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研院所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与探索
——以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为例

2019-01-10

中国林业教育 2019年6期
关键词:科研院所导师研究生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研究生部,北京 100091)

2017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强调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要求各级党组织要充分认识到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紧迫性和重要性。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事关我国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在塑造现代青年思想、引导其健康成长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1]。

目前,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积累了相当多的实践经验,但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体系仍存在不足[2],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待提升[3]。相较于高校而言,科研院所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则具有其特殊性。2015年全国招收研究生的科研机构有216个(不包括党校系统),占全国所有研究生招生单位总数(包括高校、科研机构、党校等,共计806个)的26.80%;同年,科研机构计划招收硕士生6 341人,占全国硕士招生计划总数的1.10%,计划招收博士生1 768人,占全国博士招生计划总数的2.42%。尽管与高校相比科研院所的研究生招生规模并不大,但对各行业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科研院所与高校在研究生培养环境和条件方面具有较大的差异。科研院所的研究生培养既具有科研项目经费充足、仪器设备先进、科技平台完善、师资队伍较强和实践条件丰富等优势,也面临着科研单位招生人数较少、研究生生源不足等问题;特别是由于科研院所以科研为主,与以人才培养为主的高校相比,存在文化建设、学习环境和思想政治教育条件等较为欠缺以及研究生指导方式缺乏多元化等问题。这都不利于研究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与提升。

综上,科研院所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高校是有所不同的。为此,笔者以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国林科院”)为例,在对其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状和面临的挑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创新,通过改革实践积极探索科研院所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路经,以期为与其有许多共通之处的其他科研院所的研究生培养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4]。

一、中国林科院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挑战

中国林科院作为从事林业应用基础研究、战略高技术研究、社会重大公益性研究、技术开发研究和软科学研究的国家级科研机构,是我国首批硕士、博士学位授予单位之一。其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始于1979年,目前有各类在读研究生1 300多人,为我国林业事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人才资源和生力军。但是,与高校相比,中国林科院作为科研院所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面临着以下一些急待解决的问题。

(一)研究生分布离散,不便于集中管理和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中国林科院共有22个独立法人或非法人性质的研究所、中心招收研究生,分布在全国11个省(自治区或直辖市)。通常,所培养的研究生需要在北京集中完成基础课程学习,其中博士研究生集中学习半年、硕士研究生集中学习1年;并在完成基础课程学习后,回到各自导师所在的单位开展论文试验研究,在此期间由导师和所在研究所或中心管理为主。由此可见,在科研院所的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研究生专业和所在地域的分布具有离散性,而且各专业、各研究方向、各研究所或中心的研究生之间较少相互沟通。这在客观上增加了研究生统一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度。

(二)辅导员数量不足,开展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力量较为薄弱

研究生辅导员是指引和帮助研究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树立正确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关键因素。研究生辅导员要对研究生的学风建设、党建活动、思想教育和心理疏导工作等进行指导,是开展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中坚力量[5]。

近年来,虽然中国林科院在读研究生的数量不断增加,但是一直没有设立专职辅导员岗位,而是由兼职辅导员承担相应职责。即便如此,兼职辅导员与在读研究生的比例达到了1∶400,甚至更低,这远低于教育部规定的师生比1∶200。研究生辅导员队伍的不健全以及兼职辅导员数量的不足使科研院所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专注程度、时间分配等都受到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该项工作的开展。

此外,研究生辅导员队伍普遍存在的具有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背景的辅导员只占辅导员总数的5%以及辅导员学历低、社会经验少等问题,也导致科研院所开展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力量较为薄弱,有时难以满足该项工作的实际需要[6]。

(三)导师偏重于研究生的专业教育,忽视思想政治教育

科研院所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由研究生管理部门、研究生导师、研究生所在研究所或中心承担。然而,研究生导师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并未得到充分发挥。以中国林科院为例,首先,研究生导师对自己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定位不准确。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导师往往自我定位于学术研究层面,更注重对学生的专业教育。定位不准确导致部分导师更多关注的是研究生的课题研究、论文发表、出国深造等学术层面的要求,而忽略了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

