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BE理念下以学科竞赛提高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探究
2019-01-10孙文福
摘要:参与学科竞赛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众多路径中的重要环节,其中尤其是参加全国性的专业大赛更是检验和提高实践能力的节点性途径。以旅游管理专业常设的全国大学生红色旅游创意策划大赛为视点,管窥以学科竞赛驱动提高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基本思路。通过贯彻成果取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建设,强化团队建设,推动平台和氛围营建,聚焦学科竞赛的前沿思维和理性洞见,反向推动课程设计和建设,应为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质量的有效尝试。
关键词:OBE理念;学科竞赛;实践创新能力;质量与提升
OBE教育,即成果导向教育,也称能力导向教育、目标导向教育、需求导向教育或学习产出导向教育,现已成为发达国家高等教育的主流理念。其核心是一种注重以学生为中心、成果导向和持续改进的教育模式,它对明确学生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素质培养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学科竞赛是检验成果导向教学模式的有效平台。教育部早在教高[2007]1号文件中强调,应当“继续开展大学生竞赛活动,重点资助在全国具有较大影响和广泛参与面的大学生竞赛活动,激发大学生的兴趣和潜能,培养大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创新精神”。作为一种有效的实践教学方式的学科竞赛,以赛带练,以赛促学,弥补了目前课堂教学中对实践能力培养不足的问题,其效果也得到了业界和学界的认同。目前,我国高校正处在向应用技术型内涵式发展的转型发展阶段,强调应用型、技术型和复合型的人才培养模式,这与注重成果导向的OBE理念高度契合。
旅游管理专业属于应用型、实践型和复合型的学科。自2014年始,至今举办的全国大学生红色旅游策划大赛(以下简称“红旅大赛”)是全国红办和原国家旅游局(今文化和旅游部)共同举办的具有重要影响性和规模性的专业赛事。本文将以红旅大赛为例,管窥以成果导向为人才培养模式、以学科竞赛驱动提高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基本思路和途径。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学科竞赛活动,尤其是全国性的专业大赛,是激发学生求知欲和求胜欲的加速器,是检验和提升师生理论实践融合能力、创新能力的显影剂。学科竞赛对于学生专业技术能力的提高、实践创新能力的提升、学科建设的完善和人才培养质量的跃进都有极大的好处。
至今已举办6届的红旅大赛,比赛类型不断丰富,参与院校与人数越来越多,影响越来越大。
我校旅游管理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教高函〔2007〕31号)和辽宁省应用型专业转型示范专业(辽教函〔2017〕779号)。旅游管理专业的发展遵循OBE教育模式,即以學生产出和实践能力的提升为指向。连续6年参赛,取得了优异的成绩。通过比赛,不仅锻炼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还升维了旅游管理专业和沈阳师范大学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因此以全国大学生红色旅游策划大赛为依托,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研究,对提高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学科竞赛是提升大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平台。比赛,尤其是全国性的产业行业专业大赛,是激发学生求知欲和求胜欲的加速器,是检验师生实践能力的显影剂。参赛为学生开阔视野、交流学习提供了重要的机会和平台,对学生参与各类赛事具有较好的示范效应和样板作用。目前,旅游行业的全国性专业赛事较少,近年来连续举办的具有国家红办、国家旅游局、教育部背书的全国性红色旅游创意策划大赛是行业赛事举办的佼佼者,举办的比较成功且社会影响性越来越大,受到了政府、行业、高校、媒体等多方的关注。
(二)考核的靶向是专业内核综合知识的融合和综合能力的养成。此创意策划大赛设计需要旅游规划学、旅游经济学、旅游文化学、旅游市场营销学、旅游地理学、旅游美学、旅游制图、民俗学、互联网、党史军史中国革命史等理论素养和基本知识,有力地促进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粘性、强度、深度和广度。需要关注专业前沿动态,需要关注行业产业的发展趋势,需要力求具有创新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促使学生加强前沿思维和宏观视野,提高了学生的活学活用、推陈出新的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和能力。
(三)于利益相关者具有多重意义。通过比赛的互学互鉴,于生而言,能够全面检验学生的专业理论水平、实践实战能力和创新能力;于师而言,能“反哺”课堂教学和倒逼补短板;于校而言,有中央和地方媒体的连续报道,可以提高学校的知名度、美誉度。于行业而言,在有力强健旅游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主导地位,围绕旅游产业的强盛发展而献计献策,培养大批人才,产学研多方发力协调推进旅游产业发展等方面都有积极的影响。
同时也为学科建设和姊妹学科的互融互促,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提高,为师生团队的建设和管理,为实践教学体系和竞赛管理体系的建设提供了一定借鉴。
二、近年来学生参赛的表现和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成绩与效果。由于红旅大赛契合专业特点、时事热点和学生的认知痛点,我校多年连续参赛都取得了较好的比赛成绩,并在学生中获得了广泛的影响力,学生的参赛积极持续高涨,也助推了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长足提升。
自2014年,此赛事在全国设赛和我校参赛以来,我校都积极参赛努力进取。学生作品连续荣获总决赛的前十名,优秀组织奖、最佳指导老师等成绩,连续几年,我院利用小学期对学生进行赛事宣教、指导和选拔,每年都有超过200多名学生参与其中,在进入决赛的学生中已有5人次考上了国内外的研究生。参赛使学生的以赛促学以赛升维赋能的推动力,得到了很好的检验和提升。同时,我校旅游管理专业在行业和高校专业中的美誉度日益提高。
