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拓展性课程开发与思考
——以“‘天一’情韵”为例

2019-01-11宁波市海曙区教育局教研室浙江宁波315010

教学月刊(中学版) 2019年17期
关键词:情韵历史评价

董 敏(宁波市海曙区教育局教研室,浙江宁波 315010)

《浙江省教育厅关于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提到,拓展性课程是指学校自主开发开设、供学生自主选择的课程。初中历史与社会学科拓展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一部分,由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统领,依据《义务教育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版)》的要求,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学习状况,建设拓展课程,来延伸、丰富历史与社会学科课程内容,可以满足学生个性化、选择性学习的需要。近年来,宁波市海曙区在基于历史与社会学科核心素养的拓展性课程开发与实施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先后开发出“走进‘时空’”“热点透视”“‘天一’情韵”等校本课程,在秉承历史与社会学科对学生进行公民教育的学科德育上,有效落实家国情怀、社会实践、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在实践过程中,我们也产生了对课程建设的许多思考,现以“‘天一’情韵”为例,以求教于同仁。

一、“‘天一’情韵”课程目标的制定

课程目标是指课程本身要实现的具体目标和意图,是确定课程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的基础。课程目标的制定不仅要注意到学科的逻辑体系,而且还要关注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以及课程内容与社会需求的关系。综合思维、社会实践、家国情怀等是历史与社会学科的基本素养,综合思维主要引导学生如何运用不同的资料有理有据地分析论证问题,认识或感受传统文化对现实生活的影响,采用分析、综合等方法,探究历史与现实问题。社会实践主要引导学生形成乐于探究、勇于实践历史与社会相关问题的态度,针对生活中的挑战和问题,学会独立思考和提高自主选择与决断的能力,开展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提高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家国情怀主要引导学生形成或增强国家认同和“道路自信”,培育或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或增强社会责任感。鉴于此,我们确定“‘天一’情韵”的课程目标如下:

(一)总体目标

“‘天一’情韵”作为一门拓展性实践活动的校本课程,充分挖掘了宁波市海曙区“天一阁”“月湖”等优秀本土文化,在让学生了解海曙文化时感受海曙区的发展,激发家国情怀,帮助他们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延伸、丰富历史与社会等相关国家课程内容,满足其个性化、选择性学习需要,培养学生综合思维、社会实践、家国情怀等学科素养,促进其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从而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二)具体目标

1.了解国情、省情、乡情、海曙本土文化,感受“诗画海曙”“书藏古今港通天下”的宁波和祖国大好河山,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改革开放伟大成就,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初步学会运用多种方法和现代信息技术,收集与处理历史材料、地理和社会信息。

2.学生通过上网、查阅图书、走访、座谈会等形式,初步学会搜集、分析、处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尝试结合具体的实践活动任务,设计、执行、改进问题解决方案,增强实践取向。

3.从现实生活实际出发,关注身边的风土人情等优秀传统文化,关爱家乡、关注社会,增进社会责任意识;通过社会实践、兼职导游、志愿者行动,以及自我展示探究成果、出黑板报、墙报等形式,从中学会与人交往的能力,增强团队合作精神;通过活动的参与、感悟与反思,增强中华文化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逐步树立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

二、“‘天一’情韵”教学内容的确定

教学内容是教学过程中师生发生交互作用、服务于教学目的达成、动态生成的素材及信息,包括教材、视频等。在深入研究《义务教育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版)》后,我们确定了“‘天一’情韵”的课程性质,是一门历史与社会拓展性课程中的实践活动课程,并结合初中阶段七、八年级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兴趣爱好,在宁波海曙这个具体的社会生活情境下,运用社会调查等方法,设计并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以求获得知识与技能,体验过程与方法,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而推动综合思维、社会实践、家国情怀等学科素养的提高。然后,借鉴有关专家关于历史与社会实践类拓展性课程建设的建议,最终建构了“‘天一’情韵”课程教学内容的基本准则,由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统领,以学校实际和学生发展为需要,促进宁波海曙本土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为目的,将课程内容“单元主题化”,并分为一个前言、四个专题、四个综合探究,分别涉及“天一阁”文化、与“天一阁”文化相辉映的月湖文化、莲桥第文化,以及鼓楼、城隍庙、天一广场、南塘老街等商贸文化。

三、“‘天一’情韵”实施与评价

课程实施是实现预期教育结果的手段,对课程实施的不同认识,会导致课程实施的策略选择、课程实施取向以及实施过程中问题解决方式的不同。在“‘天一’情韵”实施中,我们坚持“活动项目化”的基本原则,主要采取三方面的策略:

1.创建多样的学习小组

在教学过程中,围绕学习主题,基于任务或项目,课堂上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探究,课外通过分组开展社会实践与研究性学习,收集资源并展示汇报,开展小组评比等活动,体验、感悟学习的快乐。主要学习方式有活动体验、主题实践、项目学习等,主要教学形式有课堂学习、研学、成果展示等,采用微图微语、导游(志愿者)札记等多元成果展示。