其次,随着林业科技事业的发展,研究生导师承担的科研任务越来越繁重,而且某些学科的研究生需要长期在野外进行科研活动。据不完全统计,中国林科院生态学专业和林业专业的研究生在读期间长期出差(≥6个月)的比例达到40%。这使导师不仅与学生之间的见面时间少,在情感上缺乏交流和沟通,而且容易放松对研究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最后,研究生对导师职责的认识也不够准确。很多研究生认为导师只是学业上的指导者,除了在专业学习方面进行请教之外,并不会向导师汇报自己的思想动态。这也导致导师无法及时掌握学生实际的思想状况并予以精准指导。

(四)外部环境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研究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最系统、稳定和规范的一种方式[2]。但是,林业科研的特殊性使部分研究生需要长期在外从事林业野外科研活动、忙于梳理实验数据等;同时,与高校研究生所处的校园环境相比,科研院所研究生所处的培养环境较为复杂,与社会的交集也较多,所以外部环境对科研院所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更为突出。例如,当代文化思潮的多元异质性会造成研究生群体的思想状况、价值观念呈现明显的多元化趋势,社会上的一些消极行为和思想会对部分研究生的思想意识形态、价值观取向等产生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等。

此外,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大多仍在沿用传统方法,采取讲授、说教甚至命令等强制灌输的方法,而且工作内容陈旧、工作形式简单死板,尚未建构起适应新形势发展的具有时代特色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由此造成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困境同样也是科研院所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最为突出和急待解决的问题。

二、中国林科院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与探索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和方法难以满足时代发展的要求,是导致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不尽如人意的主要原因。因此,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打破惯性思维,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通过创新方法、创新教材和创新语言等,积极探索有效的工作途径。中国林科院在创新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路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并付诸实践,通过完善组织机构、明确责任主体、加强队伍建设、构建管理监督和评优促建机制、强化服务平台建设和新媒体手段的运用等,以期为研究生形成高涨的学习积极性和全身心投身林业事业的热情打下扎实的思想基础,同时也为提高科研院所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质量和效果提供借鉴。

(一)完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组织机构,明确责任主体

为了加大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力度,中国林科院分党组成立了以分党组主要领导和各研究所、中心党委(总支)书记为领导小组成员的“中国林科院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负责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指导、协调和督促,通过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和分析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形式并安排部署下一阶段的工作。

同时,中国林科院建立了院、所两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形成了院与研究所、中心两级书记主抓以及研究生管理部门、研究生导师、各级专兼职教育管理干部齐抓共管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格局。其中,院设研究生部党总支,党总支书记直接领导并负责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各研究所、中心设研究生工作办公室,配专职研究生辅导员。两级管理体系不仅可以使科研院所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具系统性和完整性,而且可以使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在实处,实现具体化和经常化。

(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建设,重视新媒体手段的运用,充分发挥网络教育作用

当代社会正处于知识化、信息化、网络化迅猛发展的时代,研究生的学习和生活都极其依赖互联网,传统的侧重于政治理论“灌输”而轻视其他方面素质教育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难以顺应新形势下的新要求[3]。网络作为新兴的信息传播和交流工具,如果能够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得到合理利用,那么不仅可以充实教育内容,使政治理论学习内容更加生动和具有说服力;而且可以丰富工作形式和方法,在为党内组织生活中的学习和交流提供便利的同时,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及时、高效且富有实效性[5-6]。

