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人才培训项目
2019-01-10杨晓日
杨晓日
(烟台市中医医院,山东 烟台 264000)
201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开展了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人才培训项目,项目针对目前临床中重医轻药的现实,目的是培养一批钟爱中药、有深厚的理论功底、丰富的实践经验、技能全面的特色中药技术传承人才。项目采取了创新的培训方式。首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全国范围内遴选了34个特色教育培训基地,培训内容包括中药鉴定、资源保护、开发利用、中药炮制、中药药事管理、传统制药技术等,从全国范围遴选的传承人采用自由选择基地与独立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学习。作为一项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整个项目的实施有其鲜明的特点。
1 与中医师承的区别
中医师承项目和中药特色技术传承项目,是国家中管局目前开展的两项针对中药人才的培养项目。特色技术传承项目作为首个专门针对中药特色技术传承的国家级培训项目,无论从培养目标、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都不同于之前的中医师承项目[1]。二者之间的区别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1.1 传承人遴选要求不同: 根据中医师承项目的有关规定,要求继承人的条件是主管药师等中级专业技术职务满2年。另外,少数取得大学专科学历,从事中药或民族药工作满一定年限的中青年业务骨干、如果是西医院校毕业生则要求至少从事医药专业工作时间满8年,而且从事中西医结合工作或中药工作必须满4年,同时应该满足继承人的其他各项条件,才可以申报师承项目。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关于开展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人才培训项目培养对象选拔工作的通知》中要求培养对象条件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和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从事中药相关专业工作累计15年以上。传承人的起点高,职称都是副主任药师和主任药师,为单位的中坚力量。是目前为止中药人才培养项目中层次最高的 。
1.2 培养方式和目的不同:中医师承项目的学习方式主要以跟师学习为主,同时配合每年几次的集中授课,除了要求继承人大体上能掌握指导老师的专业上的经验和技术方面的优势,基本达到指导老师的临床疗效或技能技艺水平外。还要求继承人能在继承指导老师的学术经验的基础上,对本学科本专业领域的某些方面能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新的观点。”传承人可以在完成课程后申请高一级的学位,通过此举可以在完成人才培养的同时达到提升整个中医药行业学历水平的目的,是一种多方位的人才培养方式[1-2]。
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人才培训项目的学习方式与中医师承项目有很大的不同,此项目依托相关培训单位,传承人的学习方式主要是采取在各培训基地游学轮转观摩和平时的自主学习实践相结合,培养对象需根据自身的专业特点,研读相关中医药典籍。通过对相关中医药典籍的研读夯实自己中医药的理论功底、最终成为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精湛的操作技能,能够掌握较全面的中药各方面知识的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人才。此项目对保持和发扬中药特色优势,促进中药与中医事业的协调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培养对象根据自己所研究的专业自主选择培训基地,每年度必须到5个以上培训基地学习培训。在本单位的平时的工作实践中运用培训单位优势的特色技术,从而提高中药特色技术实践能力和水平。
2 项目的创新点
2.1 注重实践: 中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本项目注重于实践,重点关注特色技术的传承。在项目的启动阶段,国家中管局首先在全国范围遴选了34个在中药材从产地加工、流通、炮制、制剂加工等方面有优势的特色教育培训基地。这些基地不仅包括吉林万良、江西樟树、盛产四大怀药的河南、安徽亳州等地。这些地方是传统的道地药材产区和交易市场,有些区域从宋代开始就是中药材市场[3-4],在历史上,中药材市场大多在中药材的天然产区自然形成。还包括特色制剂基地如北京中医院的朱红砂条和药捻、湖北武汉中医院和襄阳中医院的黑膏药等独具特色的院内制剂。培养对象通过在基地的游学观摩学习除了可以系统地学习、掌握各地具有特色的中药制药技术,同时还可以在考察当地的中药材种植基地、中药饮片厂、中药制药企业、中药材交易市场和中医医疗机构的中药房、制剂室等部门的过程中,了解当下中药整个产业链的实际情况,从而可以很好地拓宽传承人的视野,拓展传承人的思路。
2.2 注重中医药经典的学习:中医药事业要发展,最基本的任务就是要传承,在传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和发展[2]。古代原始的医药档案和前人的经验也要重视。从古至今,纵观整个中医中药的历史,二者就是一个整体,不可分割。中医在防治疾病的过程中,离不开中药作为载体,如果要更好地运用中药一定也离不开中医理论的指导。中医中药在客观上形成了唇齿相依的关系,自然形成了一定的内在联系[5]。虽然是专门培养中药人才的项目也要求培养对象研读中医药典籍,提高中医药理论水平。“器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工”,首要的是提高中医药学术水平,抓好继承。因为离开对中医药学术原貌的准确了解,学习就没有根据,发展就没有基础[6]。
综上所述,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人才培训项目优势明显,特色突出,立足传承,注重创新。该项目的实施必定推动中医药事业的常足发展,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