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航天研究所军民融合创新体系建设的思考

2019-01-11张全学胡发灵张银银

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 2018年23期
关键词:民品推进剂军民

张全学 胡发灵 张银银

(湖北航天化学技术研究所,襄阳 441003)

湖北航天化学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研究所”)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某研究院下属的固体推进剂专业研究所,属于材料与化学行业,为某分系统提供相关材料产品与技术服务。自建所以来,秉承富国强军的历史使命,长期从事固体推进剂及相关配套产品的研制生产,构建了较为完善的军品创新体系,推动了我国在该领域的技术进步。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研究所就着手民品开发,30多年来先后开发出了200多项产品,形成了以导电橡胶、型材保护膜、气体发生器、立式捏合机等为代表、在国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优势民品项目,促进了全所的经济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研究所积极进行了管理模式、技术创新体系、激励措施等方面的有益探索,为研究所军民融合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下面主要围绕军民融合创新体系的建设进行论述。

一、军民融合创新体系建设回顾

20世纪80年代,在国家军转民的号召下,研究所研发人员开发民品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呈现出了遍地开花的大好局面,开发出了很多市场销路较好的产品,但总体来看,市场竞争力不强,逐渐被市场淘汰。各研究室人员均是创新的主力军,但并没有形成集中优势。

20世纪90年代后期,研究所组建了独立核算的民品公司,全所上下高度重视民品的发展,培育了型材保护膜等明星产品。2000年,专门组建了民品开发室,并交由民品公司管理。但此时全所军品任务十分繁重,民品开发室主要研发人员以刚毕业的大学生为主,人员的知识和经验尚不满足市场要求,在研发经费和人员待遇无法得到保证时,独立的民品研发机构最终被解散,研发人员按照专业被分流到各军品研究室。

2008年7月,集团公司召开了第四次工作会,会议确定了航天科技工业新体系的基本内容——集中发展宇航系统、导弹武器系统、航天技术应用产业、航天服务业四大主业;提出了“到2015年,在宇航系统、导弹武器系统、航天技术应用产业、航天服务业领域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总收入在2007年基础上翻两番,达到2500亿元”的发展目标。

研究所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压力,为加强民用产业的统一管理,提高快速应对市场的能力,适应企业化、市场化、规模化要求,成立了“高性能薄膜材料和胶粘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并成功申报了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心的研发经费、人才配备、条件建设等资源由全所统筹解决,研发绩效考核、过程动态管理按照研究所统一的管理体系进行。随后还成立了产业发展处,加强对航天技术应用产业的研发、成果转化和公司的管理,并先后完成了公司改制工作,成功引入了外部投资者,航天技术应用产业开始步入发展的快车道。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将军民融合上升为国家战略,研究所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军品研发课题组积极开展民用推进剂产品的开发,民用研发课题组积极推进民用技术参与军工项目,分析检测平台积极向社会开放,为地方经济发展助力。控股公司逐步设立了负责系列产品开发和产品升级的工程部或技术部。至此,研究所军民融合、良性互动的创新体系基本形成。

图1 军民融合创新体系构成结构

二、军民融合创新体系介绍

研究所军民融合的创新体系以军、民品研究室、公共资源和控股公司等4个分支体系为基础,在各分支体系内设立专门的技术创新平台,支撑研究所技术创新发展的需要。

(一)军民融合创新体系的主体构成

研究所军民融合创新体系的创新主体主要包括:以服务航天技术应用产业为主的工程中心,中心下设6个产品开发课题组;以军品开发为主的军品研发单位设有军民融合课题组;控股公司设有产品开发部门(工程部和技术部);在产业化生产单位设有工艺组。体系构成结构见图1。

其中,研究所分析测试技术、关键原材料的合成技术、安全与老化评估技术、信息情报研究等方面是研究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资源条件主要依靠国家专项投入建成的,在服务军品任务的同时,充分发挥其在航天技术应用产业发展中的作用,从运行机制及管理上进行创新,实现军民共享、良性互动。

