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借力迁移策略,发展应用意识

2019-01-10黄柳停

新课程·中旬 2019年12期
关键词:迁移应用意识学科

黄柳停

摘 要: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具有重大的意义,是教师教学艺术的体现。教师应通过知识迁移、方法迁移、态度迁移等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关键词:应用意识;迁移;学科;生活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提到,应用意识其中一方面的含义是指:有意识地利用数学的概念、原理和方法解释现实世界中的现象,解决现实世界中的问题。心理学认为,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具有重大的意义,现在越来越多的教育专家都提倡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包括现在的试卷命题都很注重考查学生的应用能力。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知识、方法、态度的迁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是教师教学艺术的体现。

一、促进知识迁移,培养应用意识

1.促进知识在学科内的迁移

在数学的教学中,每一册、每一章、每一节的数学知识都是环环相扣、紧密联系的。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认识新旧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例如,教学“小数的除法意义”时,练习中经常出现“50米=(      )千米”这样的单位换算题,起初笔者是这样引导的:1千米=1000米,1米是1千米的■,50米=■千米,也就是0.05千米。但后期發现学生的掌握情况不是很好。在教学“小数点搬家”一课后,笔者采取了如下策略:①复习如“3千米=(      )米”这样的单位换算题,明确大单位到小单位的换算,要乘它们之间的进率。即■。②出示如“50米=(      )千米”这样的单位换算题,引发学生思考:从小单位到大单位的换算,又该如何?③交流讨论,明确:小单位到大单位的换算,要除以它们之间的进率。即■。转换成这一策略后,发现同学们的掌握情况有明显改善。通过这样的策略调整,学生的正确率由原先的60%提高到92%,帮助学生完成了从“大单位到小单位的换算”到“小单位到大单位的换算”的知识迁移,提炼出解题的方法,完成了知识的系统化。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通过回忆、观察、思考、整理建立起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形成知识的系统化。教师在课堂中时常如此操作,学生便会养成“思后想前”“思前想后”的迁移意识,养成将知识融会贯通的应用意识。

2.促进知识在学科间的迁移

伟大的数学家华罗庚指出:“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朽,地球之变,生活之谜,日月之繁,无处不用数学。”可见,数学知识在其他学科中的应用非常广泛。这一点在我们的现行教材中有很好的体现。例如 “图形分类”一课中就有一个“挑战自我:用牙签搭一座桥”的练习,还有“你知道吗?建筑物中的图形:三角形和半球形是‘最坚固的图形”这样的小知识,这些练习设计都很好地将“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这一知识从数学学科迁移到了建筑学科中。再比如,以下这个练习(见下图)。它体现了数学知识从数学学科到心理学学科之间的迁移。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教师应努力在其他学科中寻求隐藏的数学问题,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促进学生完成知识在学科间的迁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3.促进知识在生活中的迁移

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现行教材中无论是“数与代数”,还是“图形与几何”,还是“统计与概率”,还是“综合与实践”等模块知识都非常重视知识与生活的联系,重视凸显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例如,一盒牛奶3.8元,如果商店开展优惠活动,买四送一,那么买20盒牛奶需要多少钱?此题可借助画图帮助理解:

○○○○△ ○○○○△ ○○○○△ ○○○○△

20÷5=4(个) 4×4=16(盒) 16×3.8=60.8(元)

本题将小数乘法知识运用到了现实的促销活动中,很好地活跃了学生思维,使“数学知识有用”的想法深入学生的内心,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发现生活中隐藏的数学知识,并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二、促进方法迁移,提高应用意识

转化是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方法,是指把陌生的问题转化为熟悉的问题,将复杂的问题转化为简单的问题。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时机,引导学生使用转化的方法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例如,学完“x+5=12”“2x=10”的方程后,练习中时常碰到类似“36-2x=24”“2(x-5)=58”“8x-5x=45”这样的方程。遇到这样的方程,学生通常不会解或者解错。笔者在教学中采取以下策略:①复习形如“x+5=12”“2x=10”这样的基础方程;②一一出示形如“36-2x=24”“2(x-5)=58”“8x-5x=45”这样的方程,引导学生观察这些方程与以往学过的方程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③思考:这种形式的方程我们没学过,能不能先把它们的样子变成我们学过的方程呢?④题型强化,总结提升。实践证明,这样的策略很有效。“能不能先把它们的样子转化成我们熟悉的样子呢?”这话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纷纷发言。生1:未知数x前有“-”号,我们可以利用等号的性质,把“-”号去掉,变成“36=24+2x”,再变成“24+2x=36”这样的方程就会解了。生2:之前学的方程没有小括号,我们把括号去掉,利用乘法分配律变成“2x-10=58”这样的方程就会解了。生3:“8x-5x=45”利用乘法的意义,8个x-5个x=3个x。变成“3x=45”这样的方程就会解了。通过这样的引导,使学生不断地经历将新知转化为旧知的过程,经历方法的迁移运用过程。教学中,教师时常如此操作,学生便能在不断地问题解决中感受到快乐,感受到转化方法是一把金钥匙,提高学习方法的应用能力。

三、促进态度迁移,发展应用意识

数学实践活动不仅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认识活动和实践过程,也是培养学生数学观念、科学态度、合作精神的过程,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思维习惯,促进态度、习惯的迁移,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例如,教材中有个实践作业:请在家栽种一盆蒜苗,每2天测量一次蒜苗的高度,并做好数据的记录。在这个实践活动中,学生会遇到种种困难:①不知道什么是蒜苗,不知道哪有。②不懂如何栽种,没记录几次数据就死了。③不能坚持每2天测量一次。④不懂如何测量。很多教师不重视这样的实践作业,实际这些都是需要学生去做、去学的。在这样的“学”与“做”的过程中,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帮助学生养成认真勤奋、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反思质疑的学习习惯,形成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严谨求学的科学态度。教学中,教师应重视让学生经历这样的实践活动机会,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态度。这对学生来说是素养的提高,是应用意识的发展,是受益终身的事。

总而言之,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提高与发展,除了要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外,还要努力促进学生将习得的概念、原理、方法甚至态度等迁移到新知识的学习中、新问题的解决中。当然这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需要较长的时间。需要教师善于抓住时机,有意识地启发学生的应用意识,引导学生经历渗透、反复、逐级递进、螺旋上升、不断深化的过程,促使学生逐步由不自觉或无目的的应用发展为有意识、有目的的应用。

参考文献:

[1]史宁中.《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方芳草.争强应用意识 提升小学数学素养[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6(11).

[3]施键东.在数学教学中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J].教育界,2017(241).

[4]何贤栋.基于应用意识培养的小学数学教学探析[J].学周刊,2017(4):50-51.

编辑 温雪莲

猜你喜欢

迁移应用意识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超学科”来啦
浅谈高职数学素质教育
儿童数学教育视角下的“应用意识”培养
浅析迁移规律在足球教学中的影响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