知识进行了回顾,从中找到关联,教师再引导他们进行知识之间的总结、归纳规律。
知识之间的联系也具有一定的可循性规律。一些新的知识经常以旧知识作为基础,在此内容上展开新的引申和发展。同时,学生已经掌握的内容也将成为继续学习的基础和经验。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已经学习过的知识进行迁移,发现新的规律。
二、联系比较,归纳本质特征
各个环节的知识既存在差别又相互之间具有联系。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运用联系比较的方法,带动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归纳知识的本质特征。在联系和比较的过程中,对新知识进行学习,能够使学生的头脑活跃起来,更加牢固地把握所学内容,发展逻辑思维能力。
例如,在教学“图形的平移”一节时,我通过动画演示向学生展示小汽车和云朵运动的过程。让学生们对移动的物体进行观察,感受整个移动的过程,同时强调要特别注意物体移动的方向。经过观察,学生提出“小汽车和云朵都是向左平移,但小汽车移动得要比云朵移动得较远一些。”此时,我提出:这是为什么?引导学生通过对小汽车和云朵平移之间进行对比,进一步得出结论。在对两个物体移动的联系和对比的过程中,一位学生数出小汽车最初的位置到移动后的位置,共计4个格子的距离,由此他认为平移的距离就是4格。于是我引导学生选定不同的参考点再去数一数,在多次探究对比后,学生得出了正确结论:在确定图形平移的距离时,可以先找出参照点,看它向哪个方向平移了几格,这个图形就向那个方向平移了几格。
联系比较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的思维在对比中得到锻炼,克服了以往思维定势的干扰,提高了思维的敏捷性。通过知识之间的比较以及联系,学生更容易接受新知识,踏踏实实地对知识进行学习。同时,学生思维方式也在对比和关联中得到锻炼,敏捷性得以提升。
三、猜想验证,解决生活问题
猜想与验证的教学模式,可以很大程度上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展开探究,通过对问题的猜想以及验证,进一步解决生活问题。
例如,在教学“认识容量和升”一节时,贴近生活的事例更容易带动学生进入情境:小刚家暖水瓶装满后可以倒出6杯水,小丽家暖水瓶装满后可以倒3杯水。你认为哪家的暖水瓶更大?为什么?听到我的问题后,学生对此产生了疑问。我便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自己的想法,通过自己设计实验去加以验证。学生们众说纷纭,其中一位学生提出,用相同的杯子去测量。由此,引出容量和升的概念。通过实验和学习学生不仅对水壶容积的大小进行了比较,成功判断了水壶大小的问题。
学生在猜想验证的学习中,通过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事情。根据自己的合理的猜想,进行正确的科学验证。这个过程,不仅充满了趣味性,更使得学生在实际动手探究的过程中锻炼了应用能力。
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去研究问题。这种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并逐步进行自主探究,突破重难点。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教师由此达到了对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