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构区幼儿有益经验建构的专项分析

2019-01-10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实验幼儿园

小学生作文辅导 2019年3期
关键词:小伞鹅卵石纸杯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实验幼儿园 朱 晓

经验是由实践而获得的认识、体验及能力,也就是说经验需要行动,只有行动才能获得经验。经验就是过程性知识,而过程的核心是儿童的行动,过程意识就是行动意识,也是经验意识。“有益经验”主要是指在活动中有利于提升幼儿建构技能和水平、提高幼儿自主探究能力、创造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较为流畅准确的语言表述能力等一系列有益于幼儿发展的经验。

情境再现:

1.亭子。一茗他环顾建构区四周,从积木框里拿了四块积木围了一个“窝”,把插着伞的纱线筒放在“窝”中央,可还是倒了。他把两块小的积木撤掉,换成了两块鹅卵石,可纱线筒还是倒掉了。他又找来粗一点、高一点的圆柱形积木堵在鹅卵石的位置,然后在积木围合起来的中央放上多块鹅卵石,可是鹅卵石无法堆起来。一茗又把积木往中间挤,想达到鹅卵石堆叠起来支撑纱线筒的效果,可是未能成功。

小雅也拿了一把小伞,拿四个纸杯放在伞柄周围,可纸杯一下就倒了。小雅想了想,把四个杯子全部装满鹅卵石放在伞柄的周围,小伞稳稳当当地站了起来。一茗看到了,马上从架子上拿来纸杯,学着小雅的样子,成功架好小伞。

2.小鱼温泉。萱萱从盒子里找来两块半圆弧形的积木,正好拼成一个圆形。又拿来鹅卵石,一块块放进圆圈里:“我要搭一个小鱼温泉。”她看到旁边有水草:“旁边种一些水草,这样小鱼就不会游出来了。”萱萱把8 跟水草一个挨一个围在圆圈边上,可是只够围半圈。她环顾了四周,水草没有了。萱萱就把水草的距离拉开。这样,8 根水草之间基本等距,把“温泉”围好了。

3.停车场。源源看看,笑了:“我们搭个停车场吧。”她学着小柏的样子用积木和纸板用四角支撑的方法架起了一些建筑。源源又用两块长方形积木和圆柱体积木架起了一个建筑。“这里是洗车的地方。”源源对小柏说。

4.小鸟的家。能能继续搭建第三层,在摆圆柱形积木。小柏学能能的样子拿来矮小一点的圆柱体也放了上去。放了一圈,能能要把纸板放上去,但是纸板倾斜。小柏蹲下查看,把矮小的圆柱体拿掉再放,平稳。

能能找来好几个一样大小的圆柱体,3 个垒在一起,然后把纸盒鸟窝放上去,鸟窝掉了下来。再试一次,还是掉了。能能又紧挨着用3 根圆柱体一模一样垒高。再把纸盒鸟窝放了上去。圆柱体稍微摇晃,能能扶着鸟窝慢慢放手,鸟窝放上了。

六六打开IPAD 找了一张图片看,就拿来了两根树桩叠放在一起。他又看了看图片,没有继续。看到我在边上:“老师,这里怎么搭呢?”“你看有没有什么材料可以代替?”六六就去材料那边找到纱线筒,打量了一番,开始继续搭建。

一、建构区游戏中幼儿有益经验的具体表现

1.生活经验

案例《温泉》中,“萱萱从盒子里找来两块半圆弧形的积木,正好拼成一个圆形。又拿来鹅卵石,一块块放进圆圈里:‘我要搭一个小鱼温泉。’”教师在活动后请幼儿介绍时候,幼儿说以前跟爸爸妈妈一起泡过温泉。温泉的创意就是来源于幼儿与家长泡温泉的经历,是典型的生活经验的再现。

2.认知经验

案例《温泉》中,“她看到旁边有水草:‘旁边种一些水草,这样小鱼就不会游出来了。’”在她的印象里,小鱼喜欢在水里游来游去,池塘里、湖里一般都会有水草。她不一定见过真实的小鱼在水草间游来游去的样子,但是故事中一般都是这样描述的。因此,她对水草和小鱼的关系就是这样理解的。幼儿在搭建《小鸟的家》的时候,都在想办法垒高,在介绍的时候很多幼儿表示鸟窝是在高高的树上,因此,他们认为小鸟的家都非常高。

