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施翻转课堂需把控好四个重要“节点”

2019-01-11甘肃武威第十三中学

教书育人 2019年14期
关键词:自学环节节点

王 忠 (甘肃武威第十三中学)

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大环境下,翻转课堂已然成为现代教育的新宠。它不仅给教师的专业水平提升带来了巨大的空间,同时它新颖超前的教育模式也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使学习者能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充分发挥现代科技的便利作用,并显现出学生在大课堂所不能满足的个性化和主体性学习特点。

但目前流行的翻转课堂从理论体系到操作模式都显得纷繁复杂,往往使实践者望而却步,即使有些教师凭着热情和新鲜感进行尝试,但很快就重回传统的老路了,究其原因,实在是太难操作了,况且吃力不讨好,远未取得预想的教学效果。笔者通过总结我校实施翻转课堂几年的经验,删繁就简,总结出了一条简单易行且效果良好的“路径”,即实施翻转课堂需把控好四个重要“节点”,希望对即将或正在实施翻转课堂的同仁们能有所启发。

一、任务发送时——给学生课前自学装上“导航仪”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通常是把“识记”和“理解”这些难度比较低的环节放在课堂中进行,而把应用、分析、评价、创造这些难度比较高的环节放在课后让学生自己解决,这实质上是典型的本末倒置,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而翻转课堂与传统教学模式的一个显著的区别就在于,教师把基础知识传授的过程发送到平板电脑上,学生在教师发送的学习任务单的指导下,在独立预习教材的基础上,观看微课视频和导学案。看完之后,通过网络学习平台,做预习检测题,学习平台立即对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评判反馈。

实践证明,“学习任务单+微课视频”有效地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因为有了自学的要求和方法,学生可以科学高效地学习,完全根据自己的节奏,选择暂停、倒退、重播微课,真正做到了以人为本,个性化学习。

那么,要想让学生在课外的自学扎实有效,教师就必须对教学目标进行细化分解,将其转化为一个个科学有效的“学习任务单”,它的作用相当于一个“学习路径文件包”,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能起到“导航仪”的作用。

课前学习任务设计的质量,直接关系到翻转课堂的成效。通常情况下,学习任务单的设计应包含“目标导学、教材自学、微课助学、合作互学、在线测学”等环节。

一个好的学习任务单,任务的描述一定要精准简洁易于操作。避免过于冗长、宽泛、含糊的表述,此外,任务设置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给学生准确的引导。

一个好的学习任务单,还要充分考虑学生完成任务所需要花费的时间。自主学习的环节,若任务太多、时间太长,就会影响其他科目的学习,容易使学生产生厌烦或畏难心理。

一个好的学习任务单,应当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根本目标。通过任务驱动、问题导向等方式,使之成为发展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和发散性思维能力的有效支架。

设计好翻转课堂课前学习任务是非常重要的,它会直接关系到学生课堂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是教师有效组织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保障。

二、二次备课时——给学生的自学情况“把好脉”

教师在课前已经将“学习任务包”上传至服务器,学生通过自学的方式,在线完成相关练习,学习平台会立即反馈结果。学生根据作业反馈情况决定是否再次学习本课内容,使错误的记忆和理解得到及时纠正,就可以在线提交了。教师还要及时登录软件平台,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辅助教师进行二次备课。教师通过查看整体或个体的学习情况、小组合作讨论的情况,了解学生自学过程中存在的疑难点,结合学生的学情数据,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确定课上应创立怎样的问题情境来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从而在课堂中有针对性地进行教与学,并制定出个别辅导计划,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如果教师时间宽裕,还可参与到学生的在线讨论中,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许多教师因为各种原因忽略了这个重要节点,结果由于课前准备不足,导致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大幅度缩水。所以,实施翻转课堂一定要重视二次备课。从某种意义上说,二次备课就是“学情侦察”,就是要找到一个教学的“突破口”,使之发挥“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

翻转课堂“二次备课”究竟应该备什么?笔者在实践中反复摸索,认为主要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是必须清楚学生的接受能力,教师要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有准确的预见性。

