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朝鲜王朝初期对赵孟頫的学习与再利用
——以《朝鲜王朝实录》为中心的考察

2019-01-10

湖北美术学院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世宗赵孟頫王朝

一、时代背景

世宗时期(公元1418年—1450年)是朝鲜王朝文化欣欣向荣的时期。这个时期,性理学成了国家的统治理念和老百姓生活的道德规范。朝鲜王朝初期也有佛教崇拜的习俗,但仍是以儒教为中心理念制定的各种制度。以这种思想背景为基础,以儒教方面造诣很深的士大夫为中心,形成了王权与文治主义相结合的政治形态。

世宗时期以文治为基础。世宗2年(1420年)设立了集贤殿a,提拔年轻有为的学者让他们专心做学术研究:

左议政朴訔启:“请选聚文臣于集贤殿, 以振文风”。[1]

上又曰:“曾有设集贤殿之议, 何不更启?其择取儒士十余人,日会讲论可也。”[2]

他们的研究成果很快就反映到了政策上,这从集贤殿学士的文学观和世宗的统治理念有密切的关系便可见一斑。这一时期在中国和朝鲜选出最好的文章之后,抄录编集,让儒生们学习写作,提高了科举制度的水平。

世宗20年(1438年)《韩·文注释》, 世宗21年(1439年)《诸家注韩·柳氏集》刊行。 通过杜诗注解和韩愈、柳宗元的文集可以看出世宗的文士崇尚思想。上曰: “若《杜诗》则吟风咏月, 非儒者正学, 然亦不可不涉, 若等尤加勉学。如《杜诗》、韩、柳文等书, 靡不熟看可也。”[3]

此外, 集贤殿的学士对周、汉、唐、宋的文物也有深刻的理解。学士们认真研究历代典籍和制度,为王朝文化艺术建设提供有效方法。这种时代下,世宗朝代强烈的古典主义倾向成为主流。

朝鲜王朝是韩国美术历史上的进步时期。朝鲜王朝初期开始,设立了图画院选拔优秀的画员,以欣赏为目的的绘画以及以记录为目的的绘画相融合。不仅如此,人物、肖像、山水等主题绘画也同时发展。在朝鲜初期,高丽时代收藏的中国绘画作品流传到朝鲜王朝。因为王权和平交替,朝鲜王朝建立后,与明朝的外交文化交流积极开展。通过使臣往来,两国的绘画作品也进行交流。派遣至中国和日本的使节团成员中,不仅包括写字官、医官,还有画员。在选择使节团使臣的时候,选派精通两国文化艺术的人才已成常规。所以书画方面有才能的仕也常常受命。以朝鲜为例,1445年来往京都的副词姜希颜(1417—1464)和1463年他的兄弟姜希孟(1424—1483)都在使臣之列。

明朝时期,金湜(1436—1480)b担任使臣,1464年5月到朝鲜作竹画,然后作诗寄予朝鲜士人朴元亨(1411—1469):

正使金湜画素竹屛风,幷制诗书其上,赠朴元亨,元亨以启。上命画工摹其画着彩,又命文臣依韵和之。湜能诗,又工于书画,亦善八分篆隶。[4]

另外,金湜从世祖收到朝鲜的绘画,然后对画这样评价:“此乃绝世之画。过于郭熙远矣。”[5]

二、《朝鲜王朝实录》有关赵孟頫的记录分析

《朝鲜王朝实录》上提及赵孟頫的记录共12次(世宗3次,文宗2次,端宗1次,世祖6次,成宗8次),实录分别以“赵孟頫”、“赵子昂”、“松雪”、“松雪翁”、“赵学士”称呼赵孟頫。此记录中提及较多的是关于“赏赐品”、“书法教材”及“评判标准”三类。

1.赏赐品

朝鲜王朝世宗时期,开始提及赵孟頫。世宗15年(1433年)宴席过后世宗赐给大臣们赵孟頫著书的复本:

赐《归去来辞》簇轴于宗亲及群臣,赵孟頫所书刊本也。[6]

世祖5年(1459年),世祖给日本各国赏赐。当时赏赐品的目录上有赵孟頫写的《证道歌》是赐予日本国王和大内多多良公的[7]。15世纪的日本处于战国时代,各地方统治的王有自己的势力。跟朝鲜有外交关系的是对马岛主宗贞盛(1385?-1452),以及九州北部和本州西部地区的盟主大内家族等。朝鲜赐给京都幕府和大内多多良公赵孟俯的《证道歌》如下:

