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鄂尔多斯盆地盐池西部长2油层组储层特征及有利区优选

2019-01-10袁晓琪

关键词:含油砂岩沉积

王 伟, 袁晓琪, 李 洲, 熊 涛

(1.西安石油大学 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西安 710065;2.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 第五采油厂,西安 高陵 710021)

鄂尔多斯盆地是我国重要的含油气盆地,有着非常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研究区隶属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东部,与陕西、甘肃、内蒙古交界处,在姬塬油田北端(图1a).研究区在天环坳陷东端,呈现向西倾的单斜构造,个别地方出现小型鼻状构造.近年来,姬塬油田已经在西部地区进行长3以上油藏的生产,盐池地区是这几年油田公司的重点勘探开发区块,为满足后备储量问题和解决增储上产冲突,迫切要展开盐池西部地区延长组浅部长3以上有利区优选研究.研究区内长2(图1b)储层自东南向西北剥蚀程度逐渐加深,长1储层在研究区内基本剥蚀殆尽[1-7].目前研究区油水关系比较复杂,对储层特征的研究比较薄弱,难以满足优选有利探区和经济开发要求.因此,本文通过资料调研和室内分析资料,对延长组浅层的长2油层的特征进行研究,以便更有效的指导有利区预测,为油区后面建产提供精确指导.

图1 研究区构造特征

图2 延长组长2储层三角分类图

1 岩石学特征

根据研究区长2岩石薄片资料分析,受物源控制,长2储层组成主要为长石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图2),经统计样品薄片分析资料,长2储层石英(34.4%)、长石含量相对较高(33%),岩屑和填隙物含量相对较低(表1),填隙物成分总体以高岭石(4.48%)、水云母(1.32%)、绿泥石(2.8%)、铁方解石(1.4%)和硅质(1.58%)为主(表2).自生粘土矿物主要为高岭石和绿泥石(表2、图3).认为碎屑成分及填隙物导致储层微孔隙结构复杂化.

表1 研究区长3以上储层碎屑成分统计表

表2 研究区长3以上储层填隙物成分统计表

(a) G90,2 192.3 m,长21,碎屑颗粒表面发生溶蚀产生溶孔,溶孔中被高岭石充填;(b)G90,2 342.36 m,长23,绿泥石充填残余孔喉连通形态.试油成果:0.77/27.62;(c) H55,2 078.62 m,长23,自生石英充填残余孔喉连通形态;(d) H20,2 173.19 m,长2,发育粒间孔,长石溶蚀孔、自生高岭石充填孔隙;(e) H85,2 261.93 m,长23,云母和塑性岩屑发生变形,可见石英加大,部分孔隙被高岭石充填,可见粒间孔、长石溶孔和晶间孔;(f) G31,长213,2 048.86 m,铸模孔

研究区延长组长2储层分选级别以中等为主(图4),磨圆以次棱为主(图5),说明沉积物搬运距离较近,以近源沉积为主;储层岩石颗粒粒径细小,以细砂岩为主,细粒总量约占94.5%(表3)。

图4 长2分选性统计直方图

图5 长2磨圆度统计直方图

表3 姬塬地区长2砂岩粒度分析

2 物性特征

2.1 宏观物性特征

储层物性参数是表征储层质量优劣的重要指标,因此,研究清楚储层物性特征对于后期储层评价至关重要,对研究区岩心分析资料统计,延长组长2储层孔隙度主要分布范围在12%~18%,平均为14.1%;渗透率主要分布范围在0.5~30 mD,平均值为6.33 mD.与延长组中下部储层物性相比,物性整体较好,岩心分析孔渗之间具有较好的相关性.

储层物性受控于沉积微相展布,分流河道处砂体物性最好.对各小层物性对比研究,纵向上层间物性差异明显,长2平均孔隙度14.51%,平均渗透率5.01mD(图6).

2.2 孔隙类型

对目的层岩心通过铸体薄片结合扫描电镜分析知,工区长2储层孔隙类型主要是粒间孔和溶蚀孔,溶蚀孔主要是长石溶孔,晶间孔和微裂缝不多见(图3).其中长2储层平均为5.99%.(图7)

图6 盐池西部延长组长2小层物性柱状对比图

图7 研究区长2储层孔隙类型统计直方图

剩余粒间孔,主要是在压实作用下,岩石颗粒变形,或重新排列使得孔隙空间减小所剩余的空隙,主要体现在石英的次生加大.粒间充填伊利石.外形为三角形或不规则(图3).次生孔隙主要为长石溶孔,还有少量的岩屑溶孔和碳酸盐溶孔(图3).长2次生孔隙占比较高,次生孔隙的连通性差主要是以原生成因为主的粒间孔隙,且高岭石占据长石溶解形成的次生孔隙使孔隙结构变得更为复杂.

