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细节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2019-01-11桑淑惠甘肃临洮县洮阳初级中学
桑淑惠 (甘肃临洮县洮阳初级中学)
细节决定成败。细节虽小,却能折射出历史教学的大理念、大智慧。历史教学只有关注教学活动的各个细节,才能妙趣横生,打动人心,充满魅力。
一、优化细节设计,把握整体布局
1.明确“变化点”。新编历史教材在课程理念、指导思想、编排体例、结构设计以及史料选择等方面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凸显了立德树人的根本宗旨。教师要及时掌握新课标和新教材变化的细节。
2.找准“关键点”。关键的历史细节能拓展学生视野,解决重点问题。甲午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是教学的重难点,如何让学生领悟“制度落后、政府腐朽以及经济实力、武器装备、官兵素质等复杂而抽象的理论,有两个对比明显的关键性历史细节使学生豁然开朗。
细节1:战前准备。日本上至天皇下至孩童捐钱买军舰,准备与北洋舰队相抗衡。而慈禧太后挪用海军军费过生日大寿。
细节2:官兵素质。日本军队的高级军官毕业于军事院校;而北洋舰队的高级军官绝大多数没有接受过正规系统的军事教育,指挥打仗几乎全靠经验或长辈、同僚的言传身教。
3.聚焦“典型点”。典型的历史人物和事件是特定历史时期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缩影。教师应整合必要的细节素材,聚焦典型形象。如讲孙中山时,通过梳理教材中罗列的“领导辛亥革命、提出三民主义、建立中华民国、实现第一次国共合作”等主要事迹,使学生认识和理解孙中山短暂而不平凡的一生。但他“最伟大”之处在于“弃医从政”“从改良到革命”和“从三民主义到新三民主义”的思想变革,“三次飞跃”标画出一条历经艰难但永不放弃的生命轨迹,显现出他敢为天下先、与时俱进的人生追求和伟大形象。
二、抓住课堂细节,实现高效目标
1.巧设“议题”细节,突破教学困境。在学习“百家争鸣”时,孔子为何周游列国?张仪为何仅凭一张巧舌就能成为出将入相的通行证?在学习“海峡两岸的交往”时,1962年于右任先生写的《望大陆》诗中,他为什么要葬于高山之巅?造成今天“家乡不可见兮”的原因是什么?当今政府如何解决这一问题?这样,教师利用具有趣味性与启发性的历史细节来设置议题,层层递进,扣人心弦,既揭示了历史表象背后的价值意蕴,又培养了学生人文精神和探究能力。
2.瞄准“趣味”细节,激发思维火花。外交部长乔冠华在26届联合国大会上的风采,被西方媒体称之为“极富感染力”“震碎了议会大厅的玻璃”。学习“开创外交新局面”时,运用多媒体展示当时的真实画面,再增加一些生动形象的肢体语言描述,撩拨学生学习的兴趣。
3.注重“形象”细节,提升人格魅力。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肩负着教书育人重任,应不断提升自身素养。亲切和蔼的语言,适时得体的穿戴,文明优雅的举止,博学多识的表演,对学生产生强烈的感染和共鸣,使其尊其师,信其道。
三、关注重点细节,凸显教学价值
1.关注“热点”细节,体现使命担当。历史是一门联系过去、现在与未来的综合性学科,新《历史课程标准解读》特别强调“在历史教学的内容上,必须体现时代性,把握现实世界中人类面临的最主要问题。”当前,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已成为世界各国普遍认同的行为选择和价值取向,也是关乎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根本大计。历史教学必须结合时代命题,贯彻“五位一体”发展理念,关切人类命运,体现家国情怀。
2.关注“易错”细节,冲出思维误区。“古希腊的奴隶制民主政治,人人皆可参加公民大会……这样的民主是大多数人的民主吗?”大多数学生的认识是肯定的。此时就需要教师敏感地抓住时机,因势利导,指出雅典居民中真正享有选举和被选举权的只是雅典籍成年男性公民,去掉外邦人、妇女、未成年人、奴隶,还不到总人口的1/8,所以“雅典民主政治只是少数人的民主。”
3.关注“史料”细节,反思历史得失。人类的文明史是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史。古埃及、巴比伦两大文明的陨灭,丝绸之路的兴衰,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楼兰古城的消亡等,无不说明“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的深刻道理。历史课教学应当充分利用古今中外沧桑巨变的环保史料细节,挖掘其理论和实践价值,反思人类过去的行为及其影响,为现代社会发展提供借鉴。
教学无小事,处处是细节。细节焕发精彩,细节决定成败。历史课堂教学从大处着手,更要“拘于小节”,注重对细节的把握,课前关注细节、课上抓住细节、课后反思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