(二)军民融合创新平台介绍

立足于军用核心技术,围绕主业发展方向,研究所积极搭建多个技术平台,实现技术、资源的共建共享。

1.以分析检测为基础的国家级平台

研究所分析检测中心依据ISO/IEC17025国际标准运行,是经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批准,取得国家实验室认可证书(CNASL6243)和国防实验室认可的大型综合检测机构。

2007年经航天科技集团批准,成立的航天工业固体推进剂安全技术研究中心挂靠在研究所。该中心重点开展固体推进剂、危险化学品等检测、检验、鉴定、评估和评价等工作。2016年,申请的化学品物理危险性鉴定中心获得中国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批复,全国共计11家,满足爆炸品要求的技术中心全国只有3家。

2.以技术创新为主的省级工程中心和重点实验室

2009年9月,研究所光电子薄膜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正式通过湖北省科技厅组织的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评审,并在2012年与湖北文理学院共建了“低维光电材料与器件重点实验室”,致力于开展各类先进的光电子薄膜材料和精细化工类产品的研制,先后开发出各类电子、家电、金属板材、型材、汽车等表面保护膜产品和各类丙烯酸压敏胶、聚氨酯胶粘剂及精细化工类产品,并在产业化公司实现转化,形成产学研结构体系完备的研发平台建设。

与此同时,依托于固体推进剂技术核心的含能材料在汽车安全气囊气体发生器领域的成功应用,研究所建设了“应急救生与安全防护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深入开展各类含能材料和安全防护装备的应用研究,先后开发了以汽车安全气囊气体发生器、伞兵用固氧呼吸器、高原单兵供氧装备、紧急逃生消防呼吸器、水下呼吸器等颇具特色的救生防护产品。

3.联合开放的共建创新平台

2013年,研究所积极响应国家军民融合战略,与襄阳市高新区政府组建了襄阳新材料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旨在发挥军工研究所的核心技术优势,为地方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分析检测服务。

2017年,研究所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设立院士工作站和协同创新中心:与华南理工大学瞿金平院士专家团队共同开展连续混合技术研究工作,并在控股公司设立院士专家工作站与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共同组建了“固体推进剂关键原材料协同创新中心”。

(三)军民融合管理创新介绍

1.组织结构及管理模式上的创新

军民融合创新体系是全所创新体系的有机构成部分,研究所总体考虑创新体系的建设,统筹协调各方资源,包括经费、人力资源及设备,充分发挥军工各种资源优势,集中力量做强做大航天技术应用产业。在对以民用产品开发为主的工程中心绩效考核上,增加了产业化目标的考核权重,产业化公司领导是工程中心绩效考核组的主要成员,在工程中心研发计划制订、年度绩效考核中有较强的话语权。在重大产业化研发项目上,组建了由市场、生产、技术等相关方组成的项目组,有效整合相关资源,推动项目的快速开发和转化。

2.成果转化激励上的创新

激励方式上,2004年出台的《科技成果转化奖励办法》一直在坚持执行,按照销售收入的一定比例对成果完成人员进行额外奖励,最高一年兑现的成果转化奖励达100多万元,单个项目年度成果转化奖励超过了30多万元。该政策逐步关注成果转化的质量,体现发展的规模、质量和战略思想,促进产业又好又快地发展。控股公司在部分项目上积极试点项目分红权激励,促进研发项目的快速转化。

3.创新经费投入上的创新

近几年,研究所一方面积极通过项目申报争取地方政府无偿资金支持,另一方面引入航天专利基金联合开展项目开发,例如声共振混合机项目,同时还与相关企业合作,改变了传统研发经费自主投入的方式,实现了研发经费投入的多元化。

三、军民融合典型创新成果介绍及创新体系运行效果分析

(一) 军民融合典型创新成果介绍

研究所是我国最早成立的复合固体推进剂研究所,复合固体推进剂是多种高分子物质通过交联反应形成的一种高分子复合材料,采用液态混合、浇注和加温固化的成型工艺加工而成。立足核心军工技术,研究所培育了固体推进剂应用和精细化工两大主营业务。