2.创生灵动的教学资源

师师—师生—生生合作共同搜集、制作的各种形式课程资源图片和影像视频资源展示于课堂,直观形象,丰富学生学习思维,拓宽探究知识面。

3.开展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可以充分利用研学活动的实施、家乡区域特定的调查、志愿者活动等活动实施;针对具体的实践活动,教师有整体谋划意识,提前布置,合理安排;实践活动开展与学科教学、学校实际、社会生活、区域特色相结合,杜绝因景点、热点出去玩以及“走马观花”式的学习,剑指核心素养的养成,努力提升学生综合思维及社会实践素养。

同时,在学生设计方案、活动落实中,教师加强指导、监控,保证活动的效果,保障活动的安全;兼顾问题解决的可能性和可行性,创设学生实践活动的资源与条件,特别要利用好家庭、社区的活动资源;努力建设师生、生生、家校等活动团队,开展合作探究。

评价也是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好的课程评价是实施、推动课程建设的有力保障,在“‘天一’情韵”实施中,我们努力将评价变成学生主动参与、自我发展、不断完善的过程。尤其关注学生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尊重学生个性化,包容学生学习的不足。如:

过程性评价采用“自我评价、同伴互评和教师评价”三级评价方式。学生本人、合作伙伴、教师根据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课堂表现、探究性活动参与度、任务完成三方面对学习者进行评价,也可邀请家长、社区等参与评价,重在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使他们的个性和潜能得到持续发展。

结果性评价根据课程内容和学段特点,采用口头表达、导游模拟表演、探究记录、调查报告、小论文撰写等多种方法,也可谈谈自己对学习本课程的感受或体会。评价分为A(优秀)、B(良好)、C(需努力)三档,侧重于学生某一方面的知识或技能是否取得进步,兴趣、爱好、特长是否得到培养,学习态度、意志品质、团队合作意识、实践创新能力等方面是否得以养成。

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实施中,采用先定量再定性的办法,具体分为A(优秀)、B(良好)、C(需努力)三档。A等优秀占20%、B等良好占70%、C等需努力占20%。最后的学分认定根据过程性评价(50%)与结果性评价(50%),最后得出考核结果,并作为每学期学生学习、品德等的评定和各种荣誉评定内容之一。

四、“‘天一’情韵”实施及课程建设的思考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只有从身边事物感知到的优秀传统文化才更真切。“‘天一’情韵”的开发和实施基于历史与社会,依托宁波海曙天一阁、月湖等特殊地理位置,聚焦海曙最有代表性的优秀文化为主题研究切入口——“天一阁”文化、“月湖”文化、“莲桥第”文化以及以天一广场为核心的商贸文化,以“实践活动”(活动项目化)为主要教育方式,以“课堂传授”为辅助形式开展德育校本课程实践,在弘扬宁波海曙优秀本土传统文化中,自然地寓“家国情怀”于“家乡情结”之中。其间遇见了一些困难和疑惑,也引发了我们对课程建设的进一步思考:

(一)有效的拓展类课程需要三方面的目标支撑,即基于学生需求和发展、基于教师特长和成长,以及基于学校目标和特色。具体实践中三者如何统筹兼顾?当下,各地区各学校校本课程如雨后春笋,但课程开发与实施的质量与有效性就一言难尽了,我们到底要开发什么样的课程?

(二)为实现“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课改总目标,浙江省在课改指导意见中把义务教育课程从教育功能的角度分成“基础性课程”和“拓展性课程”两大类。历史与社会学科的拓展性校本课程应该在学校课程体系和学科课程体系的下位,其关系为:学校课程体系—历史与社会课程体系—历史与社会校本课程。那么,学校层面顶层课程体系如何建构?历史与社会课程如何更好地建设?历史与社会校本课程如何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求?三者之间如何统整?后两者与其他国家课程及其拓展类校本课程关系又如何统整?

(三)社会实践类拓展性课程与知识拓展类、专题学习类拓展性课程不同,社会实践类拓展性课程应注重过程体验,基于行动在问题解决中服务于社会,集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于一体,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学习,实现个体和社会的同发展、共进步。但在当前学校担心安全责任事故发生等情况下,我们的基础教育系统几乎不敢组织“春游”等活动,以及“一考定终身”的评价机制中,如何保障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时间及安全?

此外,《浙江省教育厅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手册》指出,除了少量知识拓展类课程外,大多数拓展性课程的开设无须编写学生用的专门教材,但都必须有可操作的课程纲要和教学设计,明确该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安排、教学和评价方法,还可以提供相应的学习资源和教学参考资料。那么,学校如何统筹课程资源,如何积极创造条件,鼓励社会各界参与学校课程建设?

历史与社会拓展性课程的开发应基于国家课程即“历史与社会”,依据课程标准,聚焦学校育人目标进行有机整合;同时,历史与社会拓展性课程的实施应由学校组织开展的各项德育活动组成,合理利用地方和校本资源,体现“活动育人”价值,最终有利于转变育人模式,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2018年浙江省历史与社会学科疑难问题活动中省特级教师金亚素老师提出要“大胆假设,小心求证”,要用“历史的方法”面对拓展性课程的开发和实施,让我们一起努力,推动浙江省历史与社会拓展性课程的建设。

猜你喜欢

情韵历史评价
针刺治疗术后肠梗阻的系统评价再评价
东方情韵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情韵
咏竹
谈中国民族歌剧中的“戏歌唱法”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