2.3 微观孔隙结构

常规压汞作为表征岩石孔隙结构的常用方法和技术手段,压汞曲线可以有效地反映不同的孔隙大小与分布.理论上知:储层岩石的排驱压力越小,反映了储层中孔喉半径比较大的孔喉数量较多,孔隙结构较好;反之,储层中孔隙和吼道半径细小,孔隙结构则比较差.孔喉半径越大且分布越集中,证明储层孔隙结构越好.根据砂岩储层的毛管压力曲线形态和压力曲线的参数统计表可知:长2油层平均排驱压力0.76 MPa,平均中值压力5.55 MPa,最大进汞饱和度81.17%,平均退汞效率30.23%,平均中值半径0.23 μm(表4).

表4 研究区长3以上储层孔隙结构参数表

延长组长2储层孔喉以小孔、微细喉为主(图8).非均质性强,储层孔喉半径较小,绝大部分小于0.375 μm,反映为平均连通喉道的中值半径小,以微孔隙和渗流孔隙并存,束缚水主要存在微孔隙系统中.

图8 毛管压力曲线特征

3 储层沉积特征

3.1 储层沉积相研究

在不同沉积环境下,形成的储层砂体平面展布和储层储集性能会有明显的差别,因而,研究不同类型的沉积相特征,不但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还能为后续的勘探与开发工作提供借鉴.

取心井岩心观察可知,研究区长2、长3主要发育三角洲平原亚相,又可以细分为四个亚相:分流河道微相、分流间洼地、天然堤和决口扇(图9).

(a) H34,长231,2 094.98 m褐色中粗砂岩;(b) H34,长22,2 096.79 m冲刷泥砾;(c) L179,长2,2 052.56 m灰褐色细砂岩;(d) H34,长2,2 057.86 m浅灰色细砂岩

利用测井曲线形态特征、储层岩石学特征、沉积构造特征和沉积微相等资料,对H117井进行单井相分析.延长组长2砂体较为发育,有2~3套厚的砂体.长213和长222砂岩岩心经荧光测试均有油气或油斑特征.岩石类型组成为中-细砂岩、细砂岩、粉砂岩和泥岩.细砂岩和泥岩薄互层出现,是因为分流河道和河道间洼地微相交替出现的沉积特征,薄层砂反映天然堤微相沉积特征(图10).

图10 H117井长2沉积微相剖面图

延长组长2油层组为河控三角洲平原环境,河流为北东-南西向,主要沉积微相为:分流河道、分流间洼地、天然堤.河道物源来自北东方向.

图11 延长组长23期沉积相图

研究区长233小层西南部地层被剥蚀,由图11地层沉积相平面图看出,这一时期发育5~6条河道,河道呈北东-南西向,条带状展布.河道宽度约1~5 km;长232小层继承了长233小层的沉积特征.由长232地层沉积相平面图(图11)可知,剥蚀范围相比长233略有增加,这个时期发育6~7条河道,方向为北东-南西向.河道最宽度1~5 km;由图11可知长231沉积时期研究区发育6~7条河道,方向为北东-南西向,呈条带状展布.河道最度为1~5 km.

由长222沉积相平面图(图12)可知,该期工区内发育5~6条河道,北东-南西向呈条带状展布.河道宽度2 km~5 km;由延长221沉积相平面图(图12)可知,该期研究区发育5~6条河道,河道方向为北东-南西向,呈条带状展布,延伸.河道宽度2 km~6 km.整体来说整个长2期研究区水动力逐渐减弱,河道沉积规模逐渐减少.

图12 延长组长22期沉积相图

3.2 砂体展布特征

长2储层沉积时期,因构造运动发生了三期大的沉积旋回,分别为长23、长22和长21.长23沉积时候,河流作用比较强,砂岩沉积厚度占整个地层厚度比例很大,分流河道较宽且河道发育数量较少,当长22沉积时候,河流沉积作用变弱,分流河道沉积砂体则较窄、且厚度也跟着变小;在长21沉积时候,发育了3个次一级旋回,长213、长212和长211,底部为分流河道作用,向上则慢慢变为分流间洼地沉积.长211沉积的地层被剥蚀,现在所保留的地层主要在工区的东部.砂体厚度较薄,厚砂带不成规模(见图13).