在固体推进剂应用基础上开发的汽车安全气囊气体发生器,并成为了该业务的主导产品之一;发生器中药剂产品采用干态混合、机械压制成型,类似医药中药片成型工艺;由军品研发课题组开发出的代表性民品有油田增效产品、瓦斯抑爆器和环保型烟花炮竹引火剂等产品,使军工技术转民用并在民用产业领域产生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与此同时,民用课题组也积极利用多年积累的民用技术资源参与军工项目的研发工作,先后开发出了一系列军用特种发生器。

在精细化工领域,立足于发动机用胶粘剂和橡胶绝热层技术基础,研究所开发出了舰船用低粘度环氧树脂、直升机电子显示屏膜用防眩膜等系列产品;为响应我国环保政策新要求,成功开发出了不同剥离力的水性丙烯酸酯压敏胶系列产品,用于替代市面上现有的溶剂型产品,同时还开发了无卤阻燃剂产品,实现出口销售。

(二)军民融合创新体系运行效果分析

军民融合创新体系贯彻落实了军民深度融合的思想。军民融合创新体系是研究所创新体系有机组成部分,立足于自身长期以来积累的核心军工技术资源,在人才队伍、资源保障及公共分析平台方面实现了融合,人才队伍实现了良性互动,为航天技术应用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

军民融合创新体系坚持市场化、产业化的发展目标。始终围绕研究所的产业化发展目标,以开发满足市场要求的产品为己任,不断完善军民融合创新体系的建设,让航天军工核心技术转化成产品,让产品开发成产业经营的商品,最终实现产业化的终极目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军民融合创新体系以系统管理理论为指导。按照创新的层次配置了不同的创新力量,建立了相对独立、相互补充的基础研究、技术研究(产品开发)和工艺研究队伍。军民融合创新体系也是开放的体系,内部不同研究单位实现了资源共享、人才互动,并积极引入了外部研发资源,实现了协同创新、联合创新。

军民融合创新体系持续开展管理创新,推动创新成果的转化。研究所持续不断地开展制度创新,激活沉量的研发资源,创新激励模式,调动研发人员的创新积极性,实现市场、研发、生产等各要素的有机结合,为知识创新、技术创新提供了良好的内外部环境。

四、军民融合创新体系改进方向

创新无止境,军民融合创新体系的建设永远在路上。当前军民融合创新体系仍存在研发速度慢、研发效率不高、与市场结合不紧密,以及对产业发展的支持不充分等问题,研究所正在开展相关调研论证工作,将从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着手,进一步完善军民融合创新体系,以加快新产品开发,并促进研究所航天技术应用产业的快速发展。

(一)加强系统级创新产品的培育

密切跟踪国家产业发展政策,围绕国家“一带一路”“军民融合”“中国制造2025”等发展战略,立足研究所的核心技术优势,培育系统级的创新产品,提升产品的配套层级,实现规模化的发展目标。如老年人跌倒防护气囊、智能化先进混合装备等。

(二)进一步推动体制机制创新

建立市场化的成果转化机制,打通产业化各环节之间的利益壁垒,在集团公司政策允许范围内探索技术入股、技术骨干持股等成果转化方式,进一步激活研发活力,推动科技成果的快速转化,促进产业的快速发展。

(三)开展联合创新、协同创新

加强与国内知名高校、研究机构或企业的合作,在项目研发上引入外部的研发机构或人员或者联合开展项目攻关,提高项目研发速度,快速响应市场需求。

猜你喜欢

民品推进剂军民
民贸民品企业流动资金贷款财政贴息政策
——民族政策、财政政策、信贷政策的统一
双基推进剂固体火箭发动机点火试验研究
新形势下军民融合防救体系建设探索
三张捐款收据见证军民鱼水情
航天企业民品文件归档工作的思考
浅谈推进网信军民一体化发展
美军在武器装备采办领域推行军民协同发展的主要做法及启示(上)
HTPE推进剂的能量性能研究
湖北省民宗委组织召开全省贯彻落实民贸民品优惠政策视频会议
新型固化催化剂对高燃速HTPB推进剂性能的影响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