朝鲜国王奉书日本国殿下。秋凉,想起居佳胜为慰。弊邦与贵国壤地相接,世讲邻好,迄至于今。自予卽位五年,于兹屡遣信使,用致殷勤。肆遣佥知中枢院事宋处俭赍所求《大藏经》及注解诸经幷土宜,聊答厚意,领纳为幸。海波辽阔, 致耗良艰,愿益敦旧好,日以尤新。余冀为国珍重。付别幅礼物:《大藏经》一部、《法华经》二部、《金刚经》二部、《金刚经十七家解》二部、《圆觉经》二部、《楞严经》二部、《心经》二部、《地藏经》二部、《起信论》二部、《永嘉集》二部、《证道歌》二件、赵学士书《证道歌》二件……

礼曹判书洪允成奉书日本国大内多多良公足下:

足下以系出我国,不忘先世,屡致诚款,殿下嘉之,特赐白细绵紬十匹、白细苎布十匹、黑细麻布十匹、《法华经》一部、《金刚经》一部、《金刚经十七家解》一部、《圆觉经》一部、《心经》一部、《楞严经》一部、《地藏经》一部、《起信论》一部、《永嘉集》一部、《证道歌》一部、赵学士书《证道歌》一部、《高峯禅要》一部……[8]

世祖10年(1464年),一位都承旨(王的秘书长)卢思慎(1427—1498)献给世祖赵孟頫亲笔的屏风。“都承旨卢思慎进赵孟頫亲迹屛风,回赐内廐马一匹。”[9]这样的事情,世祖之后的朝鲜中期也常常发生。“上党府院君韩明浍,为其孙景琦,请印法贴,仍进文宗御书及赵学士真笔。”[10]“上命求赵孟頫真迹,达城君徐居正进屛风一事,行司直金纽进书簇一轴。”[11]“副司猛辛殷尹,献赵孟頫真笔簇一双”[12],“尹孝孙进中朝购得《活民大略》《续资治通鉴纲目》、赵孟頫书簇二双”[13]。根据这些记录可知,在朝鲜王朝和民间收藏的赵孟頫真迹数量不少,为编制教材提供了条件。成宗则因个人喜好而收藏了很多赵孟頫的真迹。

图1 高士观水图 5.7cm×23.4cm 15世纪中期姜希顔 国立中央博物馆

图2 独钓图 86cm×132cm 15世纪后期 姜希孟 东京国立博物馆

2.书法教材

赵孟頫的作品不仅可作为赏赐品,更是以其作为书法教材。端宗2年(1454年),通过在筵席上端宗(鲁山,1441—1457)与臣子的对话,我们可以知道王也以赵孟頫的书法为帖练习文章:

己亥,侍讲官河纬地于经筵启曰:“大抵学书,非独楷法,亦不宜观非法之文。臣见殿下所书大字,有淸净玄虚之语,此非经传所载,意必佛书。”鲁山曰:“予所见法帖,乃赵孟頫所书,非佛书也。”仍出示之,乃孟頫所书,其文义似《老子》。纬地更启曰:“孟頫所书若《东》《西铭》,乃可法也。且殿下观射,与大臣共之则可矣,不宜只与宦官观射。”鲁山曰:“当从卿言。”[14]

以赵孟頫和王羲之的文章作为范本的成均馆获得了高评价。世祖命令在政府机关收藏的书法作品也要印刷送到成均馆作为范本:

传于铸字所曰:“校书馆所藏《集古帖》,赵孟頫《证道歌》《真草千孚》《东西铭》, 王羲之《东方朔传》《兰亭记》、雪庵 《头陁帖》,永膺大君琰家藏赵孟頫《赤壁赋》等本,印送成均馆,令学生用为楷范。”[15]

1457年,世祖传旨印刷并发布赵孟頫的《证道歌》《紫芝歌》。“传于校书馆曰:‘赵孟頫所书《证道歌》《紫芝歌》木板, 立簿藏之, 印出广布。’”[16]“传旨礼曹曰:‘予欲多印法帖,广布国中,如进赵学士真笔、真草《千字》等书者,从愿厚赏,又如书屛簇、法帖,摹刻后还主。以此晓谕中外。’”[17]为了制作赵孟頫字帖,世祖还公开收集其真迹,并对贡献者加以赏赐。

