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贷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研究的探讨

2019-01-10张莹

财经界·下旬刊 2019年12期
关键词:融资难风险管控民营企业

张莹

摘 要: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民营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国内到国际,实现了快速发展,竞争地位不断提升,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显著增强,已经成为扩大就业、改善民生、促进创业创新的重要力量,在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国民营企业贡献了超过50%以上的税后、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2018年以来,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凸显。不断深化民营企业金融服务,是我国推动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信贷支持  民营企业  融资难  融资贵  风险管控

一、信贷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意义

(一)是对国家关于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积极响应

我国历来高度重视民营企业金融服务工作。信贷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就是深入贯彻落实我国关于民营企业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就是对我国关于金融支持民企发展的积极响应。

(二)能够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强大的资金支持

据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统计,从大中型民营企业(民营企业)500强来看,外源融资中70%以上以银行信贷资金解决资金需求;从民营小微企业来看,在我国约5600万家小微企业中,需要银行贷款支持的比例高达25.8%。民营企业要发展、要满足经营周转需要、解决流动性问题,必须有充足的资金。

(三)是金融机构业务发展的必然方向

经过40年的发展,我国民营企业经历了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发展历程,经济实力持续增强,发展质量日益提高,数量也大幅增加,许多民营企业不但成为了行业龙头,甚至在国际上崭露头角。据国家工商总局统计,截至2017年底,我国民营企业数量超过2700万家,个体工商户超过6500万户,注册资本超过165万亿元。仅从企业数量上来说,同期民營企业占全国实有企业总量的90%以上,金融机构要发展,要有足够的市场;信贷业务要拓展,必须有足够的承贷主体;信贷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成为了金融机构业务发展的必然。

二、信贷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现状

(一)信贷支持力度不断加大

一是信贷投放持续增长。截至2018年末,我国以民营企业占主导地位的小微企业贷款余额约26万亿元,占全部企业贷款的32.1%,其中,单户授信500万元以下的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83万亿元,同比增长18.5%,增速较2017年末上升14.1个百分点。二是信贷机构有所优化。从担保方式来看,截至2018年末,以民营企业占主导地位的小微企业贷款中,单户授信500万元以下的小微企业贷款中信用、保证、抵(质)押贷款占比分别为12.5%、35.6%和52.0%,其中信用类贷款占比较2017年末上升6.3个百分点。三是整体规模处于领先地位,据世界银行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末,我国以民营企业为主导的中小企业贷款余额占全部企业贷款比重的65.1%(当期中小企业贷款余额为42.2万亿元),高于马来西亚(43.7%)、巴西(36.9%),明显高于法国(20.6%)、美国(18.5%)等国。

(二)融资成本总体下降

贷款利率稳中有降。2018年来,为进一步做好民营、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工作,中国人民银行先后四次定向降准、三次增加支农支小再贷款和再贴现额度共计4000亿元,下调支小再贷款利率0.5个百分点,为降低民营企业融资贷款利率提供了良好的货币政策环境。在国家对于民营企业大力支持,号召对于民营企业减费让利,金融监管部门不断使用货币政策工具、创新支持方法的大环境下,各家金融机构对于民营企业融资也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贷款利率实现了稳中有降。

(三)金融服务不断创新

银行金融机构不断的健全体系、创新服务模式、丰富信贷产品,对于信贷支持民营企业发展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一是机构体系不断的健全。国有大型银行服务中心下沉,股份制银行加快普惠小微体系建设,地方法人银行金融机构持续扩大服务半径、金融服务触角不断向下向小,主要面向民营及小微企业融资的村镇银行、民营银行也陆续成立。二是服务模式不断的创新。银行机构积极开展“银担合作”“银税互动”“银企合作”,通过和融资性担保公司、税务局、产业链核心企业合作,拓宽了获客渠道,缓解了信息不对称,增强了风险控制能力,民营企业融资和银行金融机构业务发展形成了良性互动的局面。

三、信贷支持民营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民营企业自身问题导致融资难

民营企业自身存在诸多问题,严重阻碍了信贷支持民营企业发展。一是民营企业抗风险能力差。民营企业经营风险高,特别是中小民营企业,产品缺乏核心竞争力,容易受到市场变化影响,尤其是在经济下行时期,市场需求减少,民企产品销路收窄,民营企业经营风险骤然加大。二是公司治理机构不健全,除上市民营企业、大型民营企业外,绝大多数民营中小微企业未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仍以家族式管理为主,缺乏科学的内部治理结构和控制机制,偿贷能力不强。三是部分民营企业信用意识不强。部分民营企业诚信度较差,偿贷意愿较差,甚至有恶意逃废债、骗贷等现象的出现,严重影响了民营企业的整体诚信形象。

