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军民融合知识创新网络研究

2019-01-11柴华奇袁雅娜

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 2018年23期
关键词:军民成员融合

柴华奇 袁雅娜

(西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西安 710129)

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开展军民协同创新,推动军民科技基础要素融合,加快建立军民融合创新体系。”我国的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战略在引领和激发知识创新方面蕴含巨大空间,军民融合知识创新网络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军民融合知识创新网络的内涵与特征

知识创新网络是指对企业提供建设创新环境所需的政策、人才、资金、技术等各种要素进行配置的知识资源整合体系,是区域创新网络的一个子系统。军民融合知识创新网络是一种根植于复杂网络的特殊组织体系,在一定范围内,军民融合行为主体(军民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政府等组织及个人)通过正式与非正式的沟通与合作,形成相对稳定的知识创新活动的开放系统。狭义的军民融合知识创新网络是指以国防军工单位为核心,在自主知识创新基础上直接从事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军工企业、军队院校和军队科研单位等机构所构成的相对稳定的、垂直关联的系统。广义的军民融合知识创新网络是指除了包含狭义概念里的军工单位外,还纳入了高等院校、民口科研单位和企业等机构,并通过正式或非正式的交流与合作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系统。

(一)军民融合知识创新网络的核心是知识创新

知识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要素,创新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引擎。狭义的知识创新是指通过知识管理,在知识获取、处理、共享的基础上不断进行知识生产;广义的知识创新则是指从知识生产到应用的全过程。本文采取的是广义的知识创新概念。军民融合知识创新网络的各相关行为主体以军民两用知识创新为核心,推动军民融合企业形成新的知识、技术与生产能力,以达到提升国民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效益的目的。

(二)军民融合知识创新网络具备一定的开放性

企业是一个开放的知识系统,一个企业的知识分布不仅存在于企业内部,还存在于企业外部。企业内部的知识以拥有高度个人化的个体隐性知识为主,如知识型员工的经验、技能、专业素质等;企业外部的知识既有隐性知识也有显性知识,如企业所在行业的数据、新闻信息等。军民融合知识创新网络由若干企业和单位的个体构成,该网络也不是闭合的,网络中的每个主体与主体之间、主体与网络外部之间都有广泛的联系。这种开放的内外交流与互动不断推动网络内部与外部的知识流动,并促进知识创新网络不断经历从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演变过程。军民融合知识创新网络的开放程度越高,知识的交流和互动就越频繁,知识的应用和整合程度就越高,知识流动和更新换代的速度就越快,知识的创新程度也就越高。

(三)军民融合知识创新网络具备一定的复杂性、协同性和集成性

军民融合知识创新网络通常包括许多不同的行为主体,每个主体都会涉及知识创造、技术创新、产品开发等活动,因此该网络的复杂程度随着多方主体不断获取能力、经验、知识和信息的发展过程而增加。网络行为主体的协同性,是构成军民融合知识创新网络的前提,对该网络的发展和影响具有重大的意义。而主体之间的交互作用及整个网络的内外部环境之间的关系,都影响着知识创新的程度。因此,军民融合知识创新网络是一个具有复杂联系路径、强调主体在协同基础上合作的集成性创新网络。

二、军民融合知识创新网络形成的动力

知识本身并不具备“军”或“民”的先天属性。根据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大学教授Fredrik Hacklin用于分析技术融合的演化框架和德国明斯特大学教授Clive-Steven Curran等提出的产业融合框架可知,通过知识融合可以促进其他要素的融合。军民融合在内容上主要包括人、技术、知识、标准等方面的融合,而军民深度融合的实现从根本上讲就是对知识、技术、人才、资源等融合要素进行动态融入的有机过程。

(一)知识融合是军民融合知识创新网络形成的内在动力

知识融合是指通过融合不同层次的知识与知识、知识与人、知识与过程来实现知识创新,最终提升组织核心竞争力的动态过程。军民融合中的知识融合主要是将军工企业和民营企业内外部的知识进行转换、集成、合并等处理后形成统一的知识模式,从而为军工企业和民营企业构造有效的知识创新资源。军地企业是军民融合知识创新网络中将新知识用于新技术开发新产品、转化成新生产能力的直接载体,是完成创新活动、实现知识价值化的关键。知识价值化是检验知识融合成败的标准,通过知识融合促进技术或产品的推广与商业化运作,可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具体过程如图1所示。在我国国防科技工业面临着全面深化改革、军民融合发展加速实施及国际军事能力竞争日趋激烈的新态势下,军地企业只有通过知识融合,持续推进军民两用的知识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促进军民科技领域和产业领域的深度融合,才能实现我国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军地企业等军民融合知识创新网络微观主体的知识融合将带来中观层面和宏观层面创新的变化。各行为主体在面临变化的内外部环境时,通过交流、学习和共享来处理知识,而处理知识的过程同时也是融合过程,相对零散的知识不断地整合形成新的知识体系,新的知识体系不断地带来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影响着知识创新网络的形成并推动该网络不断演化。

