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桂枝汤治疗荨麻疹验案举隅
2019-01-10高玥璇青2任贵珍
高玥璇 方 瑾 张 佳 黄 青2* 任贵珍
1.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 100020;2.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北京 100000
柴胡桂枝汤见于《伤寒论》146条云:“伤寒六七曰,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小柴胡汤方用柴胡清透少阳之邪,黄芩助柴胡透邪清热,半夏、生姜降逆和胃,人参、大枣扶助正气,驱邪外出。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柴胡中的皂苷类、挥发油类、黄酮类,多糖类为其主要活性成分,具有免疫调节、解热抗炎等药理作用[1];桂枝内的挥发油可使补体活性大幅度降低,抑制IgE诱发的肥大细胞的颗粒反应,消除过敏症状[2];白芍中的白芍总苷可以抑制炎性因子白介素2及前列腺素E2的产生[3];半夏对早期、增殖期炎症,对变态反应性炎症都有抗炎作用[4]。笔者在临床中治疗荨麻疹三例,取得确切疗效,现报告如下。
1 病案举隅
1.1 慢性荨麻疹 慢性荨麻疹一般病程超过6周,反复发作,可迁延数月甚至数年。
患者张某某,女性,35岁,2018年7月14日初诊,患者受凉后出现全身散在红白风团,时消时起3月余,遇冷受风后发作,伴灼热及瘙痒,每日出现2-3次,影响睡眠及工作,未经治疗。刻下症:口苦,咽干,乏力,畏寒,纳可,眠不安,舌淡红苔薄白,脉沉弦。证属邪犯少阳,营卫不和,方以和解少阳、调和营卫为主,予柴胡桂枝汤原方:柴胡15 g,桂枝6 g,黄芩10 g,党参10 g,姜半夏10 g,白芍10 g,生姜3 g,大枣6 g,生甘草6 g。7剂,每日1剂,每日2次,水煎服。2018年7月21日二诊:服上方后,自觉风团面积缩小,风团数量、发作频率及持续时间较前明显减少,瘙痒减轻,基本不影响睡眠及工作,口苦、咽干、畏寒等症状亦较前改善,效不更方,继予柴胡桂枝汤7剂口服。2018年7月28日三诊:服上方后诸症皆消,随访两周未复发。
2.2 急性荨麻疹 急性荨麻疹一般病程在6周以内,发病迅速。
患者付某某,女性,23岁,2018年7月1日初诊,患者3天前于外地出差归来后,全身出现散在大片红白色风团,3天内未曾消退,伴灼热、瘙痒,影响睡眠及生活,三天内曾口服抗组胺药物(盐酸西替利嗪、氯雷他定),未见明显疗效。刻下症:口苦,咽干,目眩,乏力,纳可,眠不安,舌质红苔薄白,脉细弦。证属卫外失固,邪犯少阳,方以祛风止痒,和解少阳为主,予柴胡桂枝汤原方:柴胡15 g,桂枝6 g,黄芩10 g,党参10 g,姜半夏10 g,白芍10 g,生姜3 g,大枣6 g,生甘草6 g。7剂,每日1剂,每日2次,水煎服。2018年7月2日二诊:服上方1剂后,风团消退,仅背部遗留少量小片风团,瘙痒较前明显好转,不影响睡眠及生活,仍有口苦、咽干、乏力等症状,嘱患者继服柴桂,6日后复诊。
2018年7月7日三诊:服柴桂7剂后诸症皆消,随访两周未复发。
2.3 寒冷性荨麻疹 寒冷性荨麻疹是接触冷风、冷水或其他冷物后,暴露或接触部位出现风团或水肿性斑块。
患者裴某某,女性,24岁,2018年10月20日初诊,患者于3年前感受冷风后出现面部散在小片红白色风团,时消时起,伴瘙痒灼热,遇冷遇风后加重,曾口服扑尔敏治疗,服药后好转,停药后复发。刻下症:畏寒、口苦、烦躁、乏力,纳眠可,舌淡红苔白,脉沉弦。证属腠理不固,邪犯少阳,方以祛邪外出,和解少阳为主,予柴胡桂枝汤原方:柴胡15 g,桂枝6 g,黄芩10 g,党参10 g,姜半夏10 g,白芍10 g,生姜3 g,大枣6 g,生甘草6 g。7剂,每日1剂,每日2次,水煎服。2018年10月27日二诊:服上方后,自觉风团发作频率、数量、持续时间较前减少,瘙痒稍减轻,畏寒、口苦、乏力等症状亦较前减轻,继予柴胡桂枝汤7剂口服。2018年11月3日三诊,服上方后风团三日未复发,畏寒、乏力等症较前明显好转,随访两周未复发。
2 小结
“荨麻疹”一病中医病名有“瘾疹”、“赤游白风”、“鬼饭疙瘩”等,俗称“风疹块”、“风疙瘩”,表现为突然发生的红色或淡白色风团,大小不等,骤起骤消,发无定处,伴有瘙痒。荨麻疹相较于其他内科疾病而言,对生命的危害程度小,但其风团、瘙痒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笔者认为应该发挥传统医药优势,采用辨证求本、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方法,对荨麻疹进行辨证论治,从整体入手,从而达到治疗缩短病程、降低复发率的目的。以上病案中的三位患者虽分属不同类型的荨麻疹,但均有风邪侵袭的病史。患者禀赋不耐,卫外不固,风寒之邪乘虚而入,侵袭肌表,邪正相争,营卫失和而出现畏寒、恶风等太阳表证症状,入里内犯少阳胆腑,外邪与气血相搏于肌肤腠理之间,枢机不利而出现口苦、咽干等少阳经症状。柴胡桂枝汤为小柴胡汤及桂枝汤合方,既有桂枝汤调和营卫,可解太阳之表证,又有小柴胡汤和解少阳,以治半表半里之证,从而使外邪得祛,表证可解。由此可见,以柴胡桂枝汤为主方治疗荨麻疹,能取得较好疗效,值得临床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