3.建构经验

案例《亭子》中,“一茗他环顾建构区四周,从积木框里拿了四块积木围了一个‘窝’。”幼儿主要运用围合的方法搭建。案例《小鸟的家》中阐述:能能转身找来好几个一样大小的圆柱体积木,3 个垒在一起。六六就拿来了两根树桩叠放在一起,这些记录中幼儿都是在运用垒高的建构技能进行搭建。

4.数学经验

案例《温泉》中记录到“萱萱把8 根水草一个挨一个围在圆圈边上,可是只够围半圈。她环顾了四周,水草没有了。萱萱就把水草的距离拉开。这样,8 根水草之间基本等距,把‘温泉’围好了。”在没有更多材料的时候,萱萱能够用拉开距离的方法解决材料不够的问题,并且将水草间的距离调整到间隔差不多均匀,不但解决了问题,等距的排列方法也非常美观。

5.物理学经验

案例《亭子》中,“他把两块小的积木撤掉,换成了两块鹅卵石,可纱线筒还是倒掉了。他又找来粗一点、高一点的圆柱形积木堵在鹅卵石的位置,然后在积木围合起来的中央放上多块鹅卵石,可是鹅卵石无法堆起来。一茗又把积木往中间挤,想达到鹅卵石堆叠起来支撑纱线筒的效果。”“小雅也拿了一把小伞,拿四个纸杯放在伞柄周围,可纸杯一下就倒了。小雅想了想,把四个杯子全部装满鹅卵石放在伞柄的周围,小伞稳稳当当地站了起来。”幼儿在固定小伞的过程中感知到了小伞的稳度与底座支撑物的关系。小伞需要一定稳度的底座,才能站立,而且这个底座要重一些。从积木做窝到鹅卵石堆叠,从矮积木换成圆柱体积木,从只用积木支撑到积木与鹅卵石同时支撑,从两面支撑到四周支撑,一茗不停变换方式反复尝试。小雅也是由于一开始使用空纸杯太轻而没有成功,但是她马上想办法解决了问题,在杯子里放满鹅卵石加重纸杯的重量,使四个纸杯围起来,纸杯重量而形成的支撑力足以支撑住小伞。

二、影响建构区幼儿有益经验建构的因素

1.生活经验的潜移默化

《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游戏是幼儿的主要活动,他们的生活、学习都在游戏中进行,游戏是幼儿学习和发展的载体,是快乐成长的源泉。理想的游戏是让幼儿会玩,把玩的知识经验运用到生活中,再把生活中的经验运用到游戏中,实现一个循环促进的游戏氛围。生活经验是幼儿游戏的源泉,很多幼儿在生活中经历过的所见所闻所做的事情,经常会在游戏中反映出来。建构游戏也是如此,会引发幼儿将一些经验、想法融入建构活动中。就比如说幼儿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泡过“温泉”,在搭建小鱼的家的时候,幼儿能将这个情境加入,这些经验都是来自幼儿的日常生活。没有泡温泉的经验,建构活动中就不可能出现“小鱼温泉”的场景。

2.环境材料的隐性指导

《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该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扩展幼儿的生活和学习的空间,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环境对幼儿游戏行为至关重要。只有在宽松自主的游戏环境中才能真正发挥区域游戏的教育意义,激发幼儿游戏的积极性,在游戏中发挥独立性、自主性和创造力。教师要深入研究建构区环境创设对游戏的影响并用于自身教学改革,从而更好地指导幼儿建构游戏的开展。环境创设与材料投放在建构游戏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除了投放单位积木以外,根据主题的开展需要,我们都会跟幼儿讨论,搭建相应主题需要另外收集什么材料。比如《小鸟的家》这个主题,讨论以后大家觉得要增加一些树桩、纱线筒、自制的小树小草、纸盒、自制鸟窝等。树桩、纱线筒粗细、高矮都是不同的,鸟窝的大小和造型也是不一样,幼儿能够根据自己搭建的需要来取用。在不停地与材料互动搭建的过程中没进一步帮助幼儿积累对材料认识经验、搭建的经验。另外,在建构区我们除了展示一些参考性的照片和图片以外,及时陈列幼儿的作品、图纸,满足幼儿参考、借鉴的需要,尤其是能力比较弱一些的幼儿。在借鉴和模仿的过程中帮助他们积累经验。我们还尝试在建构区投放IPAD,幼儿可以适时查阅一些需要的资料,比如搜索一些图片、知识等,丰富他们的认知经验。在案例《小鸟的家》中,幼儿主动使用IPAD 查阅了鸟窝的图片,并尝试参考搭建。