图1 基于知识融合的知识价值化过程

(二) 技术融合是军民融合知识创新网络形成的直接动力

技术融合是指不同企业或产业分享共同的知识和技术基础的过程,技术的本质是知识,军民融合发展中的技术融合实质上是技术的知识创造、转移与价值应用再现的过程。对满足同一个需求的不同技术进行融合能产生新的功能或提高生产效率。随着大数据、“互联网+”、新材料等高新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广泛应用,军事与民用科学技术的兼容程度不断提升、界限日渐模糊,技术交叉融合已成为科技发展的新增长点。在军民融合国家战略指导下,技术融合是军民融合知识创新网络形成的直接动力。技术融合强调知识创造和提升研发、引进、内化、吸收及再创新先进的军用技术及民用技术的能力,通过技术转移、交易和转化引导技术的知识价值化并使之扩散,实现创新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具体过程如图2所示。在大力发展军民两用技术的政策驱动下,军民融合创新主体间共享技术基础资源和成果,产品性能和服务性能相似的主体通过面对面接触,在一定范围内形成正式或非正式的相对稳定的知识创新合作网络,打破原有的军民技术分离壁垒,帮助军工企业和民营企业在选择科学、高效的技术融合模式基础上共享科技资源,努力形成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格局。

图2 基于技术融合的技术转移、交易和转化过程

(三)需求融合是军民融合知识创新网络形成的外在动力

军民融合产业是面向重大战略需求而发展的产业,属于需求拉动型产业。无论是军品使用者还是民品使用者,对产品的需求都在不断地改变,而需求的改变为军民融合产业发展提供了动力。在外部环境或条件的驱动下,当军工产业和民用产业的产品需求逐渐相同或相似时,能够同时满足军民需求的军民融合产品市场呈现出需求融合的特征,成为促进军民融合知识创新网络形成的外在动力。为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建立由任务需求、业务需求、用户需求、数据需求和配套需求等构成的纵向贯通军地各级、横向覆盖相关业务领域的军民融合需求体系,不仅能够完善科学权威的军事需求生成提报机制、军地需求对接机制和军事需求全程管理机制,还能够确定重要领域和重大项目的需求融合,努力实现需求与供给无缝链接。这样一个以买方市场为主,同时推动各行为主体的关系向网络化演进的态势,将推动军民融合知识创新网络向更高级演化。

(四)产业融合是军民融合知识创新网络形成的最终动力

产业融合是指通过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使产品突破产业边界,最终使得多个独立产业得以合并。从产业角度看,军民融合产业就是在理想情况下完全独立的军工产业和民用产业,通过军民融合知识创新网络的知识融合、技术融合、需求融合最后实现产业融合。军民产业一旦融合,意味着军民融合知识创新网络中的各行为主体拥有稳定的市场、生产者、生产销售维修体系及配套硬件和软件。从产业融合的过程看,军民产业融合发展就是使原先非竞争关系转变为竞争关系的两个产业体系以优化资源配置为目标,通过两个产业之间的渗透、交叉和重组等方式,激发原有产业链、价值链的分解、重构和整合,引发产业功能、组织和商业模式的重大变化,最终形成军民产业资源协调合理配置的模式,具体过程如图3所示。从融合的具体层面看,军民产业融合就是要让军用与民用的知识、技术、需求、产品等相融合。融合后的军民产业不仅具有更高的附加值,而且更能提供满足国防和民用市场需求的产品和服务。这既是军民融合知识创新网络形成的最终目标,也是军民融合知识创新网络形成的最终动力。

三、军民融合知识创新网络的构建

知识创新网络是将网络内部的成员与网络外部的资源相连接,在一定环境下,每位成员通过相互联系与相互作用进行知识创新,共同推动军民融合发展。

图3 基于产业融合的产业链分解与重构过程

(一)军民融合知识创新网络的构成要素

知识创新网络的构成要素即是“网络单元”,具体的要素内容见表1。网络中的核心组织和从属组织基于信息网络平台共享知识资源,并由此开展知识获取、共享、整合等一系列知识管理活动,为网络的知识创新活动奠定基础。

表1 军民融合知识创新网络的构成要素

(二)军民融合知识创新网络的成员关系特征

知识创新网络的成员之间会形成“网络连接”,具体的成员关系特征内容见表2。网络成员之间是平等的,并且基于开放组织进行长期互利的合作。其中,网络各成员之间是跨层次和跨领域的交流,学习界面比普通组织更广阔,促使知识创新能在各个环节、各个层面中发生。