(二)问题与不足。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暴露了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实操能力和创新能力有待提升、研究作风不实和问题意识不足、团队竞合能力与逆境应变处理能力不强以及参赛的氛围和热情有待提高等方面的不足。
(1)实操能力和创新能力有待提升
近几年我院学生参加的大创项目、创青春、茶艺比赛、计算机比赛、互联网+等国赛省赛校赛的次数、获奖的数量和等级都呈明显上升趋势,但从专业建设的历史和专业水准来看,提升的空间还很大。这些赛事比拼标准都是要有创新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鼓励和强调实地采风和实地调研。缺乏书本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灵活应用能力,创新意识、创新欲望不强。
(2)缺乏脚踏实地的研究作风、问题意识
参赛团队多依赖书本、老师、网络现成资料,缺乏俯身向下的调研取向,问题意识过于理想化,撰写的方案往往脱离实际,不接地气。对官宣、报刊、书籍、大数据、访谈(电话)、实地调研等文本的综合利用率不高,综合分析能力有待加强。
(3)团队竞合能力与逆境应变处理能力有待加强
大学生在前大学时期的成绩和成果绝大多数是学生靠自身努力、单打独斗所取得的结果,缺乏团队协调和合作的努力的锻炼。据统计,在进入大学以后所取得的成果也大多由自身研究单独研究而取得的,这虽然可以侧面说明大学生的自主性很强,但也从一定程度上说明大学生的协调合作能力的阙如,其后果是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和限制了成果和水平的提高,在备赛、参赛和决赛现场的过程中,时常出现不会处理团队中与团队外的竞争与合作的关系,既想形成合力,却又暗暗较劲。临场逆境问题的处理,缺乏合作精神,往往导致信心不足,意志力不强。
(4)参与竞赛的氛围和热情有待提高
提升参赛、练赛和学生实践能力的相应机制、平台和氛围有待加强,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参赛热情、意识、信心和实操的水平。常常出现信息源跟踪不及时,信息管理归口不明确不固定,信息传播流通不畅,随意性较大。信息到位迟滞导致学生仓促上手,被动应战,效果不佳,消解了学生的积极性和激情,导致近年来学科竞赛出现了学生的参赛动力不足,参赛人数衰减的窘境。
三、实施以学科竞赛为驱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可行性分析
我校旅游管理专业是东北地区最早的本科办学单位,近年来的专业水平评估在省内排名首位,拥有良好的供学生实操训练的实验教学中心等软硬件教学设施,图书资料充足更新及时,教师的实践能力强行业参与度高,经常参与景区景点的开发规划工作,指导学科竞赛尤其是大赛的经验丰富,这些都是以赛事推动学生实践能力提升的重要因素。
(一)指导老师的指导技术与经历积淀至关重要。我院师生积极参与各级赛事,具有丰富的大赛实战经验,指导老师和学生都多次获得优异成绩。教师队伍中高学历的老师占比高,具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并呈多元交叉互补的合理学缘结构;指导教师的行业背景和學习力举足轻重。我院双师型教师多,行业参与度高,熟悉行业热点和痛点。梯队合理,积极进取,参与指导竞赛的热情高并有专项研究成果,积淀良好。
(二)学生的参赛升能的积极性和主体性逐年高涨。近年来随着双创赛事及其他全国赛事密度的增加,和学生参赛效果的良好示范,大大提高了学生问赛、备赛、参赛的规模、力度和效度,参赛氛围渐入佳境。
(三)实践教学条件良好。我院是辽宁省校企联盟的盟主单位,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良好,院校两级拥有良好的实验实训室、科研环境和政策倾斜,院校两级都积极鼓励教师和学生参与各类各级专业竞赛,通过评优和聘级等方面吸引优秀的老师和学生投入到竞赛中来。
四、基于成果导向的以学科竞赛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思考
(一)贯彻OBE理念,促进教学成果转化
实现从“理论教育”向“实践创新教育”的转变,比赛内容涉及多学科的知识融合,关联多方面的综合能力,唯有专业设计倡导OBE和创业创新理念,才能实打实地提升学生的问题意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从而推动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学科竞赛能“反哺”理论教学和倒逼师生补短板,促进教、学、练、赛、强相结合的可持续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完善。
(二)营建竞赛平台,激发学生参赛热情
成立竞赛管理组织,开放实训室为学生各类比赛与的培训与实践提供便利。建立多元化的教学实践基地,创造创新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条件,深入基层体验采风、调研学习等。可通过赛事宣讲、选拔赛、路演、沙龙、学科竞赛报告会等形式,使学生了解赛事动态、学科前沿、热点焦点,激发学生的备赛参赛的积极性,强化理论应用的转化和成果的孵化。
(三)以竞赛为依托,加强团队和梯队建设
应重视学科竞赛的辅导和选拔工作,加强团队和梯队建设,培养扎实的研究作风,促进教与学、学与练、练与赛相结合,促进良性的可持续发展的竞赛机制的完善。可通过赛事宣讲、选拔赛、路演、沙龙、学科竞赛报告会等形式,使学生了解赛事动态、学科前沿、热点焦点,激发学生的备赛参赛的积极性。
(四)以竞赛为依托,反向推动课程设计、改革和建设
就红旅大赛而言,比赛内容涉及旅游学、旅游接待业、旅游目的地管理、旅游消费者行为、旅游规划学等专业核心课程和姊妹学科的知识,关注理论和应用前沿,既重视理论内涵的延展,又强化实践应用的实操。这势必倒逼平时教学要扎实贯彻成果导向理念,反向推动课程设计和建设,才能释疑解惑,提高学生的兴趣和信心,才能促进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陆鑫,任立勇. 基于OBE工程教育理念的课程实践教学模式探索[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8(07):29-35.
[2]刘广君.基于学科竞赛的工科类专业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探究[J].高教学刊,2015(11):1-5.
[3]付亮、王俊伟.基于学科竞赛的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6(04):39-41.
作者简介:
孙文福,男,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旅游文化与双创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