(二)金融机构信贷支持渠道有待疏通

一是金融机构资源分布不均衡,民营企业融资市场供给不足。从网点数量来看,根据银保监会发布银行业金融机构法人名单,截至2018年12月底,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数达到4588家,登记在册的物力网点22.86万家。但值得注意的是,仅6大行(中国银行、农业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网点数量超过10万家,占比超过43.7%。从资产总量来看,2018年末,六大行资产总量113.85万亿元,占银行业总资产的42.4%。二是融资担保体系尚未健全,风险控制能力有待提升。一方面,政策性融资担保公司数量严重不足,设立的政策性融资担保公司多为国有企业融资提供担保,为民营企业融资担保意愿不足;商业性融资担保公司担保费用高,增加了民营企业融资成本。另一方面,商业性融资担保公司担保能力较弱,存在经营不善和担保代偿不力的现象。

四、政策建议

(一)加强规范引导,增强民营企业自身综合实力

民企自身综合实力的增强,能促进银行金融机构对民企融资的青睐程度。一是鼓励民营企业打造品质产品、百年老店、金子招牌等,不断加大技术研究、开发、品质提升的投入,有效提升民营企业产品市场竞争力,形成核心竞争力。二是通过政策引导、制度规范民营企业建立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不断健全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机制,对企业进行科学、合理、可持续的管理,有效降低经营管理风险。三是引导、鼓励民营形成契约精神,诚实守信,加快建设民营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加大对贷款偿还意愿不强、恶意逃废债务的民营企业加大惩戒力度。

(二)贯彻落实“竞争中性”原则,消除融资壁垒

在宏观层面,监管部门要督促大型银行金融机构加大对于民营企业的政策倾斜和支持力度,确保信贷资源的均衡投向。在微观层面,一方面,银行金融机构应对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大型企业和小微企業在信贷支持中一视同仁,给予同等待遇,营造融资公平环境。另一方面,银行金融机构要建立对于民营企业贷款的容错纠错机制,提高民营企业贷款风险容忍程度,落实尽职免责,解决信贷从业人员畏贷、惧贷心理。

(三)加大技术和产品创新,提升民营企业金融服务效率

虽然部分银行金融机构能够创新对民营企业服务的技术和产品创新,但整体银行也金融机构创新力度不足。一是要不断加强新技术应用,充分利用大数据优势,发展互联网金融服务,提升民营及小微企业信贷投放效率,降低银行投放成本和企业资金获取成本。二是要不断创新信贷业务品种,因地制宜、因产业制宜、因行业制宜,不断丰富信贷业务品类,让民营企业在贷款有门可寻的同时有更多的选择。

(四)搭建信息共享平台,持续优化社会信用环境

一是进一步扩大民营及小微企业信用信息来源。加快推进企业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依法开放相关信息资源,推动全社会型的企业数据共享,加快搭建并完善涵盖金融、税务、社保、海关、司法等大数据服务平台,实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多层级、跨领域的信息互联互通,尽快破解信息不对称问题。二是进一步搭建民营企业和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业务合作交流平台,可以以自律协会、商会等为主体筹办银企洽谈会等形式,向民营企业展示多类型信贷产品,让信贷业务成为可比较、可选择的金融产品,让民营企业量入为出、量体裁衣,选择适合企业发展的信贷产品。

参考文献:

[1]中国人民银行  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小微企业报告.中国金融出版社,2019.

[2]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中国民营企业发展研究报告.民银智库研究,2017(6).

[3]习近平.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讲话.

[4]赵全厚.浅议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路径.载于中国财政科学院官网,2019.

[5]赵志宏.敏捷银行—金融供给侧蝶变.中国金融出版社,2019.

[6]赵海军.互联网金融实务与创业实践.经济科学出版社,2018.

猜你喜欢

融资难风险管控民营企业
2018上海民营企业100强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的风险考量与管控
浅谈集中监控开关实传试验的“三步控制法”
2016上海民营企业100强排行榜
基于信息不对称视角下的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探讨
房地产开发企业内部控制的认识
政府融资平台风险管控及应对策略
关于我国民营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现状与对策的思考
2014上海民营企业10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