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记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2019-01-10河南

教学考试(高考语文) 2019年1期
关键词:记忆法常识记忆

河南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中国古代文化知识浩如烟海。自从2015年全国卷中开始出现古代文化常识题之后,这种题型便连续考了四年,成为高考语文试题中的必考知识点之一。《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关于文化常识的规定是“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古代文化常识这个考点大致可以分为官职、称谓、饮食、服饰、刑罚、天文历法、地理、科举制度、风俗礼仪、音乐文娱十大类。内容繁杂、信息量大,学生记忆起来费时费力,效果不佳。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总结了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九种记忆方法,希望对学生学习有所帮助。具体方法如下。

一、举一反三法

举一反三法是指在列举某一方面内容之后,进而以此类推,掌握同类型的其他内容的方法。学生在记忆某一类文化常识时记住其中一个,可以将与之相似的文化常识放在一起进行记忆。例如《鸿门宴》一文中提到项羽尊称范增为“亚父”,“亚父”是对年长者的尊敬称呼,表示仅次于父亲。由“亚父”我们可以联想到周武王尊称姜子牙为“尚父”,齐桓公尊称管仲为“仲父”,秦始皇尊称吕不韦为“仲父”,刘禅尊称诸葛亮为“相父”。

二、对比记忆法

对比记忆法就是将所要记忆的内容通过对比加以记忆的方法。有些文化常识非常相似,学生记起来特别容易混淆。我们可以将同类型的文化常识放在一起进行对比,找出区分点,进行巧妙区分。例如皇帝的年号、谥号、庙号,我们进行对比后,可以简单记为:带有“祖”或“宗”的是庙号,据此我们可以知道“唐高祖”“宋太宗”等是庙号;带有“帝”字的、对帝王功绩进行评价的是谥号,据此我们可以知道“汉武帝”“隋炀帝”等是谥号;什么都不带的称呼是年号,据此我们可以知道“永和”“贞观”等是年号。

三、表格记忆法

表格记忆法是指将某个内容复杂的知识分成各个不同的项目,整理成一个表格,帮助理解某个知识点的方法。例如学生在记忆“明清时期的科举制”的时候,可以按横表分成四个项目:院试、乡试、会试、殿试;纵表分成六个项目:日期、考点、主考人、参加者、考中者、前三名称呼。这样的知识网络表格,令学生一目了然,很快就可以掌握明清科举制的众多内容。

四、联想记忆法

联想记忆法就是利用识记对象与客观现实的联系、已知与未知的联系、材料内部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来记忆的一种方法。学生在记忆文化常识时与自己的生活体验联系起来,记忆的效果会更好。例如在背诵有关时间的文化常识“五更”时,一更又叫“黄昏”,对应的现代时间是19点到21点,结合生活习惯,我们可以联想到此时正好天黑了,开始进入“黄昏”;二更又叫“人定”,对应的现代时间是21点到23点,我们可以联想到21点人开始准备睡觉,到23点人应该安定下来睡着了,所以称为“人定”;“三更”又叫“夜半”,对应的现代时间为23点到次日1点,可以联想到黑夜已经过去一半,可以简单记为“半夜三更”;“四更”又叫“鸡鸣”,对应的现代时间是1点到3点,我们可以联想到3点公鸡开始打鸣,所以“四更”可以称为“鸡鸣”;“五更”又叫“平旦”,对应的现代时间是3点到5点,我们可以联想到这时天又亮了,所以“五更”可以称为“平旦”。

五、深入挖掘法

深入挖掘法是指深入挖掘同一个知识点的相关内容,以求理解这个知识点的全部内容,做到没有任何遗漏的方法。学生在记忆某一个文化常识时记住了其中最简单的一项,但在实际考试中遇到与之相关的选项往往比较复杂,就需要我们深入挖掘,全面掌握和它有关的要点,做到考试时能以不变应万变。例如《荆轲刺秦王》一文中出现了“郎中”,课下注释中仅仅提到是“宫廷的侍卫”,并没有做过多的解释。但我们需要了解“郎中”这个文化常识的全部内涵,“郎中”始置于战国,职掌侍卫。秦汉沿置,内充侍卫,外从作战。晋至南北朝,为尚书曹司的长官,隋唐以后,六部都设置郎中,分掌部内各司政务。宋代以后是对医生的称呼。

六、名言引用法

名言引用法是指引用名人的言论或诗句帮助记忆有关内容的方法。有些同类型的文化常识比较多,学生记起来会觉得有点麻烦,这时便可以利用学过的名言帮助记忆。例如年龄类的文化常识,可以借用《论语》中孔子的名言“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杜甫的《曲江二首》中有“人生七十古来稀”的诗句,再加上八十至九十岁称“耄耋之年”和一百岁称为“期颐之年”,我们就可以记住三十岁至一百岁各个年龄段的别称了。

七、歌谣记忆法

歌谣记忆法是指把一些材料编成歌谣,赋予它们一定的音韵和节律,使枯燥零散的材料变得朗朗上口、易记易背的方法。这样就将需要记忆的知识变得简单易学了。例如我们在背诵农历的“二十四节气”时,就可以采用歌谣记忆法。“春雨惊春清谷天”对应的就是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六个节气;“夏满芒夏暑相连”对应的就是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六个节气;“秋处露秋寒霜降”对应的就是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六个节气;冬雪雪冬小大寒”对应的就是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六个节气。

八、压缩合并法

压缩合并法是指将类似的知识点归类整合,找到它们的共同点,进行压缩合并,减少记忆量的方法。例如学生在记忆“官职的变化”相关知识点时,就会发现“摄”有“暂时兼代本职以外更高的职务”之意;“假”有“暂时代理”之意;“行”有“代理官职”之意;“署”有“代理、暂任”之意。这四个词都有一个共同的释义——暂时代理,如此,学生便可以将 “摄”“假”“行”“署”这四个词压缩合并为一个知识点,这样可以减少记忆量,有效提高学习效率。

九、方位记忆法

方位记忆法是指利用地理方面的方位帮助记忆有关内容的方法。有关民族和地理方面的文化常识,学生记忆起来总是似是而非,容易记错。我们可以借助地理方位进行记忆,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我国历史上对一些少数民族的称呼:“夷族”“戎族”“狄族”“蛮族”,我们可以利用地理方位中的“东南西北”,简记为“东夷”“西戎”“北狄”“南蛮”。

以上九种方法,同学们在复习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时可以灵活运用,既可单独使用,也可以综合运用,相信同学们一定会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运用各种奇思妙想,找到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增加个人的知识储备,提高自己在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方面的得分率。

猜你喜欢

记忆法常识记忆
靠不住的常识
健康常识我知道
常识:哪杯更冰凉
高中数学学习中公式的记忆法则
儿时的记忆(四)
儿时的记忆(四)
记忆翻新
超级记忆法 等4则
超越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