因此,中国林科院研究生部一方面注重利用网络优势,建立了多种形式的网上工作平台和交流群,从而使各党支部和团支部可以通过“微信”“微博”“微信公众号”“支部工作APP”等平台开展思想交流和进行工作汇报;另一方面,在创建寓教于乐的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和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新媒体教育手段的同时,通过增加心理、伦理道德、学术道德、法治教育等方面的内容,进一步丰富网络教育内容,将正确的社会准则、倡导的主流思想等潜移默化地传授给学生,从而实现“灌输式”教育向“渗透式”教育的转化,引导研究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充分发挥网络在科研院所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不仅有利于促进党团组织内部成员间加强交流和加深了解,而且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实时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并及时予以引导和帮助提供了便利;特别是利用现代网络和通讯手段与研究生进行沟通和交流,可以切实解除林科研究生学习、研究和生活较为分散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造成的困扰。

(三)强化辅导员队伍建设,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水平

为了提高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中国林科院研究生部从聘用条件和培训管理2个方面着手加大了辅导员队伍建设力度。

一方面,选聘政治水平高、工作经历丰富、综合素质强的在职职工担任研究生会和各班级的政治辅导员,指导研究生开展政治理论学习和文化活动。规范和严格遵循兼职政治辅导员的选聘条件,使具有丰富的一线育人经验的在职职工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发挥作用。这既弥补了科研院所没有设置专职研究生政治辅导员的不足,又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取得良好的效果。

另一方面,通过组织专业培训、鼓励在职学习等措施,帮助研究生辅导员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政治理论水平;通过制定研究生辅导员管理制度以及采取研究生给辅导员评分等措施,规范研究生辅导员的管理和考核。

此外,中国林科院研究生部还注重引入外部相关资源,以弥补科研院所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力量的不足。例如,根据科研院所研究生的发展特点,把脉其关注点和兴趣点,邀请专业机构的专家为其提供心理健康、科研学术、资助评优、形势政策、就业指导、职业规划等方面的讲座和咨询,从而切实解决与研究生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思想问题,使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更具针对性、更有实效性。

(四)探索实施“双导师制”,加强研究生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督管理职能

导师是研究生学业的引导者,同时也是其思想走向成熟过程中的责任人。以中国林科院为例,通常每位研究生导师每年要培养1~2名研究生。在日常的学习和工作中,导师是与研究生交往最为密切的人,面对面的言传身教对学生的学业和思想都会产生重大的影响。因此,为了使更多的导师参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在其中充分发挥影响力的优势,中国林科院探索实施了“双导师制”研究生培养模式,即从科研团队中挑选学识渊博、责任心强的科研人员作为研究生“第二导师”,协助第一导师加强对研究生学业和思想等方方面面的指导,全面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促进研究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

同时,中国林科院进一步明确和加强了作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体的研究生部的监督管理职能。研究生部需对负责研究生培养的各研究所、中心的科研团队进行统一指导,自上而下研究和制定科学、规范、可行的林科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制度,促进教、学、研的紧密结合[7-8];需对“双导师”进行备案并对“双导师制”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和考核,从而与研究生导师建立相辅相成、相互配合的关系,以提升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

(五)建立评优促建机制,发挥优秀研究生的引领作用

有关统计显示,每年各类竞争性评优名额占研究生总数的比例约为20%,而且普惠性奖学金分等级对研究生进行了全覆盖。在研究生中开展优秀研究生、优秀毕业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学生党员、优秀学生党务工作者等的评选,不仅有利于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而且有利于推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因此,中国林科院研究生部通过构建评优促建机制,激励优秀研究生积极发挥引领作用,以较高水准的思想品质和业务能力带动全员素质的提高[9];同时,以各研究生班级党支部为核心和支点,以点带面,广泛联合研究生会、青年联合会等社团组织,共同创新开展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从而切实提高党员和党组织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感召力以及凝心聚力作用,确保研究生全面健康成长。

(六)积极搭建服务平台,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提高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

