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好脑瓜”不如“烂笔头”

2019-01-10徐艳霞

小学教学(语文版) 2019年1期
关键词:脑瓜笔头家庭作业

◇徐艳霞

备课时,我习惯在课本上圈画精彩之处、批注教学重点、设计教学简案、记录读书心得,字里行间写得密密麻麻。用心在先,我在第二天的课堂教学中得心应手:教学环节清晰,教学内容的选择、重难点的突破和实践活动的设计等安排一目了然;上课时随手拈来,有时即兴发挥,有时也随机删减,显得游刃有余,很有底气。因此,我经常这样津津乐道:“精心批书是老师的好习惯。”

课堂上,学生扑闪着大眼睛,一动也不动。当我提问曾学过的关键知识点时,能说得清的学生却不多。原来,学生只会“听”课,并没有“记”住多少东西。

于是,我翻开我的课本让他们传阅,问:“发现了什么?”

学生惊讶地说:“上面密密麻麻的都是字。”

“这些字,有的是我读这篇课文时的一些理解和感悟,有的是我批注了一些难懂的词语。课后再翻翻看,我仍然能清楚这节课讲了什么。课堂上,你们也可以试试做笔记哦。”我鼓励他们说。

“老师,我不用写也能记住。”有一些自认为聪明的孩子很不服气。

“好啊,那我们来比赛吧!想做笔记的同学可以尝试一下,认为自己能记住的同学可以不做笔记。最后,我们看看谁记得牢。”

就这样,一场“好脑瓜”和“烂笔头”的较量开始了。起初,双方不分伯仲。但随着识字任务、词语积累和阅读量的不断增加,“好脑瓜”渐渐力不从心。尤其是复习阶段,“烂笔头”翻看着课堂笔记,个个胸有成竹。

从此,课堂上有了新的变化。每当我写板书时,一大批机灵鬼马上提笔做笔记,我及时表扬这些学生:“第三组、第五组的学生真会学习! ”其余的学生马上效仿,不甘落后。渐渐地,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更高了,对学习的重点、精彩的词句变得格外敏感,有了不动笔墨不读书、课堂必做笔记的主动意识。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我适时予以指导:“在课堂上做笔记,一是要抓住重点,不能什么都记。二是做笔记要跟上趟,不能影响你的思考和下一步的学习。课堂上记不下来的,下课再补。三是书写要清楚,找准位置,而且要有一定的速度。”

准确记住每天的作业,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讲是一个不小的挑战。每天晚上,总是有许多家长打电话问老师作业是什么。后来,老师每天下午通过校讯通、微信群等发布作业,学生就更不用记作业了。但如果哪一天老师忘了群发信息,家长和孩子就全抓瞎了。在学生的心里,记作业成了老师和家长的任务。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记好每天的家庭作业,本应是学生分内的事情。而今,老师和家长的越俎代庖,助长了孩子们的依赖心理。看来,督促学生用好“烂笔头”还是很有必要的。我让每个学生准备了一个备忘本,专门来记录每天的各科作业,要求写好日期,以便核查。每天下午放学前,同桌要互相检查作业记录情况,准确无误后方可离校。

这样坚持了一个学期,大家都尝到了“烂笔头”的甜头。家长纷纷反映,自从孩子养成了这个好习惯,每天节约了不少的家庭作业时间。另外,通过孩子的课堂笔记情况,家长还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态度呢! 学期末,我们组织了优秀课本展评,为课堂笔记做得认真、清楚的学生颁发了“优秀作品奖”。这些“烂笔头”更是备受鼓舞。

“好脑瓜”真的不如“烂笔头”。学生善于做课堂笔记,有助于让自己集中注意力,专心学习,还能培养倾听、动脑和动手的能力,提高思维的敏捷性。

猜你喜欢

脑瓜笔头家庭作业
特殊的家庭作业
Special Homework 特殊的家庭作业
谁帮派翠克完成家庭作业
笔头和笔帽
当孩子的家庭作业过多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