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剖宫产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分析
2019-01-10袁小龙汪晓娟阜阳市人民医院药剂科安徽阜阳36000皖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药剂科安徽芜湖4000
王 琦,武 东,曾 萍,袁小龙,汪晓娟(.阜阳市人民医院药剂科,安徽 阜阳 36000;. 皖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药剂科,安徽 芜湖 4000)
近年来,在处理难产、妊娠合并症和并发症、降低母儿死亡率和病死率中,剖宫产手术发挥了重要作用。剖宫产属于Ⅱ类切口,即清洁-污染手术,由于阴道内有多种微生物寄生,术中切口暴露,使感染的概率增加。剖宫产术后感染发生率不同研究报告的差异较大,一般在0.7% ~ 6.0%[1-3]。因此,抗菌药物的预防使用显得尤为重要。但是由于术前应用抗菌药物的最佳时机仍存在争议、抗生素选择不合理、预防使用疗程过长等原因,剖宫产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一直是临床关注的问题。因此,为了解我院剖宫产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笔者对2017年318例剖宫产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对不合理用药情况提出针对性建议,为下一步临床用药监管提供理论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患者基本情况
收集我院2017年1月1日- 12月31日剖宫产病例,共计318例。所有调查患者均符合剖宫产手术适应证,并且进行了血常规、凝血四项、尿常规、乙肝五项、肝肾功能、血糖等多项辅助检查,均符合手术规定。
1.2 排除标准
术前感染的患者排除,以保证所有入组患者使用抗菌药物均为预防性用药:1)术前诊断为胎膜早破;2)术前合并呼吸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等炎症;3)术前体温偏高(体温> 37.3 ℃),血象偏高(如白细胞计数> 10.0×109·L-1),C-反应蛋白(CRP)> 10 mg·L-1;4)羊水Ⅱ度或以上粪染。
1.3 调查内容
采用回顾性调查法,对患者住院期间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主要包括:患者住院号、年龄、出入院诊断、住院天数、术中出血量、抗菌药物品种选择及用法用量、患者用药前后体温、血常规和CRP等。
1.4 术后感染诊断依据
根据患者术后体温、血常规、CRP、切口出现脓性分泌物或存在红、肿、热、痛等综合判断术后是否感染。
1.5 合理性评价标准
剖宫产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选择及疗程依据卫生部颁发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4],抗菌药物的用法用量参照对应的说明书。
1.6 抗菌药物利用评价
采用规定日剂量(DDD)法对抗菌药物进行药物利用分析,用药频度DDDs可以反映一段时间内各种药物的消耗量及使用频度。DDDs =某药的总用量/该药的DDD值,其值越大,说明该药的使用频率越高;以药物利用指数(DUI)作为评价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DUI = DDDs/总用药时间,DUI值接近1为用药合理,偏离1为用药不合理。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入选318例剖宫产患者,年龄20 ~ 42岁,平均(30.4±5.2)岁,35岁高龄产妇有73人(22.9%),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7.8±2.4) d。
2.2 抗菌药物的使用种类及频率
318例剖宫产患者均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如表1所示,使用频率最高的是头孢唑啉(65.5%),其次是头孢呋辛(24.7%),克林霉素(6.4%),头孢唑肟(3.4%)。所有使用克林霉素的患者,使用前均用头孢唑啉或头孢呋辛皮试为阳性后使用。所有患者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均单一用药,未发现联用情况。
表1 抗菌药物的使用种类及频次Tab 1 Types and frequencies of use of antibacterial drugs
2.3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时机
如表2所示,我院剖宫产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给药时机在术前、术中和术后均有,其中以钳夹脐带后(术中)最多(78.3%),其次是术前> 1 h(9.7%)、术前0.5 ~ 1 h(9.4%)、术后当日(2.6%)。术前预防用药术后出现感染患者共计16例(5.0%),以术后当日预防给药感染率最高(12.5%),钳夹脐带后(术中)感染发生率最低(4.0%)。
表2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给药时机Tab 2 Tr eatment time of antibacter ial dr ugs dur ing perioperative period
2.4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用药疗程
用药持续时间≤24 h共有185例(58.2%)、24 h <t≤48 h有102例(32.0%),两者共占90.2%,持续时间超过48 h共有31例(9.8%)。术后感染率以持续时间> 96 h最高(40.0%),以持续时间≤24 h最低(2.16%),见表3。
表3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持续时间Tab 3 Duration of antibacterial drugs during perioperative period
2.5 抗菌药物利用分析
如表4所示,统计318例剖宫产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DDDs和DUI,头孢唑啉和头孢唑肟DUI >1,表明存在单次剂量偏大,而头孢呋辛和克林霉素DUI < 1,相对合理。
