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学词,心里开花——小学低年级抽象词语教学探索
2019-01-10浙江省义乌市五爱小学骆晓婷
浙江省义乌市五爱小学 骆晓婷
一、在语境中生成
维果茨基说:“抽象概念往往被翻译成具体行动的语言。”儿童需要在具体的语境,具体故事情境中理解抽象词语。
部编本二上语文《雾在哪里》一课最后一句“雾呢,不知道消失到哪里去了”中“消失”一词,我解释“不见了”,孩子还是一脸迷茫地问:“到哪里去了?”我忽然想起前段时间放映《寻梦环游记》我曾作为周末作业鼓励父母亲陪孩子去看。里面有个猪皮哥,他被活人世界的人彻底遗忘,在亡灵世界的他就消失了。提起这,孩子们想到了电影中猪皮哥变成一道光最后消失不见的直观画面,终于恍然大悟,还有几个孩子接了句台词:这就叫——终极死亡。
清华大学副校长、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谢维和在《小学语文质量目标指南》代序中说:“越是小学生,则越难教。因为孩子与大人实际上是生活在两个不同的世界,而且是两个具有不同‘交往密码’(思维方式)的世界。”所以用师生共同欣赏一部影片,师生共阅一本书等方式创造出师生共同的世界,教师因此获取与儿童交往的密码,对于词语教学大有裨益。
二、在演示中生成
部编本小学语文二上《田家四季歌》中“麦苗儿多嫩,桑叶儿正肥。”其中的“肥”“嫩”两个字对孩子来说很难理解。我在课前让孩子们去教室门口的小花坛里捡树叶,孩子们捡了好多全放在讲台上,解读这一句的时候我说:“请一位小朋友找出桌子上最嫩的树叶,再请一位小朋友挑选出最肥的树叶。”轻松解决了教学难题,然后我再捡几片树叶在对比中孩子们还理解了“干瘪的”树叶,“干枯的”树叶。孩子理解抽象词语的关键在于化抽象为具体。
以上是在文中学习词语的基本含义。我们常常会说:“那一天,我才真正理解了xx 词的含义。”其实从文中学习到的词语还是独立存在于文中、故事中、语境中,没有跟孩子的生命发生联系,所以我觉得抽象词语教学应该追求更高的层次:让抽象词语像一朵花在孩子的心里盛开。
三、在心里开花
维果茨基说:“词语只有在获得感性的个人含义而不是单纯作为概念存在的时候,它才能成为个体生命中一个勃勃生机的细胞。”如何激活一个抽象词语在孩子生活、生命中的意义,这是作为词语教学一个更高的追求。
一年级小朋友刚学习跳长绳,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大部分孩子都能快速接上前一位同学跳过去,小部分同学需要时间准备,大绳甩两下才能跳过去,全班只有一位同学,每次都跳不过去,不是跳早了就是跳晚了,三分钟计数跳绳,浪费了一些时间。同学们小声嘀咕,这个孩子面色更加凝重,轮到她的时候,她的眼睛紧紧地盯着绳子,身体随着绳子的节奏起伏,突然纵身一跃,成功了!全班异口同声地欢呼起来,孩子的脸上洋溢着喜悦。我马上说:“XX,你现在的感觉怎么样?”孩子说:“很开心。”我说:“是开心,这种感觉准确地说是成就感。经过自己的努力做到了之前做不到的事情,你很有成就感,你为自己感到骄傲。”就这样,“成就感”这个词被激活了,它和孩子的生命体验联系在了一起,成为孩子生命中一个勃勃生机的细胞。
回到教室后,我把事情的经过描述一遍,把“嘀咕”“面色凝重”“紧紧盯着”“纵身一跃”“成就感”这些词写在黑板上,基本上不用再解释,孩子们都能理解。我再问:整个过程,让你想到了什么,用一句话说说。有的孩子说:“她跳得恰到好处。”“有志者事竟成”“一开始她跳得不好,有同学小声嘀咕,把她当成了害群之马,这样是不对的,我们应该鼓励她、帮助她。”我又把孩子们补充的词语写在黑板上,并表扬孩子善于学以致用。
意外的收获是,后来一次写话中,这个孩子写道:“我的听写很差,经常不及格。我下定决心,一定要得100 分,我花了很多时间记,第二天听写,本子发下来,真的是100 分!我很有成就感!”她把“成就感”一词用出来了,而不再是“我很开心”。准确的理解是准确运用的基础,而准确的运用又深化了对词语的理解。这也充分体现了课标“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这是孩子发自内心的自然的表达,是从孩子心里开出的花。
其实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机会。语文即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这是有效积累词语的最好途径。
值得一提的是反观我们的家庭教育,见过许多的家庭把动物、蔬菜水果、车辆、各国旗帜等挂图贴在墙上教孩子认识,但是却很少教育孩子认识抽象情绪、感受方面的词。所以我认为学校教育要重视这一点,作为对家庭教育的一个有效补充。
总之,抽象词语的教学不能一蹴而就,词语的理解过程呈现为螺旋式上升,文中学词的基本要求达到了,要有意识地追求心中开花的层次。但对于低段的儿童,一定要根据词语的特点和儿童认知的特点,选择正确方法进行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