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本剧,让小学语文课堂更有魅力
2019-01-10江苏省海门市刘浩小学李凌娟
江苏省海门市刘浩小学 李凌娟
编演课本剧,直抵灵魂深处,给予小学语文课堂生命,令学生用心灵体验更多的人生哲理与人性之美。在活动过程中,学生得到快乐,体会语言的魅力,提高审美情趣,让语文水平有了无限的发展空间。然而,由于重视程度的不足,小学生即便是非常热衷编演课本剧,却也很少得到参与活动的机会。如何拓宽教育领域,开发课程资源,显得迫在眉睫。
一、自主编剧,让课文人物活起来
自主编剧是新课程背景之下的一种学习精神与方法,要求学生发挥主观探究意识,自主深入课文意脉,将学习的主导权交于学生手中。学生阅读课文,把握人物性格特征,定位人物角色,分析剧情,继之,了解戏剧的写作手法,改编故事,编写课本剧,与伙伴协商合作分配角色。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分析课文的能力得到大幅度的提升,朗诵水平也发生质的飞跃,并且充分开发自己的文学创作潜能。
例如,《三打白骨精》这篇课文,引导学生把握好其中的矛盾冲突。第一个矛盾冲突是:孙悟空一棒打死“美丽村姑”,引起师傅责怪。第二个矛盾冲突是:孙悟空一棒打死“老婆婆”,被师傅念了二十遍紧箍咒。第三个矛盾冲突是:白骨精化作白发公公欲加害唐僧,孙悟空想出一道计策,再次打白骨精。这些矛盾线索构成了课本剧的开端、发展与高潮,形成环环相扣、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有的学生理不清人物的性格区别,导致编写的舞台对白欠缺个性化。有的学生对戏剧对白表现形式理解不深刻,编写出冗长、拖沓的对白,导致剧情模糊,无法深入观众内心。因此,编剧还需要注意人物的语言特色。孙悟空的性格特征是疾恶如仇、智勇双全,因此他的语言特点表现得比较灵活、干脆。唐僧是一个佛口婆心、菩萨心肠的人,他的语言表现得比较成熟稳重。
总之,自主编剧可以拓展语文课堂,延伸教学,是提升学生文学素养的一种有效途径。然而,小学生的编剧水平有限,需要教师逐步引导,让学生掌握编剧的技巧与表现形式,由此,师生共创具有生命的语文课堂。
二、角色扮演,让剧本角色活起来
学生剖析角色,往往带着自己的生活体验,融入个人的情感态度,扮演时,既是在塑造角色,也是在创造角色。他们以文学作品的人物描写作为基础,通过展开合理想象,演绎别具一格的戏剧场景。由此可见,感受能力,是通往文学作品之门的钥匙,对课本剧的创作质量影响极大。培育学生敏锐的文学感悟能力,让学生深刻感知角色并准确而细致地诠释角色,成就一出精彩课本剧,也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文学修养。故而,学生能够巧用眼神、动作,掌握语调、语速等表达人物个性,昭示人物命运。例如,有一组学生这样扮演《三打白骨精》(片段):
沙(卸下扁担,略显疲惫):“师傅,大师兄,二师兄,不远处有一户人家,我们可以去讨要一些斋饭,好填饱肚子,再赶路。”
戒(馋涎欲垂):“好哩,好哩,赶快去,赶快去,有吃的,俺们才能赶路,看那一家有田有地,出手肯定大方。”
空(跳到戒跟前,狠抓其耳朵):“死呆子,枉你做了几年天蓬元帅,没看到这山妖雾萦绕吗?必定有危险。”
唐(闭目,念佛,表情平静):“阿弥陀佛,悟空,你且前去探个究竟。”
这样的角色扮演没有依照课本依葫芦画瓢,反而展开大胆想象,并且抓住人物性格特征,巧用语言、动作、神情将之诠释出来。这样的课本剧,让剧本角色活起来,可见学生的洞察能力,可以算得上成功之作。
三、融会贯通,让学生思维活起来
传统的以分数作为唯一标准评价学生的语文能力,形式僵化而孤立。其实,语文是一门广阔的学科,具有实践性的特点,我们应该以多元化的视域学习语文,评价学生的语文能力。课本剧连接课内与课外,涵盖各种文化元素,充分体现语文的大视野与大襟怀特性。我们编演课本剧,更不能以语言精准与否作为评价唯一标准,肯定编演的创新之处,提出纠正的方向,同时应该融会贯通,注重课程的兼容并蓄。
例如,将《三打白骨精》这篇课文编演成课本剧,指导教师协助学生进行舞台美术创设,参照电视剧《西游记》设计妆容、造型,选定服饰,帮助塑造人物个性,利用山坡、树墩等建造实景,使用冷烟花营造妖气缭绕的氛围,播放《敢问路在何方》表达师徒四人赶路的辛苦与取经的决心,播放动感的音乐《逍遥自在的孙大圣》表现孙悟空打妖怪的激烈场面。
课本剧打破了传统语文阅读教学刻板的解文释义形式,深化学生与文学作品的会话,还原语文课堂的灵性与人文性。教师应注重为学生营造最佳的表演气氛,增强课本剧的艺术感与代入感。
综上所述,编演课本剧活动是新课程背景之下语文教学的一种拓展方式,挖掘学生的文学潜能,提升学生文学修养。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教师应帮助学生掌握编演课本剧的技巧,提倡他们进行自主编剧,提升学生对文本的解读能力,体验语文学习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