科研院所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只有根据研究生的思想特征和实际发展情况,紧密联系其现实生活,组织开展有思想政治教育意义的活动,加强对研究生综合素养的培养和锻炼,并在实践活动中充分调动研究生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心和正确思想的认同感[10-11],才能切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因此,中国林科院研究生部一方面通过积极搭建服务平台,如研究生党建APP、就业服务平台、自主创新服务平台、学术交流服务平台和图书馆信息服务平台等,为研究生的学习和生活提供更多的便利;同时,通过举办研究生歌手大赛、迎新晚会、元旦联谊晚会、球类比赛等,丰富研究生的日常生活,为研究生展示个人风采提供舞台,从而营造浓厚的积极向上的院所文化。

另一方面,通过组织开展林业科技下乡、林业科普活动和WWF(世界自然基金会)活动、研究生创业大赛、研究生科技创新等活动,鼓励研究生党员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在实践活动中不断锻炼和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同时,充分发挥研究生党支部的专业优势,与社区基层组织联合举办志愿服务活动和爱心公益活动,提高研究生党员公益服务意识,塑造新时代研究生党员的新风貌。例如,为了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脚踏实地,勇攀高峰,科学树木,厚德树人”的林科精神,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实践活动,由各研究生班级党支部、团支部牵头,举办了形式多种多样、内容丰富多彩的主题党(团)日活动,以正确的舆论导向和高尚的文化情操感染全体学生,升华爱国情怀。

三、中国林科院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实践的成效

(一)以基层党建为抓手创建了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

中国林科院以基层党建工作为抓手,积极创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进一步增强了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基层党建工作中,中国林科院遵循党员发展条件和党员发展程序,不断完善研究生入党积极分子的日常培养和考核;同时,严格要求研究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切实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例如:要求研究生党员在方方面面彰显党员的先进性,通过一个党员带动一个宿舍、一个宿舍带动一个班级,充分发挥党员的战斗堡垒作用。

此外,中国林科院还将学术研讨、科研活动、科技创新实践等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紧密结合,使思想政治教育通过与专业教育和业务学习相融合而更具说服力和鲜活性。例如,中国林科院积极邀请学科带头人、知名教授和取得优异成绩的科研团队以沙龙方式与研究生进行座谈交流,以生动、具体的先进事例和身边模范人物的事迹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再如,中国林科院大力支持研究生成立科研兴趣小组、开展系列研讨活动、组织科研成果汇报交流展示会以及优秀研究生与普通学生“结对子”进行帮扶等,并依托这些创新活动开展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增强研究生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二)通过充分发挥“双导师制”的特有优势既密切了师生关系又强化了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中国林科院通过建立和实施研究生“双导师制”,一方面充实和加强了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力量,另一方面强化了导师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

首先,“双导师制”的实施使具有实效的导师间的合作机制得以建立,从而使研究生导师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关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双导师的相互配合可以使“第一导师”在传授基础理论知识、指导研究生开展学术研究以及“第二导师”在指导研究生开展一线试验和研究的同时,开展适时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从而使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研究生培养全过程。

其次,“双导师制”的实施强化了研究生导师的联合意识,畅通了导师间的交流渠道,密切了导师与研究生之间的关系。导师作为研究生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桥梁,既使思想政治教育更贴合实际、更具针对性,又使研究生更易于接受导师在思想观念上的引导,从而强化了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三)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促进了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的提升

中国林科院以“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为指导思想,大力支持研究生开展社会科学研究、专业咨询服务和技术开发等,并组织研究生开展社会调查和社会服务等实践活动。例如,鼓励研究生深入基层,积极参加“三进三同”和“三下乡”等社会实践活动;倡导研究生深入社会,积极开展挂职锻炼等,从而使研究生开阔了视野,锻炼了科学研究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同时,中国林科院通过为研究生提供助研、助管和助教等工作岗位,使研究生在参与科研、管理和教学等实际工作中培养和锻炼自身的政治素养,从而达到强化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的。

猜你喜欢

科研院所导师研究生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航天科研院所“双创”路径研究
科研院所重点实验室运行管理探索与实践
科研院所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管理的有效性提升研究
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模式选择的博弈分析
V eraW an g
蔡智及其研究生作品选登
沈铭存研究生作品选
爱情导师
36位导师的创业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