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与能力的途径
2019-01-11江苏南通市港闸区实验小学
朱 璟 (江苏南通市港闸区实验小学)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越来越多的人逐渐认识到创新思维与能力对学生的发展的重要性,并开始着手实施小学美术课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本文将探讨小学美术教学中创新思维与能力的培养方法和途径。
一、在教学方式优化中激发创新思维与能力
好奇心是人的天性。教师应着重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将他们的思维当作指导方向,并看成鼓动他们革新的指南。同时,精选确切的教学途径,提升学生的创造力,并最大限度地提高多媒体明晰的效力,促进学生对美术知识的探索和创新。在实践中,教师应善于使用多媒体促进学生介入课堂,并使用更直观图像来启发学生的意识,引导他们的发散思维,最终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与能力。
如在“有趣的半圆形”讲授中,教师首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一些半圆物体的图片,组成这些图片的物体多种多样,然而主体是半圆不变,在半圆结合于其他形状时,就会出现观感不一和形状不一的物体,会明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教师应利用多媒体的动态功能,与其他物体组合成为半圆的形状,组合的方式是随机和拼接的,最后出现的物体形式是全新的。这一变化过程,学生可以直观地看到,对他们形成创新的思维活动和想象力的引导非常有利,此时学生的自主拼接应当得到教师的鼓励,从而形成各种半圆图形,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在发展创造性思维中促成创新思维与能力
小学生因其年龄特点而具有好奇心和想象力,在教学中,教师应自觉培养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培养学生掌握知识的敏捷性和创造性,不断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不断发展。
如在“假如我是汽车设计师”一课教学时,教师可搜集一些汽车图形。在欣赏中,教师设计提问:如果你是一名汽车设计师,你会设计什么样的汽车?它与其他汽车有什么不同?为了让学生大胆地想象,教师可以集中精力介绍一两辆汽车,引导学生观察,表达自己的意见,并解释自己的想法。这样,学生就有了创造性,充满了想象的空间。学生再设计起来就会胸有成竹。最后,教师可安排学生自己做评委,评价出好作品,并给予适当的物质鼓励。想象力是创造的源泉,世界上许多创造性的发明都是从想象开始的。课上,一名学生在画的一朵花上面加了一团黑。学生解释说,那是一朵花的影子。见到教师提问,学生却想用橡皮擦把影子去掉。这时,教师拦住他,称赞他的创造力。
学生的创造力在兴奋和快乐的时候是最活跃的,因此,教师应该在教学方法上更加努力,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三、在生活实践关注中提升创新思维与能力
美术源于生活,生活的积累源于观察,观察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不同的人看问题有不同的角度,大脑中形成的印象也不同,在未经过系统训练前,小学生的发散思维特别发达,学生要自由思考。教师的教学不限于技能教学,而是要拓展学生的思维活动,从而实现一种渐进式的创新能力培养。只有通过细致、连续的观察,才能发现事物的异同,这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与能力的根本保证。
如在“走进大自然”这一节的教学中,教科书中的图片不能给学生强烈的感官刺激,学生的视野和思维如果仅局限于美术教科书,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应将学生们组织到大自然去观察小花、小草、绿水和青山,小河的碧波等景色。同时,学生们还会看到飞舞的蝴蝶和蜻蜓,学生们在实际场景中再次观察,会获得不同的感受,大自然中的一切都是不同的。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想象大自然中的景色,让学生自己画。通过这种开放式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积极营造活跃和谐的氛围,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充分发挥教学激励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能力,发掘儿童的创新潜能,努力培养创新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