3.评判标准

赵孟頫的书法在朝鲜早期还作为评价书法的基础。两国外交使节团的交流时,我们可以看到以赵孟頫的书法为标准评判书法的优劣。1450年首阳大君(后来是世祖)接到明使臣的时候,使臣赞扬安平大君李瑢(1418—1453)的书法:

首阳大君代行温斟宴于太平馆。及安平大君行酒,使臣曰:“敢请妙笔,传诸中国。”后大君书数十幅,令宗簿判官黄义轩与使臣,叹赏不已曰:“国朝陈谦以书名天下,遒劲精彩,殊不及此,真得松雪翁之三昧者也。”各赋诗以谢。松雪,赵孟頫号也。[18]

安平大君的文章当时有许多的话题。明皇帝对比赵孟頫的作品对他进行高度评价:

郑善诣阙,上迎于勤政门内,入思政殿,行茶礼。善请上坐交倚于北壁,自坐无足床于东壁。赠善毛衣一领,命右承旨郑而汉、宦者洪得敬,馈头目于宾厅。善启曰:“前日进易换马,皇帝喜甚,又倪谦、司马恂,赍安平手书以献,皇帝曰:‘甚善。正是赵子昂体也。’称赞不置。”[19]

遗憾的是,现在流传下来的真迹不多。1452年文宗逝世,世人认为他喜欢赵孟頫和王羲之的书法。所以向他们学习的记录也有留存:

上日侍世宗左右,机政之暇,讲论经史,亹亹不已,《易》《礼》皆世宗所授也。旣通性理之学,发为文章,凡敎命皆操笔立书,略无碍滞。尝偶书木尺曰:“此尺庸何物,用之矫枉,直是知天下政无私,谁不服。”其度量如此。又好赵子昂书,杂以王右军法,或于灯下临之,精妙入神,得寸简只纸者,如重千金。[20]

1457年世祖打开王羲之和赵孟頫的书帖,讨论书法。听到大臣的评价之后决定用王羲之和赵孟頫的书法作品作为字帖,公布向他们学字的法令。自此二人的书法成为朝鲜王朝学生的学习模范:

上出王羲之、赵孟頫书帖示之,因议书法。麟趾曰:“本朝人书法皆俗,殊不如古。”上曰:“广布法帖,则当有善书者。”遂赐麟趾织生丝团领。[21]

图3 双钩竹图 绢本设色 151.3cm×83.3cm明 金湜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图4 关于金湜的记录 世祖10年(1464年)5月20日 世祖实录第33本

三、结论

通过朝鲜初期王朝对国王、大君与大臣的记录的梳理可以了解上层社会对中国书法的认识。通过世宗、文宗、端宗、世祖、成宗的文化政策和收集目录,作品的印刷、颁布、送礼等活动可以了解中国书法作品对朝鲜王朝初期的社会影响。引领朝鲜王朝最高文化复兴的世宗展开的多样并且庞大的编写工作成为提高朝鲜王朝文化水平的基础,通过对文化与思想的整理,巩固了政治制度的基础。在这一过程当中,各种为编写工作的资料收集并没有停止。尤其是赵孟頫的作品,是朝鲜王朝初期的王家和士人必须拥有的收藏品之一,而且在编写工作里也是必须的收集目录。他的书法不仅超越了学习对象的范畴,甚至被作为书法的评价尺度。

根据史料来看,世宗的四位儿子均收藏了赵孟頫的作品,从后来成为文宗的世子李珦(1414—1452)对他的评价上,可以确认他研究过赵孟頫的文字。首阳大君、世祖李瑈(1417—1468)把赵孟頫的大量作品印制为帖,让赵孟頫的书体传播于成均馆和民众当中,使得赵孟頫书体走向大众。与赵孟頫的书法水平不相上下的安平大君亦收藏了大量的赵孟頫作品。申叔舟(1417—1475)的《保闲斋集卷第十四画记》上记录着安平大君收藏赵孟頫的作品数量和对其的评价可以窥探一二:“赵孟頫。书画绝伦。今有行书二十六。墨竹二。”“绝伦”二字给了简洁却有深度的总结。最后,世宗最喜爱的永膺大君李琰(1434—1467)赠予了世宗最珍爱的收藏品。此外,高丽大臣李齐贤益斋(1287—1367)跟赵孟頫个人交流的故事给正在准备着崇儒抑佛政策的朝鲜提供了双重信息。他虽然是提出理想性目标的模范,但并非为崇拜的对象。世宗的那种想要超越高丽所拥有过的一切的雄心,没有被在成均馆上述的对益斋祭祀的文信所允许,由此他的想法被揭示出来:

图5 归去来辞(局部) 纸本长卷46.7cm×453.5cm 元代 赵孟頫 上海博物馆

图6 证道歌 1316 雕刻碑帖 艺术--殿堂 赵孟頫 首尔书法博物馆(右)

图7 《梦游桃源图》的跋文 绢本水墨淡彩 38.7cm×106.5cm 1447 安平大君

益斋,文忠公,李齐贤,挺生其间,以奇伟拔萃之资、正大高明之学,北朝燕京,南游吴、会,得与中国名儒若姚公、阎公、赵子昂、元复初辈,磨砻切磋,所见益高,所造益深,推明道学之正,开示性命之理,辞为文章,行为道德,始以古文之学倡焉,而诗书之泽,洋溢东方;礼乐之兴,侔拟中华,我国文学之盛,自此始也。故汤炳龙,中国之名儒,而赞之曰:“光岳其钟,为儒之通。存心以忠,临政以公。”李穑亦曰:“身居海东,名溢域中。道德之首,文章之宗。”非溢美也 ……

明于天下者,孔、孟之功也。孔、孟之道,行于东方者,三子之功也。然则报功之典,不可不举,故岁在己亥,司谏院请以权近从祀庙庭,又于癸丑,司成臣金泮,亦以三子之从祀启请……

不允。[22]

从朝鲜王朝初期实录中对赵孟頫相关文献的分析整理可知,朝鲜王朝对赵孟頫的研究由来已久,世宗及其后代统治者对赵孟頫作品的吸收和利用既怀有继承流传的思想追求,又不无创造性理想。后者体现在借用赵孟頫作品的思想精神夯实乃至构造朝鲜自身的文化遗产。由此可见,朝鲜王朝初期,统治者对赵孟頫的认识既是一种学习性的,也是在学习中不断去除其不利于自身王朝建设而加以克服的。

注释:

a 朝鲜初期在宫中设立的学术研究机构,世宗统治时期为文化振兴进行了扩展。世宗2年3月集贤殿在宫中设立,即任命了十个全职学士, 此后, 学士人数有所增减。世宗18年(1436年)为二十个学士。集贤殿的最大业绩是创制合作《训民正音》,编纂《训民正音解例本》。此外 《高丽史》《农事直说》《五礼仪》《八道地理志》《三纲行实》《治平要览》《东国正韵》《龙飞御天歌》《释谱详节》《月印千江之曲》《医方类聚》等的书籍编撰出版,形成了朝鲜王朝文化思想的黄金时期。但是世祖2年(1456年),复位端宗运动的主要势力(所谓死六臣:成三問·朴彭年·河纬地·李垲·柳诚源·俞应孚)和世祖反对派主要人物是从集贤殿出来, 后被世祖废除。集贤殿的书籍都搬到艺文馆保管。

b 金湜,字本清,初号太瘦生,晚号朽木居士,鄞县(今浙江宁波)人。正统六年(1441年)举人,以善书授中书舍人。后迁太仆寺丞,督山东、河南马政。宪宗即位,敕赐一品服出使朝鲜,颁登极诏。使还,致仕。诗多逸韵。见杜慧月,詹杭伦,《明代金湜、张珹出使朝鲜与《甲申皇华集》述论》,《兰州学刊》,2008年 4月,第145页。

猜你喜欢

世宗赵孟頫王朝
杭州六品书院作品展
韩国世宗公务员住房价格4年涨5倍
上篇 笔走龙蛇 冠绝古今
讨源皇象 规模右军 试论赵孟頫对章草的复兴
临帖赵孟頫《洛神赋》
THE EXTENSION OPERATORS ON Bn+1 AND BOUNDED COMPLETE REINHARDT DOMAINS*
养心殿,带你走进大清王朝的兴衰沉浮
奇波利尼的王朝Saeco
论金世宗的纳谏与用人
THE INVARIANCE OF STRONG AND ALMOSTSPIRALLIKE MAPPINGS OF TYPE β AND ORDER 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