表2 军民融合知识创新网络的成员关系特征

(三)军民融合知识创新网络的成员选择分析

以高技术为支撑的军民融合产业离不开高知识群体和高科技人才的支持。目前,涉足军民融合领域的主要成员包括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军队、军工企业和民口企事业单位。高等院校作为前沿知识创新的策源地,能够担负国防基础研究、预先应用研究与颠覆性研究等创新任务;军工科研院所和个别民口科研单位作为开发国防科技武器装备技术的主体,能够担负突破性研究的技术攻关、技术转化、技术集成验证等创新任务;军队及军工企业作为从事特殊武器装备科研项目生产及其他国防科研项目生产的单位,能够担负面向国内外市场开发或应用先进工业技术、研制新产品等创新任务;民口企事业单位作为中国军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承担国防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任务,以及国防核心装备项目之外的关键技术攻关、研制、生产和维修任务。因此,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军队、军工企业和民口企事业单位构成了军民融合知识创新网络的主体及知识创新资源的基本单位。政府、中介组织机构、社会资本在网络中起到了政策支持、资金保障、资源对接等作用,这些成员构成了知识创新资源的其他单位。根据TOC瓶颈理论,系统最终的产出将受到系统内最薄弱环节的限制,即军民融合知识创新网络的创新能力会受到能力最弱的成员影响。因此,知识创新网络更加强调每位成员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同时,还应匹配成员之间的创新能力。军民融合知识创新网络为了能够聚集更多的知识创新资源,对成员的选择有一定要求,具体内容见表3。

表3 军民融合知识创新网络的成员选择要求

(四)军民融合知识创新网络模型

军民融合知识创新网络是多主体、多因素、多阶段、多层次的一个开放性系统。该网络的构建能够充分实现在空间和时间上对来自不同领域和不同资源的知识为了同一个目标进行整合与创新,有效弥补了国防科技工业企业能力差距在知识上存在的短板,增强我国国防的原始创新能力。在逐步实现网络内部成员知识创新的基础上,还要加强网络内部成员与外部单位或组织的交流与合作,利用该网络开放性的特征,拓宽网络内部成员的知识范围,从而提高整个军民融合知识创新网络中的知识存量与创新能力。

四、军民融合知识创新网络的应用

在军民融合知识创新网络中,由于不同成员的知识创新能力、学习能力、资源管理能力、合作意愿等不同,该网络的创新效果和运行效率都会受到影响。其中,学习能力是成员对军民两用技术等方面知识进行识别、学习、获取、创造并融合形成自身优势的能力;资源管理能力是成员对内部资源进行整合、协调的能力,以及与对外利益相关者进行沟通、建立良好关系的能力;知识主体的合作意愿则影响创新的效果。因此,每位成员都应在明确目标的基础上,分析自己的各项能力,识别自己的知识缺口,根据市场需求充分利用正式或非正式的核心网络关系与外围网络关系进行知识创新,具体应用如图4所示。首先,网络成员对自身能力、市场需求和社会经济等情况进行了解与分析后,确定知识创新的目标及方向。其次,根据明确的目标,识别自身的知识缺口,即识别所要创新的知识的特征和来源,分析如何弥补知识创新中的知识欠缺,寻找交流与合作机会。最后,利用正式或非正式的核心网络关系与网络内部成员合作获取有关技术与服务、材料与设备等方面的知识,尤其是与核心组织建立积极的合作关系;或是利用外围网络关系与网络外部成员进行合作,获取各种知识资源和社会资源进行知识创新。

通过军民融合知识创新网络,不仅能够提高军民融合相关主体的知识创新效率,还能加快创新成果商业化的进程,着力提高军民协同创新能力,并在消除国防科技创新体系与民用科技创新体系之间壁垒的基础上进一步构建国家创新体系,提高国家的自主创新能力。

图4 军民融合知识创新网络的应用

五、结束语

在当前经济全球化、产业集群化、企业知识密集化的背景下,进行军民融合的知识创新网络研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知识管理视角,分析军民融合知识创新网络的内涵与特征,阐述军民融合创新网络形成动力,以及构建军民融合知识创新网络模型,为我国军民融合知识创新网络建设提供了理论基础。军民融合知识创新网络的发展、成熟和升级都需要知识、人才、政策等诸多条件的支持,要利用好全国甚至全球的创新资源,切实推动军民深度融合发展。

猜你喜欢

军民成员融合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新形势下军民融合防救体系建设探索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三张捐款收据见证军民鱼水情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浅谈推进网信军民一体化发展
融合菜
美军在武器装备采办领域推行军民协同发展的主要做法及启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