图13 长2期各小层砂体厚度图

4 有利区预测

油气有利区带的预测的评价依据主要为成藏条件和勘探程度.通过对研究区地层分层、构造的研究、沉积相带、储层特征的研究,结合现有的钻探资料,最大限度利用已有的信息作为有利目标区优选的重要线索,达到客观评价的目的.从而对研究区长3以上浅层进行综合的预测.

在老井复查的基础上,综合姬塬油田盐池西部长3以上浅层油藏储层特征,提出了区块有利区优选评价准则:位于有利沉积相带:砂体为分流河道微相,或位于河道两侧、砂地比比值较高的地方;物性相对高孔高渗区域;位于局部构造高的部位;有利区周边有油气显示的井点且老井有比较好的显示;老井含油性复查:通过对老井含油性资料的复查,确定相关有利区块;石油勘探生产动态:根据石油勘探资料,试油、压裂资料,为确定有利区块的奠定提供指导.

以老井复查结果为依据,综合分析研究区构造特征、储层沉积相带展布和储层分布特征,结合试油试采资料,对目标区长2储层进行有利区预测,延长组浅层目标区23个,其中建议目标区8个;预测含油面积55.01 km2,其中建议目标区面积24.76 km2(表5).

表5 长3以上有利目标预测结果统计表

图14 延长组长2储层综合评价图

长213油藏优选出有利目标区4个,预测含油面积10.75 km2,其中:建议有利目标区4个,预测含油面积5.75 km2,谨慎目标区2个,预测含油面积5 km2(图14).长221油藏优选出有利目标区4个,预测含油面积9.12 km2,其中:建议有利目标区1个,预测含油面积3.69 km2,谨慎目标区3个,预测含油面积5.43 km2.

长222油藏优选出有利目标区7个,预测含油面积14.27 km2,其中:建议有利目标区4个,预测含油面积9.3 km2,谨慎目标区2个,预测含油面积4.97 km2.长231油藏优选出有利目标区3个,预测含油面积7.37 km2.其中:建议目标区2个,预测含油面积5.06 km2;谨慎目标区1个,预测含油面积2.31 km2.长232油藏优选出有利目标区4个,预测含油面积11.67 km2.其中:建议目标区2个,预测含油面积5.55 km2;谨慎目标区2个,预测含油面积6.12 km2.长233仅优选出有利区1个,预测含油面积1.83 km2.

H353位于研究区西北部,砂层厚度29.9 m,原测井解释7.8 m含油水层,二次测井解释油水同层,该井长233小层试油日产油21.93 t,不产水.该井区位于砂岩主体带上,构造位置位于鼻状隆起的前缘,属于构造高部位.预测含油面积2.22 km2.

H301位于研究区西北部,砂层厚度18.4 m,原测井解释11.3 m含油水层,二次测井解释油水同层,老井含油气显示油侵,该井长232小层试油日产油5.7 t,日产水7.5 m3.该井区位于砂岩主体带上,构造位置位于鼻状隆起的前缘,属于构造高部位.预测含油面积2.22 km2.

5 结论

(1)延长组长2主要为长石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填隙物成分以自生黏土矿物为主,主要以高岭石、绿泥石为主,伊利石等含量少.认为碎屑成分及填隙物对储层影响主要是导致微孔隙结构复杂化.

(2)延长组长2平均孔隙度14.51%,平均渗透率5.01 mD.中值为14.1%;渗透率主要分布范围在0.5~30 mD,纵向上层间物性差异明显.

(3)储层储集类型主要为粒间孔和溶蚀孔,溶蚀孔中长石溶孔最为发育,长2为5.99%.延长组长2孔隙结构以小孔、微细喉为主.非均质性强,储层孔喉半径较小,绝大部分小于0.375 μm.

(4)筛选出23个目标区,建议8个,面积24.76 km2.

猜你喜欢

含油砂岩沉积
Gallium-incorporated zinc oxide films deposited by magnetron sputtering and its microstructural properties
CSAMT法在柴北缘砂岩型铀矿勘查砂体探测中的应用
YX区块含油胶体再利用的可行性*
火星上的漩涡层状砂岩
砂岩:黏结在一起的沙子
贺兰口砂岩吸水率的研究
SiN_x:H膜沉积压强与扩散薄层电阻的匹配性研究
酸调质—氧化降解法提高含油污泥的沉降性能
化学浴沉积制备防污自洁型PVDF/PMMA共混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