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图书馆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9-01-10陈玉惠
陈玉惠
摘要:随着社会发展的不断进步,我国在教育事业上也在不断加大投入,我国的高职院校教育也逐渐受到重视,高职院校的图书馆作为学生学习的重要场所,是学校需要家挨打建设力度的,在图书馆的建设和使用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高职院校;图书馆信息化管理;研究对策
信息技术的发展给各行各业带来了深刻边变革,在高等教育中,信息技术的使用体现得更加明显。高职院校的图书馆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让学生可以接受更多的知识,在图书馆的管理工作中,信息化的概念被引入,使得图书馆的管理工作更加科学,但在这一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需要解决, 在提出对策之前,首先要清楚高职院校图书馆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
一、高职院校图书馆信息化管理的意义
高职院校的图书馆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高職院校信息化管理是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通过改革,对于促进学生更好的学习,提供更丰富的资源有着重要意义。图书馆信息化管理是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实现图书馆内各种信息的有效整合,在网络技术的支持下加以流传,使得教师和学生查阅知识更加便捷和知识共享,提高学习效率,因此,对高职院校图书馆进行信息化管理可以提高图书馆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资源最大化利用。以信息技术为载体的图书馆,可以减轻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共工作负荷,为使用者提供更为精准的服务,因此,高职院校图书馆信息化管理也提高了图书馆管理的整体水平。
二、高职院校图书馆信息化管理的现状
图书馆为学生学习的提高搭建了第二场所,图书馆有丰富的学习资源,可以使学生弥补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尤其是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图书馆顺势而变,在设备和管理上更加先进,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全方位的学习平台,更为学生在思想交流上增加了新的方式,但是随着图书馆管理信息化的深入,也涌现出了一些问题,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点。
(一)信息的提供不够精准,高职院校的学生季即将进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因此他们更加注重工具类图书的需求,但是图书馆作为综合性的资源提供场所,在为学生提供精准的信息推送方面还需要加强,让学生在图书馆能够快速找到自己需要的资源,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图书馆的资源利用率。
(二)提供的服务不够全面,在信息化时代下,各类新兴的概念不断涌入高等学校,如“微课”、“MOOC”学习平台,一些学生在课堂学习上还有知识没有掌握,想利用图书馆资源查漏补缺,但是图书馆在提供这类服务的范围不够广泛,使得学生没有学习的资源途径,这也是图书馆信息化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三、高职院校图书馆信息化管理的建设
(一)加强信息化建设
高职院校信息化管理是目前高职院校建设的重点,具体在图书馆信息化管理建设中,制定有效的信息化管理机制是有效的建设途径之一,通过制定有效的管理机制,可以为教师和学生提高服务质量,促进资源共享,通过信息技术,依托图书馆为平台,搭建电子平台,实现远程资源共享,还可以为学生提供交流平台,有助于学生把握当前社会发展动向,在学业结束之后,更好的走向工作岗位,除此之外,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将智能设备和图书馆网络平台相结合,可以达到图书馆信息化管理的目的。
例如学生通过依托智能手机存在的微信绑定图书馆电子借阅系统,可以让学生随时借阅图书馆的电子书籍,这种方式突破了空间限制,极大的方便了学生,不仅如此,图书馆可以通过合理的信息收集建立起精准的服务提供,为使用者提供精准的推送服务,使得使用者更加便捷。
(二)搭建交流平台
图书馆在信息化建设和信息化管理过程中,应当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根据高职院校学生的特征,为学生搭建交流学习的平台,让学生在交流过程中通过思维的碰撞,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弥补自己的知识盲点,例如开辟图书馆的一角建立交流沙龙,让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和他人进行交流,取长补短。此外,图书馆可以建立相应的知识系统,让学生可以根据自身需要选择相应提高,例如建立系统知识学习,学生选择学习科目之后,根据图书馆制定的学习计划和科目对学生进行指导,依托先进的学习方法,例如“MOOC”,为学生开辟“第二学堂”。
(三)建立咨询平台
在信息化管理的理念下,图书馆的管理工作需要转型,传统的图书馆资源平台是单向的,固定的,这使得咨询和沟通效率不高,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可以为图书馆信息化管理提供新思路,例如搭建“咨询社区”,学生在学习上遇到的“疑难杂症”可以在“社区”提问,其他人(包括图书馆工作人员、教师)进行回答,告诉提问者需要解决,这样,也能够从整体上促进管理水平。
结语:
图书馆是高职院校学生学习的重要场所,在信息化建设和管理过程中,需要正视出现的问题,深刻认识到高职院校图书馆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具体情况,才能在整提上提高图书馆信息化管理的水平。
参考文献:
[1]穆晓珍.高职院校图书馆信息化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9(05)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