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叶圣陶写作教学思想对作文指导的启示

2019-01-10徐艳佳

文学教育 2019年1期
关键词:叶圣陶启示

内容摘要:叶圣陶先生作为我国当代伟大的语文教育家之一,在叶圣陶先生的专著和论文中,写作教学内容占据了很大一部分。叶圣陶写作教学的指导思想是科学、全面、细致的。虽然已经过去近半个世纪了,但它对当前的语文教学仍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关键词:叶圣陶 作文教学过程指导 启示

一.命题方面的指导。在叶圣陶写作教学的研究中,写作命题是他的主题之一。他谈到了作文,多篇文章片段,综上所述,有一个相当大的广度和深度。早在1919年,叶圣陶先生在“小学作文教学意见”中就写到:“作文的命题和阅读材料的选择必须以学生为本,即以学生为本。”首先,主题应该贴近学生生活的范围。教师应该“钻研学生的头脑,走出问题。”第二,当前学生的主体范围应该理解老师”是明显的学生应该潜”。所谓的“积累”,即学生的积累,既是语言的积累,也是知识、经验、思想、情感的积累。第三,教师的命题应该“排除偏见和偏好”。老师用自己的偏见和喜好,问题是价值主体或者写头,强加给学生,违反了“学生”。第四,教师不应该告诉学生他们对问题的意义的理解。“老师在学生作文时表达意思是最不合适的,”因为这样做意味着会限制学生的自由思考。失去了正确的原始意图推理思维,让学生们自由。

二.写作过程的指导。叶圣陶先生非常重视指导后的命题,他说:“如何启发学生后的问题,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步骤。”“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启发学生:第一,目的。看到这个话题”标识对象的意图和维护(或概念),“看谁?为什么写信给他或他们?即使没有向他或他们展示,头脑也必须清楚地确定,因为“首先,只有当物体被清楚地识别出来,意图才被清楚地识别出来,物质和组织才能有一个基础。”第二,这是一个必须养成的习惯。自从练习作文,自然每次都这样做,那么可以进入”的习惯。第二,围绕材料选择的中心。“不管它是在说还是讲一个故事,你都必须决定,这个中心,不管与它有什么关系,都与它无关,即使它是令人尴尬的,很容易想象,很好描述,很好的比喻,它必须被抛弃。“如何围绕中心组织材料?”叶圣陶先生提出“材料应该做成一个球体”,这个球体有一个中心,每个部分都是拱形的。部分将被关闭,不会改变,已经成为一个球。文本的各个部分也应该围绕着中心的中心。并且所有零件都应该有最合适的定位列表“是一个满意的文本。做到这一点,有必要“切割”和“时间”。逐个审查所有材料,并“按照符合一般目的标准”进行裁剪,并确保所使用的材料“按合理顺序”分类。这样,文章、章节、章节和句子逐一组织完成。第三,注意思维方式。”的思路,是一个比喻,把单词的一篇文章中想到一个方法。思想要往何处去,如何一步步前进,最后走到尽头,一定要坚定而明确,这就是思想的发展所要注意的。具体地说,就是考虑“不连贯、周到和不一致”,“为什么、为什么不、为什么不、为什么不、为什么不周到,我们都应该回答这个问题。”

三.批改方面的指导。纠正这样的命题是叶圣陶,写作教学和研究的故障问题,纠正了他认为是另一个重要的步骤在写作教学中,“实为作文教授之要着”。改变传统的方法在作文批改的传统观念下,产生了一些形式化、简单化的批改方法。叶圣陶先生《国文随谈》中给我们列举出两种:第一种是“钩掉法”。某些教师觉得学生所写的文字不通,于是整段钩掉,甚至全篇小要。钩掉越多,越觉得满意。然后按照自己的意思在行间写上一些文字发还给学生。学生看到这样的作文批改,一般是不肯去揣摩教师为什么要这样改的原因的,而是多半塞进自己的抽屉中。如此反复,教师和学生的意思始终隔着一层。第二种是“打圈法”。某些教师看学生作文,不问是该用句号还是该用读号,都打一个圈,表示自己的眼光并没有在任何一个地方跳过。圈到完毕,或在文末加个形容词,“通顺”、“畅达”、“意不完足”之类。学生看到这样的作文批改,通常也会塞进抽屉中,因为和交上去时没有什么两样,只是多了一些圈或几个字的批语罢了。叶圣陶先生对这样两种做法都予以彻底否定,因为这两种做法或违背了作文批改的本意,或向校长、家长表示认真之外,并没有使学生从作文批改中受益。

运用多种方式批改,当面纠正。简称“面子批评”,是教师在学生面前面对的纠正。叶圣陶对这种方法很有鑒赏力。他说:“改变学生课文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面对面地改变它们。”“如果每个学生每学期一次,看到老师纠正,或与老师一起讨论变化,很好”。叶圣陶先生建议采取另一种集体纠正办法。如景山中学,让一排学生听一谈学生的作文。“这不仅仅是一个人的思维和想法。其他人,虽然不是他们自己的,但如果他们能够这样做的话,他们就会接受思考和语言的训练。“集体批改还可以采用的方式是“以某一学生之文为材料,书于黑板,师生共改,而教师于此际起主导作用。如果班里的每一个人都很努力,那么好处是不够的。”因此指导学生自改,既是写作教学的目的,又是达到这目的的具体方法。好群教师改变文章是给学生做示范。当学生改变自己时,他们应该“检查他们的思维是否正确。”思考的结果是什么?这取决于语言是否准确和恰当。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学生的自改,“不必期其全改得合适,只要确有数处真说得出所以然,即是进步”。

参考文献

[1]叶圣陶.文心[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83.

[2]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3]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上下册)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作者介绍:徐艳佳,牡丹江师范学院17级学科教学语文专业学生)

猜你喜欢

叶圣陶启示
霜的工作
一首37字的小诗
37字小诗 20年酝酿
燕子,住下吧
国外跨境电子商务税收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商业银行受余额宝的影响和启示
文学寿星叶圣陶的养身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