二是教师要对学生反馈的问题进行梳理,明确哪些是共性的,哪些是个性的,哪些通过小组合作就可以解决,哪些问题需要老师解决,哪些还需要老师个别辅导,同时还要想好用怎样的情境和方式解决更符合学生的心理认知特点。

三是二次备课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在帮助学生巩固新知的基础上,需要拓展什么延伸什么。

四是课堂学习活动的逻辑线怎样展开,如何做到环环相扣,水到渠成。

三、疑难突破时——给学生的各种问题开好“药方子”

翻转课堂上的“疑难突破”活动是学生课前学习的延伸和拓展,师生共同对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商榷、研究,让学生达成学习目标。

疑难突破的问题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学生自学中生成的问题,二是经过小组合作未解决的问题,三是在线测学中反馈的问题。

上课的第一个阶段,学生先根据老师提出的课前要求和任务陈述在课前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再提出新发现的问题。教师要创设情境让学生充分暴露问题,然后通过师生间的互动来解决问题,学生在不断地“质疑”与“解疑”的过程中,反思与探究的能力也会得到快速的提升。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去思考,这是翻转课堂实施者必须遵循的一个基本原则。试想,一个人若没有疑问,哪来的研究、创新可言?

受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普遍不愿意承认自己不懂,即使有问题也不善于质疑和发现新问题。因此,质疑问难就是翻转课堂最难的一步,教师一定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消除学生心理上的障碍,教会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师整理出典型的有代表性的问题后,突破的形式可以更加多样化,不一定全由老师解答,可以请同学帮助,也可由其他的学习小组来完成,老师适时点拨。教师最好针对这些疑难问题设计相应的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

四、训练展示时——给学生综合能力提高配置“加速器”

训练展示环节是翻转课堂教学最关键和最核心的环节。可以这样说,翻转课堂中的其他环节都是围绕训练展示环节进行的。训练展示环节要保证全员参与,设计的好可以达到三个目的:一是检测每个学生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做到“堂堂清”,二是引导学生通过练习把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是尽可能地进行原生态展示,最大限度地展示学习成果。

训练展示可采用边练习边展示或者先练习后集中展示的方式。要安排不同层次的学生展示,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暴露问题,以便更好地解决问题。

训练展示的内容应当紧扣自学过程中的重难点,训练要从三个层级来设置:基础训练、变式训练、挑战训练。这种螺旋式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训练方式,可以让学困生吃饱,优等生吃好。在安排展示的时候也可以针对同一个题目安排两个不同小组中同一层次的学生到黑板前展示,这样既可以提高课堂的参与度,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教师应当把课堂展示作为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展示,切不可因为学生的展示没达到教师的预期目标而中途打断或剥夺学生展示的权利。只有通过展示才会发现问题,发现学生哪里还掌握得不好,哪里还需要加强练习。

课堂中常用的展示形式有四种。一是口头展示:要求学生在自主学习或小组合作后或巩固训练中,能用流利的语言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二是书面展示:通过听写或是习题巩固训练展示;三是板演展示:找学生去黑板上进行展示;四是行为展示:通过表演等行为展示。

研究发现,如果教师通过讲授法讲解知识,学生所学知识第二天的保持率是25%,而通过展示活动,学生所学知识第二天的保持率将高达90%。设计成果交流展示活动,能促使学生将自己的探究结果以及在探究过程中的收获与全班同学交流,实现思想的碰撞与升华。

翻转课堂强调学习者提前学习,带着问题来到课堂上与教师、同学交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适应现代社会的能力。毫无疑问,翻转课堂在理论上是成功的。但它毕竟是舶来品,简单复制其形式是没有意义的。只有吸取其先进的理念精髓,并结合中国优秀的教育成果,创建具有本土特色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才能让翻转课堂的种子在中国的土壤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猜你喜欢

自学环节节点
Formation of 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 in raw and subsequently boiled broiler muscle: biological variation and effects of postmortem ageing and storage
CM节点控制在船舶上的应用
提高种公牛精液品质的几个主要环节
基于先学后教 培养自学力
必要的环节要写清
教学与自学
对“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的认识和思考
沈尹默:如何自学书法,才能少走弯路?
概念格的一种并行构造算法
结合概率路由的机会网络自私节点检测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