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视野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理性回归
2019-01-10山东省胶州市向阳小学陈永梅
山东省胶州市向阳小学 陈永梅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是课堂的主人,教师是学生进入知识殿堂探索学习的引导者,把控学生学习目标和主要方向。在教学中,教师要灵活利用各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但深入教学课堂,不难发现目前大多课堂“解放”都流于表面,阅读训练更注重形式,内容毫无章法,教学效率较低。真正的教学解放是一种理性的回归,要突破教学的表面,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能真实地感受到阅读的魅力和学习的成果。
一、把课堂还给学生
“阅读理解”是两个层次的教学,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两者息息相关,密不可分,很多教师将两者分开,过于重视阅读而忽视理解,以“满堂灌”的方式直接告知学生“理解”的内容,在此类课堂中,教师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从本质上看,教师所讲解的“标准答案”也不过是教案编撰者的一家之言,但是这种单一的思想不能作为学生对于阅读文本的理解和思考。
教师在教学时需要注意两点:第一是适度,即分析的内容和时间要适度。教师不能以全盘细致的讲解分析来替代学生的思考,这些标准答案可以用作参考而非统一标准,在能够引导学生自主思考的情况下,尽量减少分析的内容,给予学生充分发散思维的空间。同时,教师分析一定要注意时间节点的把控,要以简明扼要的分析对学生的思想观点进行归纳概括。第二是有效性,教师在课堂上所有的语言和分析都应该以帮助学生获得和提升能力为目的,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主观意识和思维能力,以简洁的教学方式来引导学生进行语言实践。
二、讨论和阅读并行
“六大解放”是要求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动眼、动嘴的综合实践能力,让学生敢说、敢做、敢想,这就要求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重视学生的合作学习和自主阅读。既然成为阅读教学,那么阅读就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讨论能帮助学生交流阅读体验,拓展个人思维,取长补短,得出学习结论。目前阅读教学中已经突破了教师“一讲到底”的约束,呈现出围绕几个核心问题进行集体讨论的课堂形式,这种教学方式虽然活跃了课堂氛围,实现了学生之间的语言交锋和思维碰撞,利于学生语言能力、思维能力、沟通能力和倾听能力的培养,却也存在明显的弊端。
首先,这种方式注重讨论,而忽视了学生自主学习和自行阅读的实践,过于重视“理解”,而忽略了“阅读”,在课堂中,学生你来我往,议论纷纷,看似积极主动,但丢失了阅读教学的本质。其次,不论是集体讨论还是小组讨论中,都对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语言组织表达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这种快速交流的模式给予了“优等生”更高的发挥空间,一些综合能力相对较差的学生就丧失了话语权,沦为“旁听生”,极易造成两极分化的局面。最后是由于小学生思维的活跃性,在几个回合的语言交流之后,其谈论的主题很容易偏离原来的方向,常常出现过度发挥、天马行空的情况。因此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中,一定要重视讨论和阅读的有效结合,围绕阅读文本,紧扣文章主题,有中心、有方向、有目的、有关键才是有效的讨论。
三、文本是基本载体
阅读课程的基本载体一定是文本。陶行知先生提出解放孩子的时间和空间,就说明不要将阅读形式局限于课堂,不要将阅读内容局限于教材。艺术来源于生活,我们在小学课程中所学习的文学作品也是一种基于生活的创造,教师一定要将生活实践和阅读教学相结合,帮助学生积累生活经验,理解阅读内容。比如学习《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师可以让学生去了解地震的特点和危害,收集地震中出现的一些感人的事迹,阅读一些关于地震和亲情的文本。一方面能加深学生对亲人的情感链接,另一方面也能培养学生对自然灾害的基本认知和基础的防范意识。其次,教师可以在课后引导学生进行多层次的拓展阅读,提升学生的眼界和知识结构。学习《司马光》,教师可以推荐学生阅读更多的名人故事,如《孔融让梨》《曹冲称象》等。
四、重视生活实践性
因为经济水平和社会文化的发展,现在很多孩子都有一个较好的生活环境,家长亲人都十分宠爱孩子,导致很多小学生动手能力较差。解放孩子的双手就是要让孩子在生活中进行实践探索,这也是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阅读文本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小学语文中的部分阅读文本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教师要积极利用这一点,引导学生进行体验、实践和创作。比如学习《花的学校》,其主体是热爱自然、热爱环境,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给学生分发花盆和种子,让学生在学校种植花朵等等。
小学生思维不成熟,他们所缺乏的不仅仅是经验常识和文化知识,还有基本的思想道德和人文情感的教育引导。所谓的解放和理性教学,就是在文化知识之外,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思想情感和道德操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