3.同伴交流的经验共享

(1)同伴合作,即在没有教师参与的任务中,幼儿地位对称平等,同伴之间积极讨论,交流看法,最终在分析彼此想法的基础上找到一个最好的办法。案例《停车场》中,“源源看看,笑了:‘我们搭个停车场吧。’她学着小柏的样子用积木和纸板用四角支撑的方法架起了一些建筑。源源又用两块长方形积木和圆柱体积木架起了一个建筑。‘这里是洗车的地方。’”表明他们的交流产生了一个更好的新办法。这说明同伴交流分享有助于问题解决和提高儿童的心智水平。

(2)同伴指导,即一个儿童为另一个儿童提供帮助和指导。案例《小鱼温泉》中,“放满了石头以后,看到旁边有水草:‘旁边种一些水草,这样小鱼就不会游出来了。’”所以在同伴的帮助指导下,小鱼温泉搭建成功。

(3)同伴学习,即所有成员为了一个共同目标而相互鼓励和支持,这时的成功依赖于他们的共同努力,或者是由于同伴的榜样示范作用,双方之间并没有语言上面的交流和行动上面的合作,另一位同伴模仿或者借鉴其他同伴好的创意或方法,从而达成自己的搭建目的。案例《亭子》中,“小雅也拿了一把小伞,拿四个纸杯放在伞柄周围,可纸杯一下就倒了。小雅想了想,把四个杯子全部装满鹅卵石放在伞柄的周围,小伞稳稳当当地站了起来。一茗在旁边看到了,也马上用了同样的方法,成功架起了小伞。”

(4)同伴分享,即幼儿在同伴面前,或者同伴与同伴之间进行交流与分享,可以是介绍作品,也可以是说说遇到的问题与解决的办法,还可以是抛出难题,搭建共同讨论解决的方法等。一般在游戏结束的时候,我们会组织幼儿介绍、交流、讨论,在这个过程中,幼儿介绍成功的经验,教师总结提升;讨论遇到的问题,大家出谋划策。尤其是一些好的建构作品、搭建方式、建构技能等方面,幼儿通过欣赏、观察、交流,都能有所收获与进步。

4.教师指导的适当介入

在建构活动中,我们教师要充分尊重幼儿的愿望,减少对幼儿游戏活动的控制以及不必要的干预,为幼儿营造一种自由、宽松的游戏氛围,让幼儿在游戏中大胆探索。案例《小鸟的家》,“看到我在边上:‘老师,这里怎么搭呢?’‘你看有没有什么材料可以代替?’六六就去材料那边找到纱线筒,打量了一番,开始继续搭建。”当幼儿遇到困难向教师提出帮助的时候,教师应及时给予回应。案例中教师用问题引导幼儿积极思考,寻找相类似的代替物或者相似的材料来解决问题。这样能进一步丰富幼儿以物代物,使用材料的经验,也能保证建构游戏的正常开展。

三、促进建构区游戏中幼儿有益经验建构的措施

1.适时观察并给予回应——观察指导、提供支持

中班幼儿各方面能力都有所提高,在社会性情绪、身体动作发展、认知发展、语言发展等多方面都有所进步,有的幼儿甚至能搭建出比较精巧的建筑物,并运用对称、平衡等方式来设计建筑对象。

“当老师能协助幼儿区规划、组织积木的活动,并让幼儿把想法表达出来时,幼儿就能从玩积木的活动中取得最大的收获。” 第一步就是要去观察幼儿在做什么,这样你才能判断该如何回应才是最好的。在观察幼儿搭建时,如果能在心中拿“发展连续表”来参考,花心思去考量观察所得到的信息,给幼儿的回应就更能真正有效地帮助幼儿学习。

2.积极与幼儿互动——讨论提升、促进发展

“幼儿玩积木时,通常需要老师的帮忙,才能朝向下一个阶段迈进,并扩展他们的想法。然而,老师要决定何时该介入,却不是那么容易的。”组织幼儿讨论遇到的困难,是一个重要环节,《指南》中提出“帮助幼儿回顾自己探究过程,讨论自己做了什么,怎么做的,结果与计划目标是否一致,分析一下原因以及下一步要怎样做等。”在讨论、分享、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进一步丰富、拓展、提升幼儿的经验,促进他们更高层次的发展。“跟幼儿讨论积木游戏时,关键在于要描述幼儿做了什么,或者问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鼓励幼儿说说他们的作品。”

猜你喜欢

小伞鹅卵石纸杯
会说话的鹅卵石
小伞屋
鹅卵石里的中国风
小伞凝聚大爱
当心,纸杯可能有毒
小伞屋 等
可爱的小伞
纸杯提气球
上庄村,在鹅卵石上打坐
纸杯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