表4 抗菌药物利用分析结果Tab 4 Results of antibacterial drugs utilization index
2.6 抗菌药物预防使用存在的问题
从318例剖宫产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存在的问题(表5)可知,290例(91.2%)患者预防应用抗菌药物不合理,其中以预防用药剂量过大(67.3%)和围手术期给药时机不合理(12.3%)占比最多。
表5 不合理用药类型分析Tab 5 Analysis of irrational use of antibacterial drugs
3 讨论
3.1 预防用抗菌药物品种的选择
剖宫产为Ⅱ类切口,切口存在感染可能。何丽玲[5]通过对25例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患者进行病原菌检查分析,发现40%为革兰阳性菌表皮葡萄球菌,其次是大肠埃希菌占28%。但是侴琳等[6]对140例剖宫产术后感染病原菌分布进行分析,发现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阴性菌,以大肠埃希菌(46.29%)为主,其次为铜绿假单胞菌(16.00%)和肠球菌属(14.29%)。因此,剖宫产术主要感染病原菌由切口表面革兰阳性菌(葡萄球菌)和深部革兰阴性杆菌(大肠埃希菌)、肠球菌为主。卫生部颁布《剖宫产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管理实施细则》规定预防用抗菌药物首选第一代头孢菌素(如头孢唑啉),若存在感染高危因素(胎膜早破、产前出血、手术时间长等),可选用第一代或第二代头孢菌素联用甲硝唑。对于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过敏者,可选用克林霉素或氨曲南。
本调查分析由于将术前感染的患者排除在外,所有患者均为预防用药。从表1可知,我院预防用抗菌药物品种选择头孢唑啉、头孢呋辛和克林霉素者共有307例,合理率为96.6%,较为合理,但是仍有11例患者使用第三代头孢菌素头孢唑肟,需要规范合理选择抗菌药物种类。
3.2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时机
由于细菌入侵、造成感染需要一定的时间,给药过早或过晚,都可能会导致细菌入侵时药物浓度已过或尚未达到有效浓度,无法有效预防[7]。因此,需要明确最佳给药时机,但是目前针对最佳给药时机仍存在争议,主要集中在剖宫产术前0.5 ~ 1 h和术中钳夹脐带后这两种给药方式。Baaqeel等[8]针对这两种方式进行了Meta分析,结果发现与术中给药相比,术前给药能显著性降低41.0%子宫内膜炎的发生率,但是在伤口感染率、新生儿感染并发症、新生儿败血症、新生儿肺炎等方面没有明显差异。Heesen等[9]也得出相似的结论。而考虑药物对胎儿可能的影响,《剖宫产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管理实施细则》推荐在钳夹脐带后立即静脉应用抗菌药物。因此,在本调查中,剖宫产术前0.5 ~ 1 h和术中钳夹脐带后立即给药这两种给药方式均按合理处置。
本调查结果表明,术前0.5 ~ 1 h和钳夹脐带后立即给药共计279例(87.7%),给药时机较为合理,但仍有31例术前 > 1 h给药,术前给药时间过早,当行剖宫产术时,血药浓度往往达不到需要的浓度。术后当日给药有8例,术后用药已错过最佳的预防时机,预防效果差。
3.3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疗程
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4],清洁-污染手术的预防时间为24 h,必要时可延长至48 h。过度延长用药时间并不能进一步提高预防效果,且预防用药时间超过48 h,耐药菌感染概率会增加。
本次调查显示绝大多数病例(90.2%)预防用药疗程在术后48 h内,但是仍有31例患者预防用药超疗程使用。从表3可以看出,随着预防用药时间的延长,感染率逐渐增加,表明延长抗菌药物的使用时间非但不能降低手术切口的感染率,反而会增加耐药性和患者的经济负担。
3.4 抗菌药物合理性评价
本次调查共发现5种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情况,不合理率高达91.2%,除了上述提到的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品种选择、给药时机、给药疗程不适宜外,还有预防用药剂量过大(67.3%)和无指征更换抗菌药物(0.6%)。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相关药物说明书,头孢唑啉预防用药剂量为单次术前1.0 g,头孢呋辛预防用药剂量为单次1.5 g。从表4可以看出,头孢唑啉DUI大于1,说明单次剂量偏大情况存在。查阅我院剖宫产术围手术期头孢唑啉使用剂量,除了1例患者使用1 g,每日2次,其余均是2 g,每日2次。根据头孢唑啉的说明书,该药用于预防外科手术时,一般为术前0.5 ~ 1 h肌肉注射或静脉给药1 g,手术时间超过6 h者术中加用0.5 ~ 1 g,术后每6 ~ 8 h给予0.5 ~ 1 g,至术后24 h止。因此头孢唑啉预防剂量偏大。另外,11例患者使用头孢唑肟预防给药剂量均是3 g,每日2次,该药说明书推荐成人治疗常用量为1 ~2 g,每日2 ~ 3次。因此头孢唑肟除了预防用抗菌药物品种选择不适宜外,还存在使用剂量偏大的问题。
有2例患者术中使用注射用头孢唑啉钠(2 g,bid),术后患者白细胞计数、体温均正常,抗菌药物却更换为注射用头孢唑肟钠(3 g,bid),属于无指征更换抗菌药物,频繁更换抗菌药物不仅会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而且可能会导致耐药菌的产生。
3.5 对策
针对我院剖宫产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为下一步医院整改指明方向:1)应加强全院抗菌药物的学习,以《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为标准,彻底消除抗菌药物品种选择、给药时机和使用疗程不合理的问题;2)加强医师对药品说明书的学习,熟练掌握药品的用法用量,消除单次剂量使用偏大的问题;3)有文献报道临床药师在提高剖宫产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合理率,降低药物费用方面起着重要作用[10-11],因此医院应加强临床药师队伍的建设,充分发挥其在